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说小说家50岁才能创作出鸿篇巨制
2024-03-20 04:15
2024-03-20 08:00
请看正文。
我们精神力最强旺、最集中的时期, 毫无疑问是在青年期。这个时期最迟能够延至一个人的35岁。从这个年纪开始,精神力就开始衰弱, 虽然这个衰弱过程相当缓慢。
不过, 在这之后的岁月,甚至到了老年, 人们并不是没有获得某种精神上的补偿。到了这个时候,一个人的经验和学识才算真正丰富起来。人们终于有时间和机会从各个方面去观察思考事物,把事物相互比较,并发现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和连接点。这样,到现在我们才得以明白事情的整体脉络,一切也都清楚了。(正如在 叔本华谈我们的前半生和后半生 中所说的 把生活胡册比作一幅刺绣品 ,前半生看到的是刺绣品的正面,而后半生看到的是刺绣品背面。背面并不那么美丽,却给人以教益,因为可以看到刺绣品的总体针线。)
对于我们在青年时期就已经知道的事情,我们现在有了更加根本的认识,因为对于每一个银册概念我们都有了许多的实例证明。
在青年时自以为了解的事情,到了老年才真正为我们所认识。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老年的确知道了更多的事情,此时的知识经过反复多方面的思考变得真正连贯和统一起来。
但在青年时代,我们的认识总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一个人只有活到了老年,才能对生活获得一个完整、连贯的表象认识,因为到了老年以后,他才看到了生活的整体和生活的自然进程。他尤其不会像其他人那样,以刚刚入世的眼光看视生活, 他的审视角度是离世的 。
这样,他就尤其能够全面认清楚生活的虚无本质。而其他人却总是执迷不悟,错误地认为事情迟早总会变得完美。
较之于老年阶段,人们在青年时代有更多的设想,因此人们知道得不多,但却能够把有限的所知放大; 但在老年阶段, 人们具备更多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对事物根本性的认识。
在青年时代,一个精神素质出众的人就已经着手为他那独特、原初的观点和认识积累素材,也就是说,他为自己注定要给予这个世界的奉献做搜集工夫。 但必须假以时日,他才可以成为能够处理这些素材的主人 。
因此原因,我们发现: 一个伟大的小说作家通常要到了50岁才能创作出他的鸿篇巨制。 尽管如此, 青年时代是人们的认识之树扎下根基的时候,虽然最终结出果子的是树的叶顶。
《人生的智慧》早已进入复读阶段,而初读的分享今天还没有结束。准备明天发最后一篇了。今天做了一个文集 《叔本华说》 ,把所有和叔本华相关的文章收入了其中。这里所有的文章我是自己整理编辑的,和叔本华的原书分节有些不太相同,而且文章题目也是我自己编写的,原书裤搏宏没有。
估计后面还会有很多,因为计划复读完这本之后,会继续阅读《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以及《附录和补遗》。
叔本华的书太好看了,他不会让你悲观,只会让你平和和宁静,自身富足和充满力量。
我们精神力最强旺、最集中的时期, 毫无疑问是在青年期。这个时期最迟能够延至一个人的35岁。从这个年纪开始,精神力就开始衰弱, 虽然这个衰弱过程相当缓慢。
不过, 在这之后的岁月,甚至到了老年, 人们并不是没有获得某种精神上的补偿。到了这个时候,一个人的经验和学识才算真正丰富起来。人们终于有时间和机会从各个方面去观察思考事物,把事物相互比较,并发现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和连接点。这样,到现在我们才得以明白事情的整体脉络,一切也都清楚了。(正如在 叔本华谈我们的前半生和后半生 中所说的 把生活胡册比作一幅刺绣品 ,前半生看到的是刺绣品的正面,而后半生看到的是刺绣品背面。背面并不那么美丽,却给人以教益,因为可以看到刺绣品的总体针线。)
对于我们在青年时期就已经知道的事情,我们现在有了更加根本的认识,因为对于每一个银册概念我们都有了许多的实例证明。
在青年时自以为了解的事情,到了老年才真正为我们所认识。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老年的确知道了更多的事情,此时的知识经过反复多方面的思考变得真正连贯和统一起来。
但在青年时代,我们的认识总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一个人只有活到了老年,才能对生活获得一个完整、连贯的表象认识,因为到了老年以后,他才看到了生活的整体和生活的自然进程。他尤其不会像其他人那样,以刚刚入世的眼光看视生活, 他的审视角度是离世的 。
这样,他就尤其能够全面认清楚生活的虚无本质。而其他人却总是执迷不悟,错误地认为事情迟早总会变得完美。
较之于老年阶段,人们在青年时代有更多的设想,因此人们知道得不多,但却能够把有限的所知放大; 但在老年阶段, 人们具备更多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对事物根本性的认识。
在青年时代,一个精神素质出众的人就已经着手为他那独特、原初的观点和认识积累素材,也就是说,他为自己注定要给予这个世界的奉献做搜集工夫。 但必须假以时日,他才可以成为能够处理这些素材的主人 。
因此原因,我们发现: 一个伟大的小说作家通常要到了50岁才能创作出他的鸿篇巨制。 尽管如此, 青年时代是人们的认识之树扎下根基的时候,虽然最终结出果子的是树的叶顶。
《人生的智慧》早已进入复读阶段,而初读的分享今天还没有结束。准备明天发最后一篇了。今天做了一个文集 《叔本华说》 ,把所有和叔本华相关的文章收入了其中。这里所有的文章我是自己整理编辑的,和叔本华的原书分节有些不太相同,而且文章题目也是我自己编写的,原书裤搏宏没有。
估计后面还会有很多,因为计划复读完这本之后,会继续阅读《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以及《附录和补遗》。
叔本华的书太好看了,他不会让你悲观,只会让你平和和宁静,自身富足和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