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被算计了
半个时辰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大理寺少卿连同宗正寺少卿一同前来。
虽然天色渐晚,李世民也没有留饭的意思,但四人还是紧赶慢赶一路小跑,速度居然超过了胖胖的王德。
“臣御史中丞裴宁、刑部侍郎柳荣、大理寺少卿詹寿拜见陛下。”
“臣弟李襄拜见陛下。”
“免礼。”李世民黑着脸,满腹不痛快点了裴宁的名,也不知在对谁发脾气。
总之在场四人个个噤若寒蝉,莫说高声语,便是喘息声音稍大,都要偷偷确认一眼龙颜有无大怒。
“臣、臣在。”
“查清楚了?”
“回陛下,臣查清楚了。”裴宁深吸几口气,稳住心神,不等李世民再问,当即举起一册奏疏。
“是如此……”
时间回到两个时辰前,李恪刚从老李那里出来,刚离开李世民视线,便被母亲杨妃派来的婢女拦下,连拉带哄带进杨妃宫中。
被母亲训斥好一阵,李恪才脱了身。
他那套“大唐保命守则”自然不能说给母亲听,即便说了,杨妃也未必能信。
贞观十一年,李承乾储位稳若泰山,谁能想到李恪对储位会有威胁?
就算是杨妃,对他的期望也不过是有一块富庶的封地,富贵荣华过日子罢了。
哎呀……天快黑了!
李恪瞧着盖满半边天的火烧红霞,却无心欣赏,迈开步子以冲刺的速度朝承天门狂奔。
内宫都是太监宫女,即便不认得李恪,见他衣着华贵,举止不羁,自然无人敢拦。
未几,满头大汗的李恪总算出了承天门,准备混在百官下班的队伍里离开皇城。
忽然,李恪身旁传来了令人生厌的声音。
“这不是活人出殡的吴王吗?”
这声音沙哑粗粝,就像是喉咙灌了两斗沙,沙哑之致。
看来自污卓有成效……李恪满意的点点头。
这不,半天不到就有人找孤麻烦,照这样下去,半个月不到,自己就能彻底安全。
夜夜笙歌啊…
咨情纵乐啊…
想到这里,李恪神清气爽,迈步便走,不离那人一句,别说正眼相瞧,便是白眼也不赏他半个。
李恪用脚后跟想也能知道,这个被人当枪使的小官肯定是自己那几位兄弟叔伯的手笔,想把自己当场垫脚石,踩着李恪脑袋靠近九五之位。
想清楚这一点,李恪更是丝毫理他的欲望都没有,头也不回沿着天街直奔朱雀门而去。
熟料,这绿袍官不依不饶,也不知他背后之人许了何等好处,竟让这厮豁出去了,从承天门一口气追到尚书省门口,在大庭广众之下?攀住李恪撕咬。
“吴王为何不理下官,莫不是下官所言有假?”
李恪突然转身,上下扫视片刻,冷冷问道:“汝是几品官?”
“吴王还要看下官是几品才愿回话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凡食唐禄,具为唐臣,岂有据官品尊卑所所待参差?”
俞孝冷笑回答,声音刻意抬高,引得众官员纷纷侧目。
“是吴王,躲远一点,吴王连魏相都不怕,一会发起疯来小心牵扯进去。
“是也是也……咱们躲远一点,日后有司查问,只推脱不知便是。”
“快去御史台喊御史过来拦住,真要让吴王把这厮打了,咱们这些人一个都逃不了干系!”
“喊什么御史,赶快去政事堂找魏相公,再过半刻魏相公便要回府了。”
大唐朝廷的官吏何止千员,片刻功夫,尚书省外便围满了看热闹的官吏,四方口音的议论声此起彼伏,李恪听得渐渐明悟过来。
好啊……这是有人给孤挖坑,自己倘若真的当众打了这厮,就不是削减食邑、削减俸禄的小打小闹,而是要撸掉亲王爵位了。
看来不是打孤的脸,而是让孤永世不得翻身啊!
当街殴打朝廷命官,勿论几品,打的是大唐威仪,是大唐的体统,更是李世民的脸面。
更休提是在皇城里殴打朝廷命官,那还了得?
发配岭南都叫皇恩浩荡。
想想李世民那张即将黑中透紫的老脸,李恪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同时,李恪心底一股野火噌的一下涌上心头,自污藏拙是孤保命的计策。
不代表什么人都可以算计孤!
半日不到就有人出头,孤究竟多么遭人恨,有多少人盯着孤?
李恪冷眼紧勾勾盯着俞孝双目,缓步靠近,每走一步都势若千钧,唬的俞孝下意识后退,在碰到同僚后才停下脚步。
“下官大理评事俞孝,从八品下。”
俞孝一看李恪表情,心道不好。
坏了,吴王动了真火。
御史台和监门卫怎么还不来,吴王这幅怒容,
自己怕是会被打死在这里……糟了,我这是被人卖了吧!
“从八品下?”李恪轻声念道,“孤的侍妾尚且是四品,汝见了犹须得行礼……汝对孤反倒是三番两次出言不逊,意欲何为?”
“来个人去敲登闻鼓!”李恪沉着下令,确有几个官员听命,小跑着去击鼓。“孤带着这个贼子面圣,丁是丁卯是卯说个清楚!”
李恪信步上前,双臂合力擒住俞孝,像是生俘敌将般扛着俞孝向北直奔内宫。
谁跟汝等玩陷害算计的小把戏?
孤直接掀桌子!
有时候,莽一波也不错。
教员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作为教员的好学生,李恪向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事到如今,幕后煮屎人哪里敢继续苟。
此事一旦捅到老李面前,就大发了。
身为皇亲陷害帝子,比之兄弟反目手足相残更让李世民忌惮痛恨。
朕自己儿子争权夺位也就算了,你也掺和进来,罪大恶极,是该当何罪?
李元昌冷汗直冒,顾不得胖胖身子一旦奔跑便会胸闷气短,从东宫直奔承天门而来。
“吴王……吴王等等,这不过是个小官邀直搏名,明日上疏弹劾便是,何必惊扰圣人。”
李元昌到现在还不忘给李恪挖坑。
堂堂吴王因为私怨而弹劾一个八品小官?
即便错在俞孝,身为吴王,也也不可以睚眦必报。
李恪但凡上疏陈奏只言片语,便是气量狭小,不堪为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