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弘德病危李玉进宫
弘德十三年十一月初九晚上,南朝都城金陵的皇宫大内,弘德皇帝李邕,躺在暖阁的床上 ,有气无力的看着前面跪下的近臣,他已经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了,他喘着气,发出低微的声音,只有贴身的大太监王公公跪在病榻前,通过口型和声音一起辨认他要表达的东西。突然,皇帝强撑着说:"召……李锦……"
。
这声音只有王公公能够听见,王公公听后脸色突变,但是,王公公毕竟是掌管太监,故意用手示意众人安静,以此来掩饰自己的紧张,又能显示自己的威严和重要。毕恭毕敬的捏着特有的声调说道:"是!陛下!"
,并且示意自己的亲信太监王慎,继续守护在皇帝耳边,并且手碰着手递给她一个小小的纸包,目光短暂的一接,便心领神会,让其他人不得靠近。
随即王公公轻轻站起躬身后退了三步,然后转身的时候还不忘用轻蔑的目光扫视一下那些跪在那里垂头丧气的近臣,然后走出暖阁。
在暖阁里他是个奴才,走出暖阁别人就是他的奴才。正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刚才皇上说的李锦,正是皇长子,弘德登基伊始便立李锦为太子。但是,近几年来,国家连年征战,内有叛军廖大拿,外有北国哈其格,内忧外患,把国家折腾的遍体鳞伤,江山摇摇欲坠,几近崩溃。
太子李锦作为国家的储君,主张诏安廖大拿一起抗击北国的哈其格。国内主战派支持李锦,并且支持的呼声随着哈其格对南朝的压力越来越大,支持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时,以王公公为首的弘德帝的近臣,以及皇帝本人,不愿意看见太子集团迅速壮大,不仅排斥太子李锦,而且强力打压,最后只好把太子被废庶民软禁在府中,削去王位不得待见。
现在弘德帝自知已经来日不多,或者说将死之人,其言也善,想起了李锦,便想到召他进宮。王公公走出皇宫的那一刻,心里盘算着"莫非皇帝想恢复他的太子位"?
恢复李锦的太子位那可是非同小可,这可是江山社稷的大事儿。因为李锦是和王公公对立的主战派和主和派,如果李锦再次出山,王公公的下场可想而知,所以他才大惊失色,好在他老谋深算没有表现出来。
但是此刻,他走在宫外,思前想后焦虑万分,去锦王府把李锦接过来?这是万万不可能的!因为刚才弘德皇帝的声音只有他自己听见了。其他人并不知道皇帝说了什么。因为即使是知道了也没关系,今天召见的这些人都是主和派
,即使是听到了,也不会把这个消息传出去。如果不知道,那就更好,免得走漏消息。
现在最难过的不是洪德皇帝的至亲骨肉,最难过的是大太监王公公,此刻不去锦王府去找李锦,此刻,王公公已经从皇宫走出,有一里多地,由于他心里紧张,明明锦王府在皇宫的东侧,他却走向了皇宫的西侧
,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突然,他眼睛一亮,一拍大腿,去玉王府把玉王家过来啊!
他这个绝处逢生的一拍大腿才知道自己走了一里多地,并且这一里多地是他亲自走过来的,这是平时没有的事儿,不要忘了,他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怎么可能亲自走路呢?尽管出来时紧张,他还是带了四五个随从,一转身他张口大喊到"轿!轿!",小太监立刻一挑轿帘。
这是王太监自己专用的轿子,他用力地坐上去,小太监麻利地放下轿帘。就听见里面大声的喝道:"快!快去玉王府"。
这是傍晚一更天,金陵城里已经开始戒严,整个城市显得特别的肃杀和凄凉。主要的街道口都站着南朝的兵丁,盘查着偶尔不得不外出的行人。有的人家的大门外挂着红色的或白色的纸灯笼,灯光昏暗,在房檐下的寒风中摇摇摆摆。借着微弱的灯光可以看见街口的墙壁上贴着大张的用手写的或者木版印刷的戒严布告。在又窄又长的胡同里的远处,偶尔有更夫提着小灯笼,敲着破铜锣或梆子,瑟缩的影子一会儿变短一会儿又变长,渐渐的在黑暗中消失了。那缓慢的无精打采的锣声或梆子声也在夜晚的寒风里逐渐远去了。
此刻,王公公等人虽然不如往日的排场,但仍然无人敢拦,因为他们看见了轿子上面挂着的黄色轿帘,知道这一定是皇宫里的人。同时王公公自知他们的路线不是皇帝的本意。也不想声张,只想迅速赶路,想用最快的速度到达玉王府。王公公迅速的打量了轿子内部,自己每天携带的那个小包袱还在,他打量着这个小包袱,也许要派上用场了,他暗自思考着!
远处能并排驶过四挂大马车的城头上有一种可怕的寂静,每隔不远还有一盏红色灯笼,值夜兵丁在灯笼下面生起木火,木材燃起来噼噼啪啪的声音,既能给士兵御寒,同时又能给士兵自己壮胆。由于北国的军兵已经到达了扬州城下,已经打下了江都和盱吁,开始围困扬州,所以扬州方面特别吃紧。扬州是金陵的门户,要不是有长江天险,北国的军兵也许可以绕过扬州直抵金陵城下。所以,现在城头上的南朝士兵特别紧张。 遥望城外的长江对面已经有多处火光,越到夜晚越看得明显,还不时地传过来隆隆的闷雷一样的炮声。可是此刻,由于南朝当官的封锁消息,城里的居民们得不到前方战事的真实情况,不知道这是南朝官兵还是北国士兵的火炮的声音。普通的老百姓一个个只好像瑟缩的小老鼠一样躲在墙角,
不敢出声儿,眼睛又在观察周围的动静。
在王公公的呵斥下,累的呵呵带喘的随从们,终于把这乘轿子抬到了御王府门前,"快去叩门,就说我来啦!
"王公公迫不及待的下了轿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