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受益良多
虽然刘昭并不知道其他当师父的是怎么做的,不过他发乎本心地觉得自己就该这么做,没有理由的。
刘昭可不会认为成了格蕾的师父,就可以对她的过往不管不顾,而且格蕾的事的确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当刘昭回想着什么的时候,忽见朱晏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抱怨道:“你小子想些什么呢想得这么入神。”
“嗯?”刘昭有点纳闷。
却见朱晏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这一次你给陛下提出的那些政策很不错,我从京郊入城的确没看到有百姓冻死饿死在街道上的。”
见他原来是在说这个,刘昭摇头道:“这个或许会形成一个体系,并且将长期存在,只是此事仍旧任重而道远,想要保持这个体系的纯洁性是相当困难的,蛀虫无处不在,现如今最需要防备的也是这个。”
对于刘昭说的话,朱晏相当认同,毕竟无论是什么地方,像蛀虫这种玩意也时常存在的,并不会因为某某事而减少,哪怕一开始刘昭需要建立一个纯洁性足够的体系,后面想要保持这个纯洁性仍旧相当困难。
因而,现如今最需要防备的,就是这些,即便是皇帝,对于这方面的把控也是相当严厉,甚至比以往都要严厉。
其他方面上皇帝或许有稍微放松一些,独独关乎民生一事,皇帝不敢有丝毫懈怠,特别是那些在战乱以及民生艰苦时期囤积大量的粮食希冀以高价卖给百姓的。
改善民生并非是说说,帮助百姓熬过冬季只是大周这边要做出的第一步而已。
如今大周在这方面上虽然有刘昭指导,但亦是走得如履薄冰,随时都有可能出问题。
因为刘昭不确定,自己所了解的那些放在这里是否也同样适用,在这边情况下,他只能小心翼翼,温饱方面便是刘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毕竟这方面是最基础的,也是目前最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想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可不仅仅只是刘昭的策略,还有各地的官员相互监督,以及高层方面的把控才行。
毕竟官员也不是人人清廉,贪官蛀虫的数量可是不少的,而这些人在这方面的选择便决定了他们接下来的仕途走向如何。
在这方面与朱晏说了许多之后,朱晏也给刘昭提出了自己的几个小建议,刘昭也欣然接受。
朱晏虽是家族出身,但他向来与手下的士兵共患难,此前过的日子大多都与士兵们无异,因此他更能体会到士兵们以及那些百姓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情,提出的建议也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目前在这方面,负责的一直是刘昭,毕竟如今就他的点子最多,他负责提意见,手底下人自然会有人为他实施,这也算是皇帝交给刘昭的一个任务了。
不过与其说是皇帝交给他,倒不如说是刘昭自行揽下这件事,因为他很清楚如今大周的状况。
大周虽强,但以如今国内的景况想要维持接下来很有可能爆发的妖魔治乱战争是不太现实的。
在这方面上,基础的民生建设需要搞,稳定百姓的信心也很重要,不提及他们能够有什么信仰,最起码也要对大周有信心才是。
只要温饱问题能够解决,那么接下来很多事都可以顺利铺展,但想要解决此事又哪只是几个对策就能够解决的?
如今大周这种情况放眼天下都是常态,甚至可以说这边还算好的了。
一些经济脆弱的国家,甚至在打完一场战争之后便直接陷入贫瘠期,国家打仗,却需要百姓来买单这种事比比皆是,毕竟无论是巨大的粮食消耗还是各方面的问题都是自此衍生而来。
因大周边境以及边疆各地已然建立起了稳定的粮食输送线,因此这方面倒是不会对百姓有什么影响。
想要保持高强度的战争又不会太过于影响百姓的生活,就只能着手从他们的生活改善开始,虽然一到战争的时候不好说,但最起码也要避免那种战争一起百姓便流离失所的景况出现。
如今在改善民生这方面,大周毫无疑问是走在最前沿的,其他国家想要效仿都极为困难,毕竟可不是谁都有大周这条件,以及刘骁的魄力,那么多的贪官反贼,说砍就砍,一个不带留的,所获得的资产自然够其用在这方面上。
至于其他国家想要效仿一则看君主的威望是否能够震慑住手下人,二则还得看手下人的谋反是否确有其事。
三,自然便是手底下人够不够富有,人数以及所得钱财是否够得上了。
说实话,刘骁此番举动亦是让其他国家的君主感到胆寒,毕竟那最起码是把朝堂上的百官砍了快一半啊…
那么多的官员,一个个都是在本职上的老油条,虽然都是蛀虫,但可也算是一笔财富了,结果对方就这么二话不说全给送走了,甚至还早就准备了一批班底来接替,如此果断而又狠辣的手段让部分人自愧不如。
因而,大周如今这般景况是就算有人想要效仿,那也是极难的。
因而刘昭就算是想要在这方面有所参照也不太现实,只能靠自己脑海之中的知识综合大周的现况来考虑。
关于国家一事,刘昭无比慎重,若是遇到无法确定的策略,他也会先递交给皇帝,让其先检验一番再酌情修改。
在朱晏的府邸与他聊了许久之后,刘昭便带着略显轻松的心态离开了。
与朱晏一番交谈令他受益良多,刘昭自知现在的自己在军事方面仍旧有许多不足,因而会与其虚心请教,在民生方面,朱晏也给他带来了足够的参考,因而此番刘昭倒是收获满满。
本来刘昭离开府邸之后就打算直接回府了,这时前边的路上人群似有些拥挤与吵闹,好像在看着什么,刘昭好奇,便向那边走过去,看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而此刻在百姓围观的地方,正有两拨人在此对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