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西方哲学智慧套装(全2册)

西方哲学智慧套装(全2册)

作者: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13.16万50人 正在读

已完结哲学宗教社会科学
作品简介

《沉思录》《人,诗意的栖居》套装共两册。

目录 (148章)
倒序
正文
【沉思录】译者前言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代序:海德格尔进入汉语世界的意义1. 完全有必要重新追问存在的意义2. 存在的领悟3. 应该就存在者的存在来追究它们4. 生存问题总是只能通过生存活动本身来澄清5. 此在充当的就是首先必须问及其存在的存在者6. 存在与真理“同行”7. 真理不是一种“符合关系”8. 惟当此在存在,才“有”真理9. 哲学的耻辱10. “主客体关系”:一个不祥的哲学前提11. “主体”非“人”,也与“我”无关12. “世”就是在的所在13. 严格说来我们在一个其上主要有在的状况中14. 人不是在者的主人,人是在的看护者和邻居15. 人是“在”的“牧者”16. 本质的真理即真理的本质17. “无蔽”非“正确”18. 真理的本质是非真理19. “此在”即“存在”的真理之定位20. “存在”就是时间,不是别的东西21. 真理的发生22. 哲学的终结与思的任务23. 最激发思想的事是我们至今还尚未思24. 做一名教师仍然是很高尚的事25. 思是人类最简单也最费力气的一项手艺活26. 将来的思不再是哲学了27. 重要的思想家总是说同一桩事情28. 思成为“哲学”……思却消失了29. 思既不是理论的也不是实践的30. 正确性之外的科学就是哲学31. 思反对价值评判32. 在、人、思、言、诗同一33. 思就是在的思34. 回到形而上学之基础35. 诸科学的根本在其本质(存在)的基地上萎缩了36. 形而上学就是此在本身37. 形而上学之克服38. 真正的思留心于存在的真理39. 思者道说存在,诗人命名神圣40. 任何人道主义都是形而上学的41. 希腊哲学的复活是不可能的也是于事无补的42. 对东方思想来说,美学思考恐怕终归是陌生的43. “思在”即“守卫”“回应”和“警戒”在44. 思至多不过是一条田间小路45. 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家并且扎根于一个传统46. 要防止思想被贱价出卖47. 思想本身只能借助具有同一源头和使命的思想来改变48. 研究尼采就是研究当代人自己的“地位”与“处境”49. 这种思的本质就是去做好准备50. 尼采的话道出了西方两千年历史的天命51. 虚无主义是西方历史基本的运动52. 现时代五大“本质性现象”53. 形而上学为时代奠定基础54. 学者消失了55. 科学堕落为探究56. 主体主义和客体主义必然相互推动57. “人类学”不知人的可能性58. 追问是思的虔诚59. 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60. 渴望知识,贪求解释,决不会导向思的洞察61. 诗人思想家(“来自思想的体验”)62. 人必须学会在无名中生存63. 言说表出的方式就是语言64. “诗意的”言说65. 要能保持沉默,此在必须有某事要说66. 人显示自己为说话的存在者67. 哲学探索将不得不放弃“语言哲学”68. 言说有可能变为闲谈69. 良知的呼声为想要回家者所闻见70. 语言之体验71. 不能满足于“科学和哲学的语言知识”72. 日常说话时语言本身并没有“发言权”73. 诗人让语言说出自己74. 语言的存在——存在的语言75. 我们的讲只是不断地追随语言76.我们讲话只是为了让语言自己言说77. 语词乃给出者78. 语词如花79. 寂静的轰鸣80. “说”非“讲”81. 语言的本质存在是作为显示的说82. 讲是对我们所讲的语言的听83. 语言讲话84. 人须归属于语言之说才能讲85. 谈论语言比撰写有关沉默的文章或许更糟糕86. 纯粹地被说出的东西就是诗87. 寂静并非单纯的无声88. 凡人之说根植于它和语言之说的关系89. 日常语言是遭遗忘因此也是被用罄了的诗90. 诗的反面不是散文91. 慎勿将发声和表达当作人言的决定性因素92. 凡人在他倾听的限度内讲话93. 欧洲人和东方人也许居于完全不同的家中94. 歌咏着某种从同一源头涌出的东西95. 语言的误用破坏了我们和事物本真的关系96. 希腊人不是通过自然现象了解physis97. 语言存在的统一体是刻划98. 语言的荒疏是由于人的本质之被戕害99. 语言是在本身既澄明着又遮蔽着的到来100. 我为什么住在乡下?101. 诗人的天职是还乡102. 必须有思者在先,诗者的话才有人倾听103. “诗”不等于“文学”104. “居”与“在”105. 荷尔德林的理解是实质性的106. 诗是真正让我们安居的东西107. “小心翼翼地说话”于事无补108. 诗之道就是对现实闭上双眼109.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110. 诗是一种度测111. 诗是安居的源始形式112. 有诗人,才有本真的安居113. 质朴无华的物颇为固执地躲避着思114. 艺术就是真理自行置入作品115. 艺术家……犹如一条过道116. 艺术作品都离不开各自的世界117. 作品仅仅属于它所敞开的领域118. 作品缔建一个世界119. 作品使大地成为大地120. 大地本质上是自行退隐的121. 诗人不把语词用罄122. 世界和大地的对立是一场斗争123. 作品的存在就在于世界和大地的斗争124. 作品的存在是真理的一种发生方式125. 美是无蔽性真理的一种呈现方式126. 创造的本质取决于作品的本质127. “保护作品”不等于“审美欣赏”128. 艺术是真理的形成和发生129. 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130. 作品的作用系于存在的变化131. 哪里无语言,哪里即无在者的敞开132. 语言……乃源始的诗133. 对艺术品的保护也是诗的134. 艺术是为历史奠基的本源的历史
精选推荐
印度次大陆:文明五千年

印度次大陆:文明五千年

本书是作者为密歇根大学本科生开设的“印度文明通史”课程讲义,简要概述了世界古老文明之一的印度次大陆文明的发展历程。印度次大陆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孕育出了领受河流滋养的大河文明,其独特的地缘强有力地塑造着次大陆文明。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和摩亨佐-达罗遗址,一直到现代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南亚民族国家,世世代代的印度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灿烂的文化。这里也是古代国际贸易的十字路口。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环绕着印度次大陆,见证着多元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托马斯·特劳特曼

连载中社会科学

大象与国王

大象与国王

大象庞大而庄严,从王权诞生之日起就是国王无法抗拒的尊贵象征。各个早期文明已存在驯养大象的现象,如埃及、亚述、美索不达米亚、中国,以及印度河流域。在这些地方,大象的主要用途是王室祭品和狩猎对象。然而,托马斯·特劳特曼在南亚次大陆发现了特殊的用象制度,这一制度保护了它们的栖息地和种群数量:那就是战象。   以恒河流域为起点,战象的足迹逐渐遍布南亚,同时向西传播至波斯、叙利亚、埃及、迦太基、希腊和罗马,向东传播至中南半岛、爪哇岛和印度尼西亚的其他地区。托马斯·特劳特曼追溯了战象的缘起、传播路径和文化遗存,描绘了一幅跨越了3000年的文化图景。   为了维持这个独特的制度,国王必须保护野生大象免受猎人的觊觎,也要保护大象栖息的森林不被砍伐,还要维护与森林民族的关系。因此,国王与大象的关系,实际上是国王、大象、森林和森林民族之间的四角关系——这是一个丰富且复杂的关系网。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所谓的文明。

托马斯·特劳特曼

连载中社会科学

本纪˙天子与天下

本纪˙天子与天下

《本纪·天子与天下》是本系列中的第一册,内容选自《史记》中的十二“本纪”。“本纪”是司马迁撰写的古代王朝和当代天子的编年史,记录的主要是一段王朝兴衰的过程,或者是一位天子政治生涯中的功与过。王弘治将“本纪”中的故事娓娓道来,不仅帮助青少年捋清从黄帝到西汉的历史脉络,也带领他们发现司马迁隐藏在这部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旷世杰作之中的伟大抱负。

王弘治

连载中社会科学

列传˙秦汉鼎革

列传˙秦汉鼎革

《列传·秦汉鼎革》是本系列中的第四册,内容选自《史记》中楚汉争霸时期的十三篇“列传”。王弘治通过讲读吕不韦、韩信、李斯等历史人物的传记故事,带着青少年一起以微观的视角看历史,细细地整理扭转历史走向的诸多节点,挖掘出隐藏在往事中的无限丰富的细节,并借由这些细节还原出几千年前有血有肉的人类生活。

王弘治

连载中社会科学

列传˙大汉风云

列传˙大汉风云

《列传·大汉风云》是本系列中的第五册,内容选自《史记》中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三朝的十四篇“列传”。王弘治引导青少年层层剥笋般地细读“七国之乱”“魏其武安侯案”等重大历史事件,从中感受司马迁赋予《史记》“真实”,将古今之变、天人之际最终融会成了一家之言是多么伟大的壮举。

王弘治

连载中社会科学

中国抗疫简史

中国抗疫简史

疫病对社会的冲击很大,不但造成大量人员的死亡,而会还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很大的阴影。在缺医少药的时代,先人们是束手待毙还是树立信心与疫病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张剑光

连载中社会科学

王者荣耀之最强法神

王者荣耀之最强法神

昔日王者坠入深渊,三年之后卷土归来!“姜子牙没用?断兵线抢龙,大闪输出爆炸!”“庄周没用?黏人免控,被动叠加,法强吸血不死!”“太乙没用?大招抓准时机,法坦技能连控,坦克也当脆皮秒!” 王昭君、墨子、露娜…… 大闪、月下无限连、意识超群…… 他技能从不落空! 他中路称神,无人掠其锋芒! 他是手游电竞的巅峰,也是开始。 他名为……死亡起舞。 ……“只是一个最强法神的称号而已,不用那么怕我。” ——杨凌云                              

中单太乙

已完结社会科学

微晕的树林

微晕的树林

简媜说在《微晕的树林》里,“或爬梳寻常事理、提炼生活滋味,或怀想乡园旧情,或闲话旅行、阅读之所见所思,或变奏为小说化寓言,或归返自身记述成长、创作、梦境之体会与感悟……”这是一部简媜记录自己寻常生活、怀乡、旅行、阅读经历和体验,构思精巧的散文集。

简媜

已完结社会科学

中国通史(上下)

中国通史(上下)

《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止,本书也是其中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吕思勉

已完结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