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举人名额
“学校好建立,老师贵州却没有多少。”
“没有就对外聘请,增加俸禄,以三年,五年为期限。期限内不能科举,但可以增加更多俸禄。甚至期限之后,可以在贵州科举。”
此言一出,满堂都傻眼了。
毕竟这是贵州,在大明每个行省的举人人数都是固定的。真要跟平西侯所言的那样,一旦贵州外来人增加,能够中举的人,也都是富庶之地来的人,而非贵州本地人。
“侯爷勿要谈及此事,免得我大明日后贵州人连举人都中不了!”
更有老者大声反驳。
陆子吟自然知道他们说的都对,大明文风越牛逼的地方,越卷,想要当官就越不容易。反倒是贵州这种文化荒漠,想要中举人,难度很低。但问题也来了,贵州举人跟南直隶江浙江西举人一起考试,他们考得过谁?
大明文官总就是要讲究真材实料的,不管官员人品如何,至少是有才华的。
“贵州从我大明开国至今,只有三人中了进士,中举不到二百人。文风不盛,不是一日两日造就,今日为了些许名额,便让贵州一地百姓陷入无学可上的境地,岂不是荒谬?”
陆子吟毫不客气的回应,他要的是未来,而不是现在。现在些许士人利益被影响,那是没办法的事情,自己没办法让人人满意。更何况自己准备上书朝廷,额外拿出几个名额给前往贫困地区教学的老师。
一个老师教导当地学生五年,便可以落籍,参与三次科举。愿意的便去,不愿意的也不强迫。
大明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
你不去,有的是人去。
“当上书朝廷,为川南,云贵各自五个举人名额,用于招募老师落籍这三地。三年五个,一年不过多出一个半,还不占据本地人的名额,如此应当没问题了吧?”
陆子吟明知故问,问题,这有什么问题!
教化万民本就是读书人的责任,平西侯愿意上书,只要朝廷同意,那便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儿。
“此事下官愿意联名上书!”左布政使一开口,一群人点头。毕竟这是好事,谁都能根据该从中获利。
而且大明人口增加之后,的确是可以增加举人名额的。
只不过这一次增加的名额,是为了大明的明天。
“还有便是,贵州苗人进士,就快回来了。此事可以宣扬一下,增加各地百姓对我大明的好感。”
陆子吟早在重庆府的时候就收到了京师的回信,嘉靖对这样的小事情一点也不在意,区区一个进士,若不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他连理会都不理会。
陆子吟要,嘉靖便直接给人。反正大明不确人,连带着几个朝鲜人进士,也被嘉靖丢到了西南地区。
异地为官,变成相隔数千里为官,放在其他时候是充军发配。
但在大明却是基本操作,大明从东北到西南,太远了。
若非海船足够多,能够节约一些时间的话,大明的距离还会被拉远,变成天堑。
“尽快去做吧,我会上书朝廷尽快提高俸禄,保障大家的利益。等贵州百姓富庶起来,百姓安定下来,也是大功一件。”
“下官替贵州百姓,谢过侯爷大恩。”
“这些都是应该的。”
陆子吟并不居功。
照例画饼,但这一次人人都能看到眼前的大饼并非是画出来的,而是真正可能出现的大饼。
别的不说,单单是数百万两白银在贵州一地投到百姓身上,一念之间足以让这笔钱翻倍。
贵州数百万百姓的产出,是一个庞大数字!
不多时,陆子吟的话已经传遍整个布政司衙门,连带着贵阳府府衙上下也知道了。
一边是平西侯肃杀的话语,一边是实际的利益,以及野望。官吏们憧憬又恐怖,只有一些年轻官员欢呼雀跃,他们还年轻,并未成为官僚,还想做事。
而陆子吟的上书,同样没有引起多少波澜。大明官员加薪在其他朝代是非常态,但现在却是常态。尤其是按照地区加薪,让许多官员连连点头,尤其是清流文官,十分感激。
他们都属于捞不着钱,一旦大明没钱欠俸禄,他们连饭都吃不起的那种人。哪怕是朝廷有一定的租房补助,也是车薪杯水,无济于事。
眼下增加俸禄,至少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反倒是增加举人名额一事,没啥人在意。
大明举人三年一考,数目再多,科举取士,也只是前面几百名。皇帝有时候开恩,也只是往后增加几十名,上百名。
大明贵州的举人增加五个名额,也不影响大局。
毕竟大明会分榜,有南北榜。
南方北方士人名额固定,增加乡试人数,自然要增加科举录取名额,南方人巴不得名额多一点,他们科举中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江南士人,根本不把贵州士人放在眼中。三年新增二十五个举人,中进士的却只有平均一年一个。
如此比例下的贵州士人,竞争力真的不行,反而他们增加的名额,更多的是便宜了江南士人。
南方人不反对,北方人自然不会反对,而是准备学着南方,在正在大明化的地区鼓励教育,增加名额。
大明扩张,大明官员自然会增加,预备官员也得增加才行。
嘉靖就连拨给西南地区的钱,都没有减少,都是走得内库,虽然需要偿还,但没有利息这一点而言,就足以地方官员欢天喜地的将银子往口袋里面揣。
府衙门口,几个官员一直在等,他们千辛万苦等到数匹战马从城外归来之后,立马上前道:“下官拜见侯爷,今日冒昧拜访,还请侯爷原谅。”
“拜帖何在?下次有事直接禀告便是,只要是正事,我便会见。”
陆子吟看向他们:“已经十月,天气见凉,你们在室外等着,若是受了风寒,又如何是好?”
他实话实说,贵州海拔高,气温低,即便是盛夏早晚也十分凉爽。十月的贵州相当于公历十一月底的样子,部分地方已经下雪。
如此天气几个文官在外面等着,陆子吟也不禁关心了一下他们,这才请他们进去。
“回禀侯爷,下官身子骨还算不错,不怕风寒。今日来见,是想求侯爷以我等监督寄养一事,避免出现贪渎。”
“做这件事情会得罪很多人。”
“但会给更多人带来好处。”
“春天开始寄养,你们可以先去四川总督府帮忙,先学着点,多看多学。”
“下官多谢侯爷。”
没什么寒暄,陆子吟看着几个年轻人来得快,去的也快,不禁感慨万千。
年轻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