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中国美学通史(全8卷)

中国美学通史(全8卷)

作者: 叶朗

229.08万61人 正在读

已完结历史知识社会科学
作品简介

《中国美学通史(套装共8册)》共八卷,分别为先秦卷、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金卷、明代卷、清代卷和现代卷,300余万言。这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大型的中国美学的通史型著作。这部书的著者以北京大学的学者为主,同时邀请了国内高校的一批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参加。

目录 (581章)
倒序
正文
【中国美学通史.第1卷,先秦卷】总序导言(一)导言(二)导言(三)“象”与“兴”:华夏美学的人文源头(一)“象”与“兴”:华夏美学的人文源头(二)“象”与“兴”:华夏美学的人文源头(三)易象与意象(一)易象与意象(二)《诗》:名物与风情(一)《诗》:名物与风情(二)音乐化的天道秩序(一)音乐化的天道秩序(二)“文”的蜕变(一)“文”的蜕变(二)老子概说大象无名(一)大象无名(二)生命之道(一)生命之道(二)审美心胸(一):知足者富审美心胸(二):虚极以观复抱一守独的审美理想不言之教孔子概说诗教切磋(一)诗教切磋(二)君子人格(一)君子人格(二)“孔颜之乐”(一)“孔颜之乐”(二)“孔颜之乐”(三)存在与敬畏“仁”与天道信仰战国时代的社会与文化状况“美情”与“致诚”(一)“美情”与“致诚”(二)身心同观的威仪之美(一)身心同观的威仪之美(二)时代忧患中的孟子学说(一)时代忧患中的孟子学说(二)人性之美与自得之乐(一)人性之美与自得之乐(二)人格之美与大人境界(一)人格之美与大人境界(二)庄子概说(一)庄子概说(二)处物不伤(一)处物不伤(二)无知之知(一)无知之知(二)适者忘言(一)适者忘言(二)适者忘言(三)“游”与“逸”:道家的大人境界(一)“游”与“逸”:道家的大人境界(二)庄子思想的宗教感(一)庄子思想的宗教感(二)庄子思想的宗教感(三)《易传》概说(一)《易传》概说(二)乾坤之象立象以尽意不测之谓神战国末期的学术合流荀子论人性与礼的功能“血气和平”与“移风易俗”(一)“血气和平”与“移风易俗”(二)稷下学派的“精气”与“虚静”观念(一)稷下学派的“精气”与“虚静”观念(二)术数构架中的“天”与“人”【中国美学通史.第2卷,汉代卷】序言秦汉美学分期的说明秦汉美学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一)秦汉美学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二)秦汉美学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三)秦汉美学史的整体理解第一章 大一统意识的萌生:《韩非子》与《吕氏春秋》战国末期的思想背景:邹衍与荀子《韩非子》的美学思想《吕氏春秋》及月令模式(一)《吕氏春秋》及月令模式(二)《吕氏春秋》及月令模式(三)《吕氏春秋》及月令模式(四)第二章 身体的审美场域先秦儒道的身体观身体的二重性构造(一)身体的二重性构造(二)表里相应的有机模式枚乘《七发》的审美策略第三章 秦汉易学中的美学思想序秩理数:感应比类的结构(一)序秩理数:感应比类的结构(二)“文”与“离”卦(一)“文”与“离”卦(二)俯仰往复的时空观第四章 《礼记·乐记》的美学思想情感与音乐的本源“心”与音乐的抒情性音乐与文明世界乐由中出,礼自外作第五章 汉代《诗经》学的美学内涵《关雎》的阐释《毛诗序》的美学思想(一)《毛诗序》的美学思想(二)《毛诗序》的美学思想(三)第六章 苞括宇宙:西汉中前期的美学思想《淮南子》与其美学内涵(一)《淮南子》与其美学内涵(二)《淮南子》与其美学内涵(三)从董仲舒到《史记》:理想与“不遇”(一)从董仲舒到《史记》:理想与“不遇”(二)从董仲舒到《史记》:理想与“不遇”(三)汉大赋的政治美学(一)汉大赋的政治美学(二)第七章 儒家美学的确立:从扬雄到王充扬雄的美学思想(一)扬雄的美学思想(二)审美历史的建构——关于楚辞与汉赋的论说(一)审美历史的建构——关于楚辞与汉赋的论说(二)审美历史的建构——关于楚辞与汉赋的论说(三)人物观的形成及其儒家化王充的美学思想(一)王充的美学思想(二)王充的美学思想(三)第八章 因文见道:东汉中后期的美学思想文字的哲学认知“文字”的视觉形式:书法及其理论文丽以则:形式化的美感曹丕与《典论·论文》(一)曹丕与《典论·论文》(二)曹丕与《典论·论文》(三)【中国美学通史.第3卷,魏晋南北朝卷】导言东汉政治内乱与士人信念矛盾三国人物的性情与意气(一)三国人物的性情与意气(二)生命意识觉醒和生命安顿方式探寻何晏兼综儒道与当时的审美思潮突破实用的经典解释新思维(一)突破实用的经典解释新思维(二)突破实用的经典解释新思维(三)《周易略例》中的方法论《明象》和美学层面的言意之辨命题何王学说所联结的美学范畴和命题(一)何王学说所联结的美学范畴和命题(二)阮籍、嵇康的思想意趣阮籍《乐论》的美学思想(一)阮籍《乐论》的美学思想(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一)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二)阮、嵇音乐美学比较西晋士风与尚美风潮(一)西晋士风与尚美风潮(二)《庄子注》的美学思想陆机《文赋》的美学思想(一)陆机《文赋》的美学思想(二)西晋美学风尚的主流与别支东晋清谈的实用目的和审美转向中土佛教著述中的美学要义(一)中土佛教著述中的美学要义(二)玄言诗和佛理诗的别材与别趣葛洪的文德观张湛《列子注》中的及时行乐观念(一)张湛《列子注》中的及时行乐观念(二)大隐于酒的生命安顿方式(一)大隐于酒的生命安顿方式(二)冲淡风格与审美化的人格形影神论和委任自然的生命美学《桃花源》与士人精神家园建构化清谈为体物的生命意象田园意象的隐秀特征人物品藻美学源流对人格个性之美的品赏(一)对人格个性之美的品赏(二)对人格个性之美的品赏(三)对山水风物之美的发现对美的理想之极致追求追求新奇的文学审美风尚(一)追求新奇的文学审美风尚(二)钟嵘《诗品》的诗歌美学(一)钟嵘《诗品》的诗歌美学(二)钟嵘《诗品》的诗歌美学(三)《文选·序》《玉台新咏·序》的审美倾向(一)《文选·序》《玉台新咏·序》的审美倾向(二)文笔之辨的审美维度(一)文笔之辨的审美维度(二)声律论的美学意义(一)声律论的美学意义(二)自然之美和宗法经典的美学原则附物切情的诗歌美学标准“中和之响”的音乐美学标准赋论中的雅丽范畴和美文观念神与物游的艺术思维风骨说的内涵质文代变与形式美学发展(一)质文代变与形式美学发展(二)知音范畴与鉴赏批评论树德建言的艺术价值观宗炳《画山水序》的美学思想王微《叙画》的美学意义谢赫《古画品录》的美学思想(一)谢赫《古画品录》的美学思想(二)庾肩吾《书品》的审美倾向北朝美学的基本特征《颜氏家训》的美学思想(一)《颜氏家训》的美学思想(二)《刘子》的美学思想南北朝美学思想的互动与融合【中国美学通史.第4卷,隋唐五代卷】隋唐五代美学的历史分期隋唐五代美学的研究领域隋唐五代美学的基本特征隋唐五代美学的影响道性遍在(一)道性遍在(二)道性遍在(三)生命观念(一)生命观念(二)生命观念(三)生命观念(四)生命观念(五)养气颐性(一)养气颐性(二)形气神合一(一)形气神合一(二)不落有无禅与诗觉悟(一)觉悟(二)觉悟(三)觉悟(四)无生观(一)无生观(二)无生观(三)心与境(一)心与境(二)心与境(三)心与境(四)幻与真(一)幻与真(二)法界圆融(一)法界圆融(二)性相一如(一)性相一如(二)圆觉与妙观(一)圆觉与妙观(二)圆觉与妙观(三)华严境界(一)华严境界(二)王昌龄的诗歌美学(一)王昌龄的诗歌美学(二)皎然的诗歌美学(一)皎然的诗歌美学(二)皎然的诗歌美学(三)司空图的诗歌美学(一)司空图的诗歌美学(二)经学家、史学家的诗歌美学白居易的诗歌美学(一)白居易的诗歌美学(二)诗歌的结构层次与诗势(一)诗歌的结构层次与诗势(二)张彦远的绘画美学(一)张彦远的绘画美学(二)张彦远的绘画美学(三)朱景玄的绘画美学(一)朱景玄的绘画美学(二)王维的绘画美学(一)王维的绘画美学(二)荆浩的绘画美学(一)荆浩的绘画美学(二)欧阳询的书法美学虞世南的书法美学孙过庭的书法美学(一)孙过庭的书法美学(二)张怀瓘的书法美学(一)张怀瓘的书法美学(二)书法的风格及法度(一)书法的风格及法度(二)书法的风格及法度(三)书法的风格及法度(四)书法的风格及法度(五)音乐的体用(一)音乐的体用(二)音乐的体用(三)音乐的功能音乐与审美感应(一)音乐与审美感应(二)音乐的美感形态及特征(一)音乐的美感形态及特征(二)音乐的美感形态及特征(三)音乐的审美境界(一)音乐的审美境界(二)造园的审美原则园林美的构成层次(一)园林美的构成层次(二)园林美的构成层次(三)园林的审美趣味(一)园林的审美趣味(二)中隐哲学与园林的自适理想(一)中隐哲学与园林的自适理想(二)生活休闲(一)生活休闲(二)生活休闲(三)生活休闲(四)赏玩休闲(一)赏玩休闲(二)赏玩休闲(三)旅游休闲(一)旅游休闲(二)旅游休闲(三)旅游休闲(四)旅游休闲(五)【中国美学通史.第5卷,宋金元卷】特殊的社会背景(一)特殊的社会背景(二)人文的成熟与转向从汉唐气象到宋元境界(一)从汉唐气象到宋元境界(二)从汉唐气象到宋元境界(三)从汉唐气象到宋元境界(四)宋初政治家复古与致用的美学取向范仲淹、司马光的致用美学思想(一)范仲淹、司马光的致用美学思想(二)王安石的政治美学及其时代意义(一)王安石的政治美学及其时代意义(二)王安石的政治美学及其时代意义(三)陈亮、叶适的事功美学观欧阳修、梅尧臣的审美追求(一)欧阳修、梅尧臣的审美追求(二)欧阳修、梅尧臣的审美追求(三)苏轼尚“平淡”的美学观念(一)苏轼尚“平淡”的美学观念(二)苏轼的“随物赋形”说苏轼对日常审美生活的关注(一)苏轼对日常审美生活的关注(二)黄庭坚、范温的“韵”论(一)黄庭坚、范温的“韵”论(二)北宋五子的伦理美学(一)北宋五子的伦理美学(二)北宋五子的伦理美学(三)北宋五子的伦理美学(四)朱熹理学中的美学思考(一)朱熹理学中的美学思考(二)朱熹理学中的美学思考(三)朱熹理学中的美学思考(四)朱熹理学中的美学思考(五)朱熹理学中的美学思考(六)朱熹理学中的美学思考(七)朱熹理学中的美学思考(八)象山心学中的美学智慧(一)象山心学中的美学智慧(二)象山心学中的美学智慧(三)象山心学中的美学智慧(四)黄休复论“逸”品的美学意义郭熙以“远”为中心的绘画美学董逌的“生意”与“生理”说元代文人画的美学旨趣南宋江西诗论的美学见解(一)南宋江西诗论的美学见解(二)陆游、杨万里的美学观(一)陆游、杨万里的美学观(二)陆游、杨万里的美学观(三)陆游、杨万里的美学观(四)严羽的美学贡献(一)严羽的美学贡献(二)严羽的美学贡献(三)元好问及金代崇尚阳刚的美学趣味(一)元好问及金代崇尚阳刚的美学趣味(二)元好问及金代崇尚阳刚的美学趣味(三)元代曲论中的美学思想(一)元代曲论中的美学思想(二)元代曲论中的美学思想(三)宋代休闲文化繁荣的原因(一)宋代休闲文化繁荣的原因(二)宋代美学的休闲旨趣(一)宋代美学的休闲旨趣(二)宋代美学的休闲旨趣(三)文人士大夫的休闲之境(一)文人士大夫的休闲之境(二)文人士大夫的休闲之境(三)从皇室到民间的休闲风尚(一)从皇室到民间的休闲风尚(二)从皇室到民间的休闲风尚(三)【中国美学通史.第6卷,明代卷】导言(一)导言(二)导言(三)由法而情的美学转进(一)由法而情的美学转进(二)由法而情的美学转进(三)诗歌意象论的展开(一)诗歌意象论的展开(二)性情论对道学的剥离(一)性情论对道学的剥离(二)对重意轻形观念的反拨感性突出:从修身到审美以态为韵的形质观知行合一的王阳明体用一源的圣人之境(一)体用一源的圣人之境(二)体用一源的圣人之境(三)体用一源的圣人之境(四)体用一源的圣人之境(五)与天地为一的审美精神(一)与天地为一的审美精神(二)与天地为一的审美精神(三)与天地为一的审美精神(四)在历史中阐释王阳明美学(一)在历史中阐释王阳明美学(二)在历史中阐释王阳明美学(三)旷世奇人徐渭(一)旷世奇人徐渭(二)老年徐渭的少年情怀(一)老年徐渭的少年情怀(二)个体自性的美学思想(一)个体自性的美学思想(二)个体自性的美学思想(三)个体自性的美学思想(四)独行悲剧的狂人李贽童心说与自然感发(一)童心说与自然感发(二)化工与情感直白(一)化工与情感直白(二)情感自然为核心的审美论(一)情感自然为核心的审美论(二)为情使传的汤显祖唯情论的文学观(一)唯情论的文学观(二)以梦达情的戏剧论(一)以梦达情的戏剧论(二)以梦达情的戏剧论(三)以梦达情的戏剧论(四)唯理论的回归集大成者董其昌山水画的隐逸精神(一)山水画的隐逸精神(二)山水画的隐逸精神(三)“平淡”与“墨戏”辩证(一)“平淡”与“墨戏”辩证(二)仿与变:山水画的自然精神(一)仿与变:山水画的自然精神(二)仿与变:山水画的自然精神(三)袁宏道的闲适人生(一)袁宏道的闲适人生(二)性灵论的精神背景(一)性灵论的精神背景(二)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一)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二)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三)不拘格套的性灵说(四)自然为真的审美论(一)自然为真的审美论(二)自然为真的审美论(三)自然为真的审美论(四)以俚反文:“俗”的崛起以情为真:非教化之乐长物为美:物态美的彰显【中国美学通史.第7卷,清代卷】导言王夫之的生平和著作性情说与意象本体论情景说与意象生成论(一)情景说与意象生成论(二)王夫之论意象的特点(一)王夫之论意象的特点(二)意境与人生境界(一)意境与人生境界(二)叶燮的生平及其时代问题叶燮诗学的意象生成论(一)叶燮诗学的意象生成论(二)胸襟以为基:叶燮的艺术境界论正变系乎时:叶燮的艺术演变观(一)正变系乎时:叶燮的艺术演变观(二)叶燮的艺术批评金圣叹以文评戏的戏剧观李渔对戏剧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自觉李渔戏剧美学的三个核心命题(一)李渔戏剧美学的三个核心命题(二)李渔的戏剧表演思想金圣叹论小说创作主旨(一)金圣叹论小说创作主旨(二)金圣叹论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一)金圣叹论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二)毛宗岗、张竹坡和脂砚斋的小说美学(一)毛宗岗、张竹坡和脂砚斋的小说美学(二)毛宗岗、张竹坡和脂砚斋的小说美学(三)清代前期诗歌流派概说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纪昀诗歌评点中提出的诗歌审美范畴(一)纪昀诗歌评点中提出的诗歌审美范畴(二)纪昀诗歌评点中提出的诗歌审美范畴(三)石涛的一画说石涛的尊受理论蒙养与生活石涛的资任说(一)石涛的资任说(二)恽南田及其他论者绘画美学观举隅(一)恽南田及其他论者绘画美学观举隅(二)《园冶》的美学思想《寓山注》的美学内涵张涟等的文人园林思想(一)张涟等的文人园林思想(二)重视境界创造的琴学观“和”说的内涵文人琴说的总结董赵观念:清代前期帖派书法美学宁拙毋巧:傅山的书法美学清代金石学视野下的书法审美观念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的碑派书法美学(一)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的碑派书法美学(二)对待与流行:艺术形式的动力渊源观我与观物:艺术创造论对书法“意象”说的总结【中国美学通史.第8卷,现代卷】导论:中国美学的现代进程什么是现代美学?(一)什么是现代美学?(二)什么是现代美学?(三)什么是中国现代美学?(一)什么是中国现代美学?(二)有关中国现代美学的几个概念的分析龚自珍的美学魏源的美学碑学运动文学界革命美学随其他学科的传入(一)美学随其他学科的传入(二)西方美学的独立传入(一)西方美学的独立传入(二)西方美学的独立传入(三)吕澂对西方美学的传播早期西方美学传入的几个特点王国维美学的现代性特征(一)王国维美学的现代性特征(二)王国维美学的现代性特征(三)王国维留下的困惑现代美学的初步批判蔡元培对美学学科建设的贡献蔡元培对美学学科建设的启示蔡元培美学的现代性特征蔡元培美学的实用主义精神实用主义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审美化:后现代的一般特征作为后现代先驱的尼采鲁迅美学的后现代特征(一)鲁迅美学的后现代特征(二)鲁迅美学中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张力直觉与联想的矛盾看戏与演戏的矛盾文艺与道德的矛盾艺术与自然的矛盾从朱光潜美学的矛盾看现代美学的困惑从《诗论》看朱光潜美学的贡献生命哲学的兴起与衰落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背景宗白华对生命本体的理解的演进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宗白华美学(一)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宗白华美学(二)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美学的突破(一)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美学的突破(二)冯友兰美学的三个层次艺术作品的本然样子对“意境”的独特理解人生境界的美学维度(一)人生境界的美学维度(二)冯友兰美学与维特根斯坦美学之比较(一)冯友兰美学与维特根斯坦美学之比较(二)邓以蛰的美学滕固的美学(一)滕固的美学(二)马采的美学(一)马采的美学(二)东西艺术的跨时代汇通气韵生动的现代寓意新艺术的构想《新艺术论》的主要内容《新美学》的主要内容(一)《新美学》的主要内容(二)美在典型之分析卡尔松的肯定美学(一)卡尔松的肯定美学(二)蔡仪的典型美学与卡尔松的肯定美学之比较前现代与后现代的冲突
精选推荐
印度次大陆:文明五千年

印度次大陆:文明五千年

本书是作者为密歇根大学本科生开设的“印度文明通史”课程讲义,简要概述了世界古老文明之一的印度次大陆文明的发展历程。印度次大陆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孕育出了领受河流滋养的大河文明,其独特的地缘强有力地塑造着次大陆文明。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和摩亨佐-达罗遗址,一直到现代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南亚民族国家,世世代代的印度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灿烂的文化。这里也是古代国际贸易的十字路口。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环绕着印度次大陆,见证着多元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托马斯·特劳特曼

连载中社会科学

大象与国王

大象与国王

大象庞大而庄严,从王权诞生之日起就是国王无法抗拒的尊贵象征。各个早期文明已存在驯养大象的现象,如埃及、亚述、美索不达米亚、中国,以及印度河流域。在这些地方,大象的主要用途是王室祭品和狩猎对象。然而,托马斯·特劳特曼在南亚次大陆发现了特殊的用象制度,这一制度保护了它们的栖息地和种群数量:那就是战象。   以恒河流域为起点,战象的足迹逐渐遍布南亚,同时向西传播至波斯、叙利亚、埃及、迦太基、希腊和罗马,向东传播至中南半岛、爪哇岛和印度尼西亚的其他地区。托马斯·特劳特曼追溯了战象的缘起、传播路径和文化遗存,描绘了一幅跨越了3000年的文化图景。   为了维持这个独特的制度,国王必须保护野生大象免受猎人的觊觎,也要保护大象栖息的森林不被砍伐,还要维护与森林民族的关系。因此,国王与大象的关系,实际上是国王、大象、森林和森林民族之间的四角关系——这是一个丰富且复杂的关系网。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所谓的文明。

托马斯·特劳特曼

连载中社会科学

本纪˙天子与天下

本纪˙天子与天下

《本纪·天子与天下》是本系列中的第一册,内容选自《史记》中的十二“本纪”。“本纪”是司马迁撰写的古代王朝和当代天子的编年史,记录的主要是一段王朝兴衰的过程,或者是一位天子政治生涯中的功与过。王弘治将“本纪”中的故事娓娓道来,不仅帮助青少年捋清从黄帝到西汉的历史脉络,也带领他们发现司马迁隐藏在这部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旷世杰作之中的伟大抱负。

王弘治

连载中社会科学

列传˙秦汉鼎革

列传˙秦汉鼎革

《列传·秦汉鼎革》是本系列中的第四册,内容选自《史记》中楚汉争霸时期的十三篇“列传”。王弘治通过讲读吕不韦、韩信、李斯等历史人物的传记故事,带着青少年一起以微观的视角看历史,细细地整理扭转历史走向的诸多节点,挖掘出隐藏在往事中的无限丰富的细节,并借由这些细节还原出几千年前有血有肉的人类生活。

王弘治

连载中社会科学

列传˙大汉风云

列传˙大汉风云

《列传·大汉风云》是本系列中的第五册,内容选自《史记》中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三朝的十四篇“列传”。王弘治引导青少年层层剥笋般地细读“七国之乱”“魏其武安侯案”等重大历史事件,从中感受司马迁赋予《史记》“真实”,将古今之变、天人之际最终融会成了一家之言是多么伟大的壮举。

王弘治

连载中社会科学

中国抗疫简史

中国抗疫简史

疫病对社会的冲击很大,不但造成大量人员的死亡,而会还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很大的阴影。在缺医少药的时代,先人们是束手待毙还是树立信心与疫病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张剑光

连载中社会科学

王者荣耀之最强法神

王者荣耀之最强法神

昔日王者坠入深渊,三年之后卷土归来!“姜子牙没用?断兵线抢龙,大闪输出爆炸!”“庄周没用?黏人免控,被动叠加,法强吸血不死!”“太乙没用?大招抓准时机,法坦技能连控,坦克也当脆皮秒!” 王昭君、墨子、露娜…… 大闪、月下无限连、意识超群…… 他技能从不落空! 他中路称神,无人掠其锋芒! 他是手游电竞的巅峰,也是开始。 他名为……死亡起舞。 ……“只是一个最强法神的称号而已,不用那么怕我。” ——杨凌云                              

中单太乙

已完结社会科学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

《易中天中华史第 一 卷:祖先》将和您一起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发现我们祖先--女娲、夏娃、伏羲、炎黄、尧舜的本来面目。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历史。 审视"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同价值",明白"未来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至于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

易中天

已完结社会科学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畅销百万册,四次再版,二十年经典,2018年全新修订 ◆解答性别角色的疑惑,展现"典型的"中国男女 ◆品读古典文学和历史人物,在会心一笑中抵达真相 ◆从远古的自然状态到现代的自由结合,层层剖析两性关系 ◆身为男人/女人在现代社会中何去何从?本书提供答案的原料

易中天

已完结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