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撞上门的生意
芷夏牙尖嘴利,理由充分得很。
王春秀也找不出理由拦着了,只是接下来,眼睛好似黏在了芷夏身上,生怕她顺走什么东西带回娘家去似的。
第二天一早,芷夏空手出门,十分光明正大。
随后兜了一圈,确定没人跟着,才自隐秘处拿出箩筐,踏上了往县城去的长途大巴车。
车上人根本没坐满——王春秀之前说的很对,这功夫正农忙,根本没什么人出远门。
而且,车票太贵。
车票五角,一来一回就要整整一元钱,若换成粮食,够人一周不饿肚子,在这个时代算很高的价格。
而贵就有贵的好处,大巴车上环境不错,座位上甚至还放了椅垫,窗户也能拉开,不至于气味太难闻。
因为座位有空余,芷夏得以占据最后一排的角落,将箩筐放在窗户边上,用手扶着,防止行车颠簸,里头的东西被巅出来,或者盖在上边的毛巾滑落。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么多的肉干由一个小媳妇背进城,这事儿就很反常。
她在乡下猎户跟前,还能将一切都推给“路过的解放军”,城里人可不会这么好糊弄……
一开始长途汽车上旅客寥寥无几,等到了双叶镇,上车的人就很多了。
镇子里去县城买东西的,或者为了工作而往来的人数量不少。不少人直接穿着工作服,还有挎着公文包的。
总之,是比村里的人看着要体面许多。
原本最后一排都是空着,如今陆续都坐满了。
车上人多之后,陆续有人互相攀谈起来。
这年头人多半朴实,哪怕是镇里和村里的人坐在一起,也会谈一谈今年的收成如何,乡里乡亲的八卦一类。
芷夏不想跟人谈这些,闭着眼睛装睡,不跟别人搭话。
说多了容易露馅,反倒是听别人聊天,还能补充这个年代的常识。
而听着听着,她的注意力就被一段对话吸引了。
“哥,这次咱又没买着不要票的粮食,回去可怎么交代啊?”
“没办法,爸不会怪咱们的,上次爸去找老战友都没弄到,咱俩这些同学家里也都不宽裕,没余粮早就在我意料之中,也就是死马当活马医才去跑这一趟的。”
那当弟弟的“啧”了一声,随后很沮丧的嘟囔:“可小妹身体不好,拖不了太久,为啥咱直接回县城呢,要是再往远了去村里,说不定……”
“没啥说不定。”当哥哥的斩钉截铁。
随后,这哥哥将声音压的更低:“乡下的粮都在生产队里,是公家的,更没得投机取巧。”
再然后,两兄弟就在商量着,多打听几个赶集的日子,再多跑几个集市,指不定就有农民自家偷偷种了粮食菜拿出来换钱的,或者赶上有猎户卖山货。
虽然价格贵,量也是杯水车薪,但总比没有强。
芷夏都暗自记在了心里。
等车到站之后,她要背着箩筐下车,速度比别人都慢。
就在刚踩上下车的台阶时,陡然觉着肩上一轻,压力小了。
她狐疑的一转头,就见两个年轻人在帮她抬着箩筐底。
“你先走,我们在后边搭把手,看你一个姑娘家抬这么多东西太辛苦了。”
芷夏没答应,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在别人眼里看算是腼腆的道谢。
其实她真用不到别人帮的,只不过刚才说话这人的声音,似乎就是先前她听到的两兄弟之一。
而他们似乎很缺吃的。
在走出站台之后,芷夏都跟这两兄弟凑巧同路。
站台地面是大理石的,棚顶漏雨,地面又湿又滑,芷夏踩在水坑边上,似乎滑了一跤,虽然很快就站稳了,可箩筐上盖着的布还是荡开了一角。
她回头,果然见到那两兄弟都看到了箩筐里的东西,齐齐愣住了。
大概谁也没想到,这么个姑娘进城来,竟然背着一箩筐的肉……
但惊讶之余,他们什么都没说,没有手脚不干净,也没来质问她这些肉是怎么一回事。
等出了车站,芷夏回头,跟两兄弟打听了县城里几个商店的位置,他们都一一给指了方位,非常热心。
是真的没有一丁点儿坏心。
在街口分别之后,弟弟眼中闪过了些艳羡,他嘟囔了一句:“果然现在这年月,乡下人的日子过得是比知识分子好啊,咱家都一年没见着肉了……”
哥哥则是斥责了他一句:“再好那也是别人家的,没听说去百货商店吗,估计是全村凑起来送去卖的,咱就别想了。”
正说着,突然听到“噔噔蹬”的脚步声折返回来。
他二人一回头,就见背着箩筐的姑娘眼神澄澈,笑容清甜:“那个,我想打听一下,这儿的百货商店,收没有介绍信的山货吗?”
这年头,干什么都得开介绍信,卖货也是一样,想要放在国营商店里买的东西,要么是对标的工厂直接送来,要么就是生产大队的农副产品。
每一样都要经过公家的手,不是随便你有货,就卖得出去的。
就见这两兄弟对视一眼,略有些惊喜和不可置信,异口同声的问芷夏:“你没介绍信,那这些东西,都是你私人的货?”
芷夏点头:“嗯,认识几个猎户,今年猎物多,吃不完,就寻思着换点钱给家里老婆孩子买点日用百货。”
两兄弟中那个弟弟,咽了下口水,终于忍不住了:“那如果说,有买家,但是……只能给钱,不能给票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