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僵持
与之相比,南下的陆子吟一行十分顺畅。
无他,布哈拉对大明并无任何野心,甚至他们的大汗古格对陆子吟十分佩服,对大明将乌兹别克彻底干掉一事非常满意。
陆子吟这才知道,自从哈萨克人起义之后,乌兹别克也被一刀切成两半,除了北面的一部分自称是乌兹别克之外,南边也有一支乌兹别克人,只不过为了区别北方,他们被称为是布哈拉。
现在布哈拉汗国建立,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彻底划清关系。
因为布哈拉跟乌兹别克,哈萨克是兄弟关系,可草原上的兄弟都是动刀子的。这里没有什么血浓于水的说法,有的只是权利博弈,亲兄弟都会拔刀,更别说三个汗国,各自的利益截然不同。
布哈拉现在仰仗大明,自然恨不得将自己跟鞑靼人,以及乌兹别克的干系撇开,对北面亲戚的遗产是一点都不在乎。
无他,南方气候温和,也是大草原,更有诸多名城,往南边是波斯,以及阿富汗。
虽然这些地方也一般般,可也比北面好一些。不然也不会每隔几十年,都会有人南下,穿过阿富汗直奔印度次大陆。
只不大部分时候入侵者都不会成功,只有极少数在前一个入侵的朝代失去统治力的时候,才能一战成功,进入北印度。
别看工业时代,印度不怎么样。可在农耕时代,能种地就是最牛逼的。
能种地的地方,就是富庶之地。单看这个,印度的确是富庶之地,这里的土地就在恒河两岸,无数良田足够供养数亿人口。虽然眼下印度没有那么多人口,但粮食产量丰富,还有一些宝石。
林林种种的好,再加上土著不善战斗,就足以让游牧部落一心向南。
农耕时代,一向是条件越恶劣的地区产的兵越强。先天条件越差,那里的人越凶狠,拼抢的越用力。
时间长了,就变成传统,变成他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
大明最能打的兵也是生活不好的,新军如此,戚继光的兵也是如此。
白杆兵更是西南地区的土司兵构成。
土司本就是大明治理不方便治理的边塞地区的手段之一,让当地的部落头领负责一切,包括税赋,以及劳役,必要时作为征兵地区,以及最重要的名义上的顺从。
土司是大明的土司,是大明天子的臣子,而非藩属国,而是大明的一部分。
有了这一名义,自然跟大明之外的土地有了不同,行事方式也有了改变。
陆子吟对这即将倒向大明的藩属国的态度,自然也跟对待土司不大一样,他并不干涉布哈拉计划的南下路线。毕竟这里是草原,草原上面的纷争不断,无数部落混在一起,彼此之间的矛盾不小。
正常时候有汗国调节,下面不会闹大,可偏偏眼布哈拉自顾不暇,哈萨克没那本事,乌兹别克又被灭了。
这位于中亚的几个汗国下面的部落乱糟糟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包藏祸心。
对此陆子吟全然不在乎,此行他带了足足一千人马。别看这一千人不多,但放在部落当中,这一千人的花销比一万部落兵马还大。
无论是职业军人的待遇,还是武器甲胄的精良,他们都让布哈拉人羡慕的很。尤其是知道这些骑士当中至少半数都是鞑靼人,布里亚特人,同样是草原部落的后裔之后,竟然有人想要加入大明。
对此陆子吟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至少眼下,他并不想挖墙脚。
更别说一个布哈拉人的投靠可重可不重。
价值从来都不是恒定的,从小小的细节当中,陆子吟便知道这布哈拉的军队,虽然不至于说不值一提,但也不算什么。
这一个人的重要程度便远远不如这样一个讯息来的更重要。
有一千人护卫,足以应对任何问题。何况自己南下并非是为了战斗,而是出使。
代表大明拜访布哈拉,将大明的旗帜插在布哈拉刚刚占据的撒马尔罕城墙上面。身为大明的藩属国,当然应该树起大明的旗帜,表明自己的身份。
不然的话,大明商人,以及大明的朋友怎么知道自己眼前的人是谁。
旗帜在这个时代是最好辨认双方关系的东西,大明藩属国过去没有悬挂大明旗帜的规矩,可不代表以后不挂。
更何况旗帜代表的是归属权,悬挂上旗帜之后,这片土地自然大明也有一定的话语权,能够插手其中,说上话。
一路上,沙烈不时上门攀交情,为的并非是布哈拉,而是他自己。诚然他是代表布哈拉出使的,但他身后站着的却不止是布哈拉,而是整个家族。
乱世当中,忠诚是很难得的东西。这些世家大族与其说是忠诚的布哈拉,不如说是忠诚的是自家家族,自己的利益。
陆子吟一眼能够看穿他们心中所想,也明白这些人所来的目的。
偏偏他懒得插手其中,也没有教导他们礼义廉耻。而是与之攀谈,好好聊了聊布哈拉这个部落国家。
在部落制度国家当中,手下人口,兵马多的自然是爸爸。沙烈所在的部落现在人口不多,约莫万人,能够凑出来的军队也少,只有三千。
对于全民皆兵的游牧部落来说这样的比例偏低,但对于一个长期跟周围部落,以及南边阿富汗军头,波斯帝国开战的国家来说,这一数字已经很夸张了。
与之相匹配的则是战争并未促进科学发展,一来是游牧部落没有文化,波斯帝国两线开战,已经疲于应付,根本没钱花在技术革新上面。
甚至军队的着甲率还不如大明军户,对比鞑靼人,也是惨的可怜。
即便是最便宜的皮甲,布哈拉的军队也只有精锐能够穿上。一旦某一战失利,最大的损失并非是人员,而是武器甲胄,这些东西根本没地方补充。
各部落越大越弱,波斯人也打不动了。
唯独奥斯曼幅员辽阔,他只动用了一个方向的军队对波斯开战,在占据伊拉克之后,便以打促和,想要结束战争。
没想到的是,波斯一直到现在都不愿意投降,将不在自己手中的伊拉克让出来。
一个疲于奔命的波斯,跟奥斯曼没有任何可比性。无论是士兵素质,还是装备训练,奥斯曼都能吊打波斯。
波斯唯一依仗的则是他们所处的是高原,奥斯曼无力一战而胜,只能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