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18章 你敢自开科举?

书名:大唐咸鱼王爷本章字数:2026

“父皇非要让孤当御史大夫,孤有什么办法。谁知道长史一上来就给孤添乱,找孤的麻烦,孤有什么办法。”

李恪一吼,侍妾们顿时收了声,再一看李恪面色不虞,颇显怒气,纷纷花容变色,落荒而逃。

“大王,那二十多位王府属官,大王想怎么安置?”

侍妾们走了,司马卫文斌就来了。

他抱着一本厚厚的册子,里面是整个吴王府内外花名册,还包括了吴王的田庄和掺股的生意。

“安置?”李恪露出了不解的表情,惊诧的的问:“你就没有面试吗?”

“这……臣才疏学浅,敢问大王,何为‘面试’,请大王明示。”

“就是考一考笔试,然后问几个问题,然后分配工作……你不知道?”李恪简单解释,然后坏笑的问道:“司马是怎么做官的?”

李恪是在怀疑卫文斌是走后门做的官,所以没有经过面试。这个想法如果卫文斌知道,一定会叫屈:本官可是堂堂正正门荫入仕,老爹做官,儿子当然也做官,子承父业,有什么不对吗?

当然不对!

如果门荫是正确的,科举还能从一支萌芽长成参天巨木?

听到李恪的解释,卫文斌当场怔住。

“臣……臣不知道何为面试,至于臣的履历脚色,吏部有存档:臣是前隋大业元年,以父祖荫并父战功授鹰扬府都尉,大业八年随天子讨东夷,因功转新丰县令,皇唐起义,臣以县令从秦王,居秦王幕府,陛下登基,臣转民部度支司员外郎,贞观十年入吴王府为司马。”

嘶……这个司马居然是老李的人?

难怪会给王府司马这个多少人眼巴巴盯着的闲职。

“这样……收拾一间大堂,准备和人数相同的纸张笔墨,明日面试。”

“请问大王,可要告知诸位属官?”

“告知,当然要提前告知,面试不提前告知还像话吗?孤这里可是堂堂吴王府,哪能做面试不提前告知这样倒灶的混账事,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孤无才无德?”

李恪面目狰狞道,却是吓了卫文斌一跳,施了一礼便去准备。

……………………

“崔兄,依你看,大王所说的面试,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

“以前从没听过什么叫面试,看字面,多半是当面试才,以任其职。”

马钟眼珠一转,琢磨半天,小心翼翼的说:“你们说……这算不算科举啊?”

“别胡说!”萧徇警惕的四下环顾,然后压低声音道:“科举乃是国家选才……”

“可是,吴王所行,就是科举之实啊!”

听到这里,崔促小声发问:

“你说吴王为何要以科举试我等之才?”

众人瞬间噤声,各自对视。

大家谁也不是傻子,都是官宦子弟,拜入吴王门下,有什么心思,一目了然。

“崔兄是说,吴王有意于……”

“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吴王做的。”

崔促分析道:“吴王前夜才获准开府,为何第二日便要老平康坊招纳贤才,还要弹劾十数个官?”

“诸位想想,千金马骨,便是施恩,弹劾蠹虫,便是立威!”马钟接着崔促的话,站起身解释道:“吴王这是想向天下人展示,求贤若渴,却又清白自守,今日之科举,恐怕也是吴王借此向天下士人发出求贤令!”

“正是如此,我等二十三人,便是价值千金的马骨!”崔促指着自己,又挨个指了指众人,语重心长的说:“黄金台上千金骨,吴王若得大位,君等请看旧日秦王府十八学士,到如今几位身具宰执,几位位列公卿!”

崔促热切的看着众人,语气颇显诱惑:“公卿之位在前,诸君意下如何?”

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愿为吴王效忠!”

……………………

隋唐时期,受人举荐就会和举荐之人扯上关系,更别提主动拜入门下,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二十三人虽然是李恪主动招揽,但在他们看来,既然吴王发出了求贤令,自己接下了求贤令,便是主动拜入吴王门下,与吴王休戚与共。

只要吴王能够登上大宝,我等二十三人,有一个算一个,个个都能位列公卿,开一家之门庭。

倘若吴王失败,自己一干人等,也逃不过流放岭南,老死烟瘴之地的厄运。

辰时初刻,两名侍女引着二十三人来到吴王府最大的一处厅堂。

依照唐人建筑习惯,这里是整座吴王府最为庄重的建筑,相比一下,地位相当于太极宫的太极殿。

“拜——”

“臣等拜见吴王。”众人毕恭毕敬的按照礼节,朝着端坐上首,看不清面容的吴王大礼参拜。

李恪点了点头,戳了戳身边的侍妾。

侍妾一脸羞赧的起身,用长长的衣袖掩面,拿起一张黄麻纸,音调时高时低的念道:“贞观十一年吴王府面试考试现在开始,第一场,笔试。”

“考试时间一个时辰,请考试在敲钟后作答,结束前一刻会敲钟提醒,考试结束后,请勿作答,否则宣布试卷作废。”

“本次考试共计十张试卷,请考试在考试前检查有无字迹不清或缺页。”

“考试期间不许交头接耳,不可作弊,不得离开考场,否则成绩取消。”

“贞观十一年九月朔。”

李恪连夜写了一份考试要求,侍妾念完之后,一脸生无可恋,咬着嘴唇坐会李恪身边,把头深深迈进李恪肩膀。

“孤宣布,大唐贞观十一年,吴王府选官面试,现在开始!”

“奉吴王令,吴王府选官面试,现在开始——”

李恪一声令下,宦官抬着一只木箱,里面装着李恪让自己的侍妾连夜抄写的考卷。

毕竟在这个年代,知识是宝贵的,吴王府里识字的总共也没几个人。

……

辰时二刻,朝阳初升。

长安城变得热闹起来,虽然秋日渐冷,但西域第一批商队的到来,还是让长安热闹了几天。

西市里各种西域珍宝,引得长安百姓的追捧,香料更是有价无市,简直和空气一样,无论如何也买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