奇迹小说

写小说如何调动读者情绪?

2023-10-29 13:27

如题,原本一个很伤感的情节,写完后别人看着不觉得伤感……如何调动读者情绪?谁知道

2023-10-29 15:38

作为一个阅读中国传统载体小说过百的文史爱好者,说说个人的看法:

真正有水平的小说,调动读者情绪的关键并不在于伤感的情节,而在于对生活的实际考察与高度精练的概括、传神细节的刻画。或者可以说,光靠伤感情节调动读者情绪的小说并不是一流文学作品。这也是传统载体小说比粗制滥造网络小说的优胜之处。

楼主如果正在写作,我建议先不要考虑伤感的问题,而应该回头想想,自己设计的情节是否合理,人物形象是否丰满,还有,作品有没有时代的气息,有没有大胆干预生活的意愿。

或许楼主顾及了这些问题,修改作品以后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我的作品感染力已经不知不觉地增加了!

另外还要指出,合理的悬念可以增加作品的可读性,调动读者的跟踪阅读情绪,但千万不要滥用悬念,否则作品会失去可信性,收到相反的效果。还有,千万不要主题先行,流于说教,或是给自己强加一些不必要的思想框架,否则这样的作品是没有读者群和持续生命力的。

要是楼主觉得自己作品的素材不足,真情实感不够,那么我建议楼主不妨学学老一辈作家,出门“采风”去吧,找寻心目中设想的人物类型在生活中的原型,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境界与世界观、人生观。在这个基础上的描写才更有社会深度与广度,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共鸣。

最后,举一些著名小说中的细节,它们都是充分调动读者情绪,增强感染力的成功例子,楼主不妨参考学习(当然这里只能对它们进行概括,原文要翻书才有):

(1)谌容的《人到中年》,陆文婷疲惫地趴在家中的桌前休息,孩子悄悄走进门来,胸前捂着一块烧饼,轻放在桌上。

(2)巴金的《家》,梅去世了,觉新急火攻心,吐出一口带血的痰,但他很快就用鞋子把它揩掉了,飞快向梅的家走去。

(3)张贤亮的《绿化树》,在饥荒时期,弱女子马缨花把一个白面馒头塞给素不相识的章永嶙,然后把一个熟土豆塞给自己的孩子尔舍。

(4)路遥《平凡的世界》,作品一开始对馒头分类,关于“欧洲”、“亚洲”和“非洲”馒头的形象描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消费能力与家庭经济状况。

(5)戴厚英的《人啊,人》,15岁的女孩孙憾(她的母亲孙悦在“浩劫”中离异,结果作为孩子的孙憾失去父爱)对平反后的知识分子何荆夫说到“孔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我本来相信荀子”,这使何荆夫一震,小小年纪,为什么认定人性是恶的呢?
更多回答
第一情真意切——真实体验过的情感写出来就会比完全虚构想象的情感更吸引人。身为作者,如果能够融入自己笔下的人物当中,从人物的视角去看,听和感觉,然后描摹下自己在其间的感受,才能够打动人。当然,文字这种东西即便发之于心,也未必动之于人,读者和作者的感受毕竟隔了一层。有句话叫做“作家要流着眼泪写小说,读者看了才能够有所触动”——也就是这个道理。再换句话说,就是先调动作者情绪,再调动读者情绪。请想一想,您写出来的伤感故事有没有打动您自己?如果是您自己去看,会不会掉眼泪?

第二把握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自然过渡。记住对一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眼神之类的描写应切合人物身份。如果对于一个主人公,忽然出现完全不符合他性格的莫名悲剧,那就会变味了。做一个不大恰当的比喻——试想黄继光堵枪眼是一件使人落泪的壮举,但如果换成是鲁迅笔下的阿Q突然英勇地跑去堵枪眼,虽然结局必然悲剧,但那岂不使人哭笑不得?同时,也请根据情节本身去塑造“伤感”,注意过渡和渲染。可以出现对比,但千万不要突兀。那么请想一想,您的“伤感情节”会不会是显得比较生硬和单薄了呢?

第三注意用词炼字,表达流畅——也就是所谓的“文笔”。一个好的情节如果没有适当的优美文笔将之表达出来,就像是一块美玉只经过粗糙的打磨,那是无法绽放全部色彩的。然而文笔好并不代表形容词堆砌,如果美玉雕刻太过也必然有所损伤。所以,请把握“度”。至于文笔的表达,这个别人是无法确切提供帮助的,需要您自己用心去体会,学习,以及在创作各种作品的过程中进行磨练。

……我能够想到的只有这么多了——不敢说于您有益,但至少算是分享我个人写作的经验。那么,希望您最后能写出满意和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
写小说调动读者情绪,有以下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1,情真意切——真实体验过的情感写出来就会比完全虚构想象的情感更吸引人。身为作者,如果能够融入自己笔下的人物当中,从人物的视角去看,听和感觉,然后描摹下自己在其间的感受,才能够打动人。当然,文字这种东西即便发之于心,也未必动之于人,读者和作者的感受毕竟隔了一层。有句话叫做“作家要流着眼泪写小说,读者看了才能够有所触动”。再换句话说,就是先调动作者情绪,再调动读者情绪。
2,把握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自然过渡。记住对一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眼神之类的描写应切合人物身份。如果对于一个主人公,忽然出现完全不符合他性格的莫名悲剧,那就会变味了。同时,根据情节本身去塑造“伤感”,注意过渡和渲染。可以出现对比,但千万不要突兀。
3,注意用词炼字,表达流畅——也就是所谓的“文笔”。一个好的情节如果没有适当的优美文笔将之表达出来,就像是一块美玉只经过粗糙的打磨,那是无法绽放全部色彩的。然而文笔好并不代表形容词堆砌,如果美玉雕刻太过也必然有所损伤。所以,把握“度”。
热门问答
热门搜索
更多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