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灭三国小说

鲁国的三桓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1个回答2024-03-06 20:35
↑就是这样灭亡的↑

三国时期吴国什么时候灭亡的?

2个回答2023-10-28 03:52
晋灭吴之战,是统一全国的战争,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晋具有各方面的优势,但仍经过长期准备,精心策划,严密部署,终于迅速取胜。弱小的吴国面对强敌,反而轻敌大意,毫无有效全面的防备措施,结果一败涂地。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镇南大将军杜预自驻地襄阳进军江陵(今湖北江陵),龙骧将军王浚、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之卒浮顺江流而下。晋军东西凡20余万,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行冠军将军杨济为副,总统众军。为了协调行动,司马炎命王浚的军队下建平时受杜预节度,至秣陵(即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时受王浑指挥。晋军分路出击,意在迅速切断吴军联系,各个击破,其中西面晋军主攻,东面晋军牵制吴军主力,最后夺取吴都建业。

这年十二月,王浚、唐彬率军7万沿江而下。明年(即太康元年,280年)二月克丹杨(今湖北秭归东),寻进逼西陵峡。吴军于此设置铁锁横江,又作铁锥暗置江中,以为以此差辩塌即可阻止晋军前进,竟不派兵防守。王浚早已预作大筏数十个,缚草为人,立于筏上,使水性好的士卒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即着筏而去,又用大火烧融铁锁。晋军顺利排除了障碍,一路势如破竹,进克西陵,继克夷道(今湖北宜都)、乐乡(今湖北松滋东北,长江南岸)。

与此同时,杜预率领的晋军,几乎兵不血刃,夺取了江陵,胡奋克江安(今湖北公安西北),所到之处,大多不战而胜。

随即司马炎又命王浚为都督益梁二州诸军事,要他和唐彬率军继续东下,扫除巴丘(今湖南岳阳),“与胡奋、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顺流长骛,直造秣陵”。同时命杜预南下镇抚零陵(今湖南零陵)、桂阳(今湖南郴县)、衡阳(今湖南湘潭西)。于时王浚遵命即克夏口,与王戎联军夺取武昌,随后又“泛舟东下,所在皆平”。至此,晋军主力已完全控制了长江上游地区。

至于东面,太康元年正月,主浑率晋军已抵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一带,准备渡江进逼建业。吴主孙皓慌忙异常,急令丞相张悌率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等率兵3万,渡江迎击。结果晋军大胜,临阵斩杀张悌、沈莹、孙震等吴将士5800人。吴国上下大震。王浑率军逼近江岸,部将建议他乘胜直捣建业。但王浑以司马炎只命他守江北,拒纳建议,停军江北,等待王浚。这时琅玡王司马伷的晋军也进抵长江,威胁建业。

三月,王浚军东下抵达三山(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吴主孙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舟军万人抵御,但吴军毫无斗志,“望旗而降”。孙皓企图再凑2万兵众抵抗,这些士众却于出发前夜,即尽逃亡。至此,吴国已无兵可守。各路晋军兵临建业。孙皓用大臣薛莹、胡冲计,分别遣使奉书于王浚、司马伷、王浑处求降,企图挑拨离间。按司马炎原先的规定,这时的王浚晋军应由王浑节度,而王浑屯兵不进,又以共同议事的名义,也要王浚停止进军。但王浚不顾王浑阻拦,于三月十五日以戎卒8万,方舟百里,鼓噪而进建业。吴主孙皓面缚出降于王浚军前,吴亡。晋统一全国。

在唐朝时期,一人连灭三国,却被小说所黑的名将是谁?

1个回答2023-10-29 05:09

唐朝之所以能成为超级大国,与其强盛的军事力量密不可分,在唐朝初期,唐朝的那些武将们便以气吞山河之势,横扫周边国家,通过不断的吞并战争,奠定了唐朝庞大的领土疆域;也正是因为如此,唐朝的经济才得以平稳的发展,现在来盘点下,历史上为唐朝开疆拓土的十大名将。

TOP、10 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是铁勒族契苾部人,契苾氏,名何力;契苾何力本是铁勒可汗,后率部归顺唐朝,授任左领军将军。公元635年,随军大败吐谷浑,因功娶临洮县主为妻。公元640年,跟随侯君集消灭高昌国。

公元648年,跟随阿史那社尔打败龟兹,俘虏龟兹王诃黎布失毕。后因攻打西突厥之功,升任左骁卫大将军,封郕国公。此后多次率军击败高句丽。公元662年,安抚铁勒九姓叛乱。

公元666年,契苾何力奉命讨伐高句丽,攻克高句丽七城。公元668年,与李勣攻克大行、振辱夷二城,直抵平壤城下,擒获高句丽国王,灭亡高句丽。契苾何力因功升任镇军大将军等,改封凉国公。

TOP、9 阿史那·社尔



阿史那·社尔是突厥王族,处罗可汗次子;社尔原是东突厥拓设,设牙旗于漠北,统帅铁勒、薛延陀等部族,后被薛延陀击败,率部西迁,并趁西突厥内乱,夺取其近半国土,自称都布可汗,但后来又被薛延陀击败,只得逃奔高昌国。

公元635年,社尔率部投奔唐朝,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尚衡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此后,社尔随侯君集平高昌,封毕国公,又先后征讨高句丽、薛延陀的战争,屡立军功。

公元647年,社尔任昆丘道大总管,率领铁勒、突厥部众十万人击败龟兹,并迫使于阗国王臣服。后升任右卫大将军,加镇军大将军。

TOP、8 高侃



高侃出身于渤海高氏,他“俭素自处,忠果有谋”。公元649年,高侃奉唐太宗之命出征东突厥的车鼻可汗。车鼻可汗在打败薛延陀后,收拢突厥余众,实力大增,车鼻所据之地离大唐万里之遥,西部歌罗禄、北部的结骨都与其结成联盟。同时还不断出掠薛延陀,屡获胜利,势力因此逐渐强大起来。

后更是杀害了唐太宗派去的使臣云麾将军安调遮、右屯卫郎将韩华;唐太宗知道后大怒,为了加强对北方突厥族的控制,决心发兵征讨车鼻。公元649年,太宗以高侃为唐军主帅,率回纥、仆骨等部进攻车鼻。高侃率大军入其境后,突厥各部相继背叛车鼻,纷纷归降。

公元650年,高侃再次出兵车鼻,并彻底消灭了车鼻势力,高侃以功升为安东都护、辽东道大总管,镇抚高丽,入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封平原郡公。高侃屡破突厥、高丽,为一代名将,为大唐边疆的安定作出过很大的贡献。

TOP、7 薛万彻



薛万彻出身将门,父亲是隋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隋末为涿郡太守。公元617年,薛世雄在河间之战中败于窦建德率领的河北义军,惭恙发病,不久便去世了。薛万彻自与兄长薛万均随父亲客居幽州,兄弟二人都因武艺出众受到涿郡守将罗艺的赏识。后二人与罗艺一齐归附唐高祖李渊,授车骑将军,武安县公。

后因征讨梁师都有功,授车骑将军,随罗艺四处转战其他起义军,投入太子李建成幕府,受其赏识。玄武门之变时,率东宫兵马力战,甚至反扑秦王府,直到李世民派人出示以太子首级,他才放下武器带领数十骑逃入南山。后来唐太宗赏识其武勇,屡次遣使招谕才复出拜将。

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征高句丽时屡立大功,并娶了唐太宗的妹妹丹阳公主,加封为驸马都尉。可惜后来因对朝廷不满,甚至欲谋反,结果事情败露后被捕;在行刑时,刽子手甚至连砍三刀才斩下他的首级……

TOP、6 高仙芝



高仙芝是高句丽人。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20岁时被授予将军。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封密云郡公。吐蕃占领小勃律,唐王朝三次出兵不捷,遂于公元747年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升安西节度使。

天宝九载进攻石国,先约和,后突袭,生俘其国王和部众。次年,石国引大食来攻,高仙芝出击大食败归,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怛罗斯之战。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公元756年,安禄山叛乱时,高仙芝以副统帅之职出征讨叛逆,前线失利,退守潼关,为监军宦官边令诚诬陷杀害。

TOP、5 侯君集



侯君集早期不学无术,而以勇武自称。后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后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唐统一后,侯君集官位越来越高,开始学习,参与选拔人才等。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

贞观年间,随李靖讨平突厥,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功勋卓著,开始居功自傲,因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被下狱,得释后开始心生怨恨,先后劝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家人被迁至岭南。但仍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TOP、4 薛仁贵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但薛仁贵也有黑点,典型的就是在大败九姓铁勒后,下令坑杀降卒数十万,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而后在打击吐蕃光复吐谷浑的时候,由于副将郭待封不听军令,自作聪明,导致薛仁贵最终兵败大非川,因为战败,薛仁贵被革职除名为平民。直到多年后,薛仁贵才再度被启用……

TOP、3 苏定方



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公元657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晚年受命担任安集大使,全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

但是在演义小说作品中,苏定方的形象与真实历史相差甚远,甚至与其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是被后世通俗小说、评书和戏剧歪曲形象最严重的历史人物之一……

TOP、2 李勣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李勣每次指挥行军作战时,都筹划有度。临敌应变时,举止合乎机宜。与人一起谋划计策,能辨别它的好坏,听到别人一点好的计谋,便高兴地听从。他所得的赏物,大都分赐手下将士。作战取得胜利的时候,大多把功劳推让给部下,因此人都愿意为他效死力。他麾军所到之处,大都能破敌取胜。李勣去世后,众人没有不悲痛伤感的。

TOP、1 李靖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将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当然,在唐朝历史上,开疆拓土的名将数不胜数,这十人只是在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几人,一次次的征服战争,加上唐朝开放包容的政策,让唐朝越来越强大,最终成为东方的霸主;如非唐玄宗后期昏庸,估计唐朝的强盛会继续下去,在历史上,也没几个王朝和唐朝一样,一直都在对外扩张……

三国末年,魏国为何选择先灭蜀,而不先灭东吴?

2个回答2023-10-28 08:55

首先,在诸葛亮死亡之后,老挝的实力更弱该国的实力比以前更差了其二是两国之间的边界更多,而且该国的地理位置更容易捍卫。由于魏国入侵与魏国是敌对的,因此魏国选择稳定吴国,然后直接将其删除。

蜀国和吴国都处于危险中。 蜀国是山脉和河流的屏障,吴国和长江天堑。两者都是曹操无法在短时间内摧毁两个国家。全世界都认为关羽的死亡消耗了蜀国的能量,而刘备发起的夷陵之战,而诸葛亮的后续死亡通常并未在蜀进行。 曹操 蜀原因是合理的,但不是问题的原因。

蜀国位于长江的上游,而吴国位于下游。如果魏国首先攻击吴,则长江天蝎座和吴国将支持吴国。这将很快可以帮助吴。攻击蜀不同。东部吴位于长江的下游,无法动员,而吴则较为保守。因此,魏国先去讨伐蜀国是最佳选择。

摧毁蜀之后,魏国在四川地区制造了多艘战舰,为随后沿着长江的袭击奠定了基础。 吴国都面临强大的魏国,国力远低于魏国,最后魏国在三个国家是统一的。 魏国选择攻击性目标时,首先蜀侯武不仅是最佳选择,还是唯一选择。

另外,攻击蜀后,您可以通过跟随长江攻击吴国。 蜀国和东吴两国都有地形,曹魏的山脉东吴,蜀和长江的危险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在夷陵蜀战役结束后,该国成为了这三个国家的“年鉴”,自然成为了曹魏优先攻击的目标。

鄫国是怎么灭亡的?被谁灭亡的呢?

1个回答2023-11-17 06:25
鄫国是被莒国所灭亡的,因为莒国认为鄫国在成为鲁国的附庸之后会威胁到自身的地位,所以与邾国结盟共同进攻了鄫国。

陈国是怎么灭的

4个回答2023-10-28 06:58
公元581年,北周皇帝禅让随国公杨坚,杨坚正式建立了隋朝。589年,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杨广(就是隋炀帝),统领51万大军南下进攻陈朝,并与同年结束南北朝局面,统一全国。

另,相传,杨广(隋炀帝)攻打陈朝,实际为一女子————张丽华。
张丽华,陈后主贵妃,其“天性聪明,吹弹歌舞,一见便会,诗词歌赋,寓目即晓。”“轻盈婀娜,进止闲雅,姿容艳丽。每一回眸,光彩照映左右。”
当是北周时,随国公杨坚之子——杨广爱慕其貌美,日夜预将张丽华俘至府内。可惜,杨广攻下建康,在井中找到张丽华,唐国公李渊(就是唐高祖)恐其祸乱宫廷,一剑砍下了她的头。

越国是怎么灭亡的?

1个回答2023-12-24 18:21
楚国怀王时,灭越国

秦国扫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

3个回答2023-12-15 22:58
韩,赵,魏,楚,燕,齐

赘婿金国被灭哪一章

4个回答2023-12-23 06:03
赘婿金国被灭了,在第1998章。

赵国是怎么形成的?怎么灭亡的

1个回答2024-02-10 16:08
从晋分出来的,三家分晋的故事```后来被秦灭了```
热门搜索
更多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