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搜索历史

第1章 披着神魔外衣的稗官野史(一)

书名:西游滑稽列传本章字数:2755

西游记到底讲述什么样的故事呢?陈元之《刊西游记序》开篇就引用了《史记•滑稽列传》篇首的“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谭言微中,亦可以解纷”一语。谭言微中,是指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序者引用滑稽列传,显然是在暗示我们西游记也是一本十分隐晦的,堪与史记滑稽列传媲美的历史小说。序文中,陈元之大谈《西游记》和历史间的紧密关联。对于有人以为西游记属于齐东野语,“东野之语,非君子所志”,“以为史则非信”,若认为它是历史,纯属道听途说,根本不足为凭的说法,陈元之不以为然。他辩驳道,“子以为子之史皆信邪?”,你以为你看到的史书都真实可信?一旦读到你不相信的地方,所谓的信史和西游记又有什么不同呢?两者皆不可信了。陈元之完全肯定了《西游记》和历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在他看来,西游记完全可以当做信史来对待,这就是序者开篇就引用史记滑稽列传主旨的用意了。这就是序者开篇就引用《滑稽列传》的真实用意了。

西游记到底在讲述什么样的故事?陈元之的《刊西游记序》会告诉我们答案。陈元之开篇就引用《史记•滑稽列传》“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谭言微中,亦可以解纷”一语。谭言微中是指说话隐微曲折而又切中事理,这也是《滑稽列传》一章的主旨。序者在此引用,显然是在暗示我们西游记也是一本十分隐晦的,堪与《滑稽列传》媲美的历史传记类小说。接下来,陈元之在序中大谈《西游记》和历史之间的关联。对有人认为西游记乃齐东野语,“非君子所志”,若把它作为历史,纯属道听途说,“以为史则非信”的说法,陈元之不以为然。他辩驳道,你以为你读到的史书都真实可信?一旦读到你认为不可靠不合理的地方,所谓的信史和西游记皆不可信,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原文是“子以为子之史皆信邪?……一有非信非伦,则子史之诬均。”)陈元之完全肯定了《西游记》和历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在他看来,西游记是可以作为信史来对待的,西游记同样是一部幽默风趣的滑稽列传。

阅读西游记也会发现,这部书中出现了大量明代特有的元素。

首先,书中的大唐,很像是大明。唐僧出了长安,晓餐露宿,经巩州城,到达河州卫,就已来到了大唐的山河边界。河州卫属于明代建制。洪武四年置,治所在今甘肃省临夏市。以临夏作为大唐的西部边界,这大唐的疆域倒与明代中后期较为接近。两界山,刘伯钦告诉唐僧:“此山唤做两界山,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的地界。”鞑靼是中国古代对北方突厥和蒙古部落的称呼。不过这个称呼直到唐末方才出现。明朝立国之后,一直饱受北方蒙古部落的侵扰。这些蒙古部落,在东边的被统称为鞑靼,西边的则被称为瓦剌。他们逐水草而居,不时南下,对大明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西游记里鞑靼的出现,正是明代边境现状的如实反映。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小说中的唐僧为什么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经兰州武威,到达瓜州,越过玉门关,后前往西域,而是选择了不经兰州,前往临夏,改道南行,选择了丝绸之路南道。这背后的原因也很明显。河套地区在嘉靖年间已被蒙古部落完全掌控,丝绸之路中道已经此路不通,玄奘只能另辟蹊径了。小说西游记有着浓厚的明代特色。在河州卫,迎接唐僧的队伍中还出现了镇边的总兵。总兵是明代特有的官衔,属差遣官。这更是印证了西游记中的大唐,更像是中后期的大明。

其实不止总兵一处,西游记中出现了大量明代特有的官职。朱紫国,张贴招医皇榜的是四个司礼太监和八个锦衣校尉。这里涉及到明代两个至关重要的衙门:司礼监和锦衣卫。司礼监属于内廷衙门,主要职责是替皇帝批阅章奏,在内廷四司八局十二监中最有权势。司礼监的权力常常凌驾于外廷的内阁之上。至于锦衣卫,众所周知,这是明代设立的专门负责侦伺百官的特务机构。这里的校尉属于皇宫卫士,是锦衣卫里低级武官。宦官专权和特务政治都是明代政治的重要特色,在西游记中也能略窥一斑。这回故事中,八戒称呼两个年老的司礼太监为“奶奶”。众校尉纠正道:“这和尚委不识货!怎么赶着公公叫起奶奶来耶?”八戒笑着答道:“不羞!你这反了阴阳的!他二位老妈妈儿,不叫他做婆婆奶奶,倒叫他做公公!”在明代,“公公”是对太监一种十分恭敬的称谓。作者分明是借八戒之口,嘲讽那些阉割入宫的明代宦官。司礼太监和锦衣校尉的出现,说明朱紫国和大明王朝并无分别。

天竺国,唐僧被招赘为驸马,书中又多次提及仪制司官员。明代礼部设仪制司,分掌诸礼文、宗封、贡举、学校之事。嘉靖初年,仪制司特设主事一人,专门教习驸马礼仪。仪制司官员在天竺国的出现,也是明代这一制度的真实反映。显然,作者十分熟悉朝中的典章制度。这回故事中,唐僧师徒借宿于会同馆。元明清之际,会同馆是设置在都城,专门接待藩属贡使的馆舍。会同馆就是邮传驿站。不过在外曰驿,曰递运所,在京师曰会同馆而已。此外,天竺国和大唐一样,也出现了钦天监。国王令钦天监正台官择定吉日,定下婚期。钦天监这个衙门古已有之,职能为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但历朝叫法不一,有时属太史曹,有时叫浑仪监,又叫司天台,司天监等等。直到明代,才改为钦天监,也算是明代特有的官署。由此看来,天竺国也像是大明。

玉华州的故事发生在王府。玉华王府出现了长史府、审理厅、典膳所、待客馆等官署,而这也是明代藩王府的标准配置。明代王府设长史司,典簿厅,仪卫司,审理所,典膳所,纪善所,典仗所,群牧所,奉祠所,工正所,典宝所等官署。官署的名称基本相同。玉华州老王子分明是在影射当时的某位藩王。明代藩王,作为皇帝宗亲,天潢贵胄,受到朝廷的优待。尤其亲王,各个富甲一方。亲王的府邸,论规模仅次于紫禁城。亲王府的正殿也被叫做银安殿,俗呼银銮殿,与皇帝的金銮殿相对应。玉龙三太子大战黄袍怪的故事正发生在宝象国的银安殿。明代藩王的封地也被称为“国”。银安殿的出现说明宝象国应该也是藩王的封国,黄袍怪的故事应该发生在藩王府邸。

还有,唐僧途径各国,需倒换关文,入朝面圣时,常会经过五凤楼。国王接见唐僧,通常都会让光禄寺大排筵宴,安排素斋,款待圣僧。五凤楼,明清时专指紫禁城正门——午门。午门中为九间重檐正楼,两侧各有两座阙阁。五座楼阁,行如凤翅,俗称"五凤楼"。进入午门,也就等于进入了皇宫。至于光禄寺,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职能与小说中的描述完全一致。五凤楼和光禄寺的出现,说明唐僧经过的西域各国都有大明的影子。尤其值得留意的是光禄寺。西游记中,如意真仙索要花红表里的故事正是在影射光禄寺。明代的光禄寺,油水十足,贪腐屡禁不止,权贵大肆渔利,是个藏垢纳污的所在。嘉靖一朝,有好几位官员就因揭发光禄寺的贪腐现象,死于非命。

可以发现,唐僧西行所历诸国,无论官署设置,还是风俗礼仪,多与大明保持一致。关于这种情形,作者借唐僧师徒之口,亦屡次提及。如此看来,唐僧一路西行,看似翻山越岭,跋涉万里,实则却是不曾离开过大明。

目录下一章
西游滑稽列传

西游滑稽列传

作者: 孟河子
共0章
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