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七章 有你做后盾

书名:西镇流年本章字数:3279

春暖花开,李昌盛的日子翻开了新的一页。

鸟儿在门前的树枝上叽叽喳喳,阳光还没照到昌盛家的屋顶。月兰早就起来了,轻轻下床,把屋里屋外,院前屋后,都清扫了一遍。

月兰洗手,熬了稀饭,和面烙了薄饼。

昌盛伸了个懒腰,被屋子里的热气腾腾给惊到了。猛地一个翻身,才记起昨天自己已结婚了。他快速穿衣,溜下床。双手在衣襟上搓了两把,有些不好意思。

“月兰,你起来啦。那个啥,真是,那个,我起来晚了!”昌盛很是歉意。

“没事,赶紧洗脸吃饭吧!”月兰已经在盛稀饭了。

“哎,哎”,昌盛答应着,抓紧去洗漱。

昌盛觉得一切都像做梦一样。屋子里干干净净,饭食香喷喷的。再看看月兰,又能干又体贴。

“月兰,我上辈子修了福气呢!”

“啊?你说甚?”月兰一时没反应过来。

昌盛只是嘿嘿笑着,心里却像开了桃花似的灿烂。有个女人,才像个家。他深深地心里感叹道。

“月兰,我真没想到我李昌盛也会有今天!”昌盛太感慨了。昌盛心肠软,眼也软,说到深情处,眼角就湿了。

西镇谁不知道昌盛是个命苦的孩子,爹娘走得早,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哥嫂,也没少跟他们呕气。

月兰的遭遇也能与几天几夜,如今,月兰觉得他们是一对苦命鸳鸯,所以尤其要一起扑腾。

“昌盛,快别这么想。苦日子总会过去的。只要咱俩好好跌办,我就不信日子过不到人前头去!”月兰信心满满。

昌盛点点头,心里铺满了阳光。日子就像西镇的春天,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有你做后盾,我怕啥呢!”月兰补充道。

听到这话,昌盛望了一眼月兰,憨实地笑了。

日子就这样在小两口的计划中搭上了头。

昌盛和月兰一合计,今年先把穆家那几亩地插上秧,他就进城去搞点副业,月兰留在家里,编草帽。

转眼间就到了四月,田地的活也干得差不多了。月兰为昌盛收拾好铺盖,打发昌盛出去挣钱。

“昌盛,在外面人生地不熟的,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惜钱,吃饱穿暖!”月兰把昌盛黑夹衫的衣领正了正,眼里有不舍。

“月兰,晓得了。你一个人在家,活要慢慢干,别累坏了身子。”昌盛看着媳妇,也是不舍。

“去吧,没事的。”

走了几步,昌盛又转过身来,“晚上把门插好!挑水挑浅些。”昌盛还想说什么,却一时记不起来要说啥。

她看见昌盛背着铺盖卷,走几步,就回头看一下。

昌盛看见月兰站在稻田的路口,顶着头巾,远远地望着自己。

刚刚结婚,又要分开。两个人心里都不愿意,可等米下锅呢,舒服的日子过不长久。

昌盛心里有些莫名地烦乱,刚走到叉路口,齐木匠的马车就来了。齐木匠在城里找到了活计,昌盛刚好搭个顺风车。

“盛娃子,急着去挣钱,舍得下新娘子?!哈哈哈”齐木匠笑话昌盛。

“你净说那些话!”昌盛不知该咋接话茬,把铺盖往架子车上一撇,一伸腿就跨坐车沿上。

马蹄儿“得得,得得”往前跑。

齐木匠五十岁了,干的活计又是走南闯北的营生,自然见过世面。

昌盛越是不好意思,齐木匠越是想拿他逗乐:“盛娃子,女人的滋味好不好啊,讲讲呗。”又是一串爽朗的笑声。

昌盛脸都红成了猪肝子。偏过头去,不理齐木匠。

昌盛还太年轻,太敦厚,还不会拿风月之事调侃,所以整个人都是僵硬的,呆板的。

“你不说话。好,我给你讲个故事。”齐木匠顿了顿,说道:“以前呐,有个年轻人,结完婚第二天,见人就哭了。人们问他:‘你咋哭了呢?’那小伙子一抹眼泪,‘原来结婚这么好,早知道我就早结了!”

齐木匠转身瞅着昌盛,“盛娃子,你哭了没!哈哈哈……”

昌盛刚才反应过这笑话,挥起拳头,想给齐木匠一拳。当然,也是开玩笑啦。“你这坏怂,满肚子歪经,一肚子坏水!”

齐木匠年纪虽长,论起辈份来,也和昌盛是平辈,是远房表兄,昌盛也就敢这么讲了。

齐木匠坐面前面车辕跟前,晃荡着双腿,一点也不介意昌盛的话,依旧笑呵呵的。他一边挥鞭吆喝马快跑,一边自主自地唱起歌来。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

蓝个英英的采,

生下一个蓝花花,

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子那个田苗子,

数上高梁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

数上俺蓝花花好。

三班子那个吹来,

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

抬进了周家。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呀,

说不完的话,

咱们俩死活哟,

长在一搭……

马车在大路上咯吱吱地走着,昌盛闭了眼,这会仰面躺在车上,头靠着铺盖卷。天空蓝得像出缸的蓝布匹,平展展地铺在天上。偶尔有丝丝缕缕的白云,点缀在布匹上。路两旁的树木像长了腿似的,向后退去。

昌盛一下沉浸在齐木匠的歌声里,他浑身舒坦极了,没想到这老表哥还有这一手,软酥酥地唱到他心坎里去了,那么好听。

听着听着,不自觉地就想起了月兰。月兰就是他的蓝花花呢。昌盛前脚出门,后脚就想回去,恨不得长了翅膀。想是这么想,他还是得去谋生活呢。

不知走了多久,昌盛有点迷糊,听见人声嘈杂,齐木匠喊他起来。

“到了,盛娃子。”

“哦,到了?”昌盛揉着眼睛下了车。

齐木匠嘱咐道:“我会在这待个把月,要是有事,就到城东头‘聚福木材店’来打听我,店里的伙计知道我在哪。”

“还有,找活干要多长个心眼,不要被人骗了。”说完,齐木匠把昌盛放在南街口走了。

城里昌盛也算熟悉,赶集卖鱼倒是来过。他提着铺盖卷,边走边张望。

已近午时,阳光热乎乎的,昌盛感到有饿了。但现在还不是吃饭的时候,他得先找个落脚的地儿。

昌盛记得南街尽头右拐,那里常常蹲着些刚进城的人们,等待雇主来寻。他一刻也没敢逗留,径直往那走去。

刚到那儿,就有个长得清瘦、穿深蓝色布衫的人走过来,问谁识字。走了一圈,大家都不吭声。

“我上过学。”昌盛不知那人找识字的做什么,想碰碰运气。

“你刚来?从哪来的?”那人问道。

“嗯嗯,我刚从西镇来。”昌盛答道。

“读过书再好不过了。我们是‘悬济药堂’的,想找个送药的帮手,赶马车送,但送前要帮忙检查药物清单的。”

“那,有地住么。”昌盛最关心这个,万一不管地方,他还得自己掏腰包找地方住。

“住地儿有,就是药堂后院,不过三四个一起住。怎么样?”清瘦先生道。

“行,行,没问题。”昌盛觉得自己真是遇见贵人了,运气这么好。

“那好吧,你现在就跟我走吧。”

昌盛连连点头,随着清瘦先生,葡挞葡挞地走了。

到了药堂,昌盛才知道清瘦先生是名医孙子康家的孙泽方。昌盛对孙老大夫是有所耳闻的,西镇下河村的王大光的大伯,中风多年,就是经孙大夫诊治恢复的。

孙老大夫年逾古稀,依旧精神矍铄,目明耳聪。前来问诊的人络绎不绝。孙老大夫对待病人十分和蔼,仔细问询病情,望闻问切,准确判定病因。让人好生敬仰。

昌盛对自己的工作格外上心,遇到这么好的主,他能不好好卖力么。

孙泽方把昌盛领到后院,推开北面一排最后的一间屋子,屋里没人。有四个床铺,一个是空着的。孙泽方说:“小李子,以后你就住这里了。来往送药很辛苦,有时晚上还回不来。”

昌盛对此十分安心,他的要求一点都不高,只要有落脚的地方就行。况且,还真不赖。

孙泽方又引昌盛到药堂里,见过孙老先生。

孙老先生刚刚瞧过几个病人,正在小憩。

“爹,这是刚刚找来的送药师傅。姓李,叫昌盛,西镇来的,念过学的。”孙泽方一一做了介绍。

“好名字,好后生。以后送药的差使就交给你了。没事多念念药名,熟悉熟悉。”孙老先生亲切地嘱咐昌盛。

“爹,您喝杯茶,别的事我去吩咐,您就别再操心了。”

“好的,去吧。”孙老先生微笑,捋着花白胡子,颔首示意。

孙老先生真像爷爷。昌盛自言自语。他小时候记得爷爷就留着白胡子,脸也是这么黝黑、清瘦,人也这般和气。昌盛心里感到暖暖的。

有些人,有些事,已过去很多年了,却在另一个地方,忽然相遇。明知道已物是人非,可感觉还是那样强烈,仿佛那个最亲的人又回来了。

昌盛在药堂前厅里发了几秒钟呆。

孙泽方带昌盛把药堂前前后后都看了个遍,边走边跟他讲怎么区分药材的年份、成色、品级等等。昌盛努力听着,生怕漏掉重要信息,所以搞得很紧张。

孙泽方看了一眼昌盛的表情,笑了起来:“小李子,你不用紧张的,慢慢就都知道了。开始呢,我们会派老范跟着你,等你熟悉了这其中的道道,老范也就该回去了。”

昌盛明白,他是来接替老范的。

人都是一茬一茬的,像庄稼,昌盛明白。

昌盛很勤快,刚来几天还没有送货接货,他起得大早,把堂前屋后都扫得狗舔似地干净。孙家上上下下也对他很满意、很友善。

昌盛知道,能找到这样好条件的生路不容易哩。月兰在家辛苦,他出来了就要干出个样样来,也好让自己的女人脸上有光,吃得饱,穿得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