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辅兵变正兵
徐邦宁并不像徐渭想象的那样轻松,云贵的山林让他头疼不已,这并非是后世,即便是他小心翼翼,军队当中暂时没有非战斗减员不假,但却也得面对进军艰难的现实。
山林里面倒不是苗人的天下,他们的日子过得也很苦,但在生死当中,稍微有点分量的苗人选择的都是上林子里面躲着。
他们没想到的是,徐邦宁却是坚壁清野,一旦发现某个区域有苗人叛军出没,立马将当地百姓迁移到更适合居住的地方,并且重新分配土地。
西南土司有不少被清理,他们的土地田产,以及土司们隐匿的土地,都被大明清算。
陆子吟不准备将所有土司都改土归流,但他要将土司纳入大明的统治当中,他要加强大明对土司的控制。
温水煮青蛙,就得一点点升温,让土司一点点放弃抵抗,到头来什么也不剩。
对奴隶,陆子吟强制移民,对原本土司治下的百姓,陆子吟是以劝导为主。对不听话的,陆子吟则是给他们看了看大明的铁拳。
坚壁清野有用,那就清!
反正陆子吟对开发云贵的兴趣不大,他只准备沿着官道开发,保证现有城镇的不会被放弃。
开发大山对这个时代的大明来说是白日做梦。
无论是瘴气,还是山里面的野兽,都不好对付。
更别说大明现在富有四海,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与其开发不好开发的地区,还不如将这些土地留给后人,先去海外开拓。
当再度接到命令时,徐邦宁的压力不小。
但当他抬头看向那些袍泽弟兄的时候,他又信心十足。
他从不怀疑自己身边的弟兄是最勇敢的战士,他们悍不畏死,一点点敌人的活动空间压缩。
他更知道自己有远在重庆府的侯爷支持,才能一步步的走到现在。自己不能给侯爷丢人,要让西南战事再无波澜,一切都在掌控当中。
“侯爷希望我们尽快完成既定任务,并征募军士。各军俘虏当中之前挑选出来的人是否还在?”
平定土司叛乱,徐邦宁俘虏大量战俘,这些人有的是主动投降,有的是被俘虏。但在战后,除了极少数破城后的被送去挖矿之外,余下的都被一分为二。
一部分被当做是辅兵,无论是陆子吟还是徐邦宁都将其是作为后备力量,可以暂时接纳。
另外一部分则是在被告诫后,送回家,责令其解甲归田。
辅兵一直都是新军的后备军,他们承担战场之外的所有杂活,在关键时刻还要上战场,拿的银子是一个月四两到五两。
五两是征募的人拿的,四两是主动投降的人拿的。
现在徐邦宁盯上了这些人。
“回禀参将大人,名单都还在,只要大人需要,一个时辰内,立马能够凑够数目。”
“不用凑足,我只要半数,先从中挑选五百人,补充进入各军,担任向导,视战后功绩编入野战军,或是卫戍当中。再从各寨子当中甄选五百人,以示我大明一视同仁。”
“卑职明白了。”
林巨正连连点头,时至今日他也明白为什么新军当中充斥大量战俘,或是新被纳入治下的百姓。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是平西侯故意为之,他想要用实际行动安抚人心。
没什么比将敌人纳入大明的军队当中更有说服力的举动,自己便是如此被大明纳入其中,成为大明的一份子。
虽然自己家人不能随军,却也在辽东有了田地,宅子。只要给钱,便有人愿意帮忙佃租。
在家人的书信当中,林巨正意识到辽东有大量的百姓在有了自家土地之后还不满足,他们一年四季都在做佃户,帮原本的地主老爷,或是在打仗的军士家庭种地,一年到头能够多出不少现银。
这些都是平西侯的安排,他让整个辽东都生产有序,人人都没有后顾之忧。
很快,辅兵便被聚集在一起,他们在贵阳城中,已经扬眉吐气过了一次。
往日他们都自诩是逃兵,背叛了寨子,族长。眼下寨子被纳入大明,族长的脑袋就挂在城门口,他们倒是释然了。
于是这些辅兵开始将自己赚的钱寄回家,或是在休假的时候买一大堆东西回家,看着自家门槛被媒婆踏破。
新军,哪怕是辅兵,也是大多数人不敢奢望的工作。
此地百姓对军队保家卫国不感冒,他们在乎的是大明的抚恤制度,以及每个月实发的银子。
没人跟钱过不去,没人会拒绝成为军属。
“都站好了!”
林巨正目光如刀,穿着锃亮的战甲,审视着这些辅兵,大声道:“总督府有令,令新军徐邦宁部于辅兵当中征募五百人补充为战兵,是为向导,将要在山林当中追逐土司残兵。人员每月待遇,与战兵对等。有意者,即刻报名,依照往日功勋甄选。”
战兵!
无数人侧目,战争已经快要结束的时候,大明甄选战兵,让他们错愕之余,更多的是磨拳擦掌。
他们心动不已。
大明战兵待遇好,装备好,除了训练刻苦一点,除了要会杀人之外,还要流利的说大明官话,甚至识字。
“顺带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贵州苗人龙金考中进士,已经是我大明官员!”
“什么?”
“苗人也能当官老爷?”
“龙金?他是龙寨子的?”
苗人姓氏来自于父辈,也来自于寨子,命名方式跟商周时期差不多。
龙来自于苗寨,是简化的音译。即便如此,苗人们都知道龙来自于那个寨子,至于金这样寻常的名字,被聚集而来的苗人当中有三五个名字都带着金字。
熟悉的命名方式,熟悉的名字,让他们愈发欢喜,胸腔当中生出一抹与有荣焉。
毕竟这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行了,赶紧报名,明日一早大军又要出发了。”
林巨正说完,一声解散后,立马围拢过来上千人,他们的身份都是辅兵,哪怕林巨正早就内定了那些人能够加入新军,但也要看对方的主观意识。
许多辅兵宁愿少拿一些银子,也不愿意充为战兵。大明所向披靡,辅兵战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战兵的死亡率,却一直都居高不下。
战争让他们胆寒,也让许多人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