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土司与改制
京师愈发热闹,南来北往的商贾,以及四方汇聚而来的百姓,都让此地繁花似锦。
随着沐朝弼奏章,内阁也在短暂的震动后,不得不面对现实——那小子又在搞事情!
几乎第一时间,许多人都将怀疑的目光投向司礼监的掌印大太监李芳身上,但除了李芳之外,他们看的其实是那个不曾到场,却又一直都在的皇帝嘉靖。
沐朝弼也好,沐巩也好,都算是这段时间的风云人物,时常会出现在奏章当中,出现在某位大人物的夹带的话语当中。
眼下局势突变,沐朝弼居然想要充当土司,还愿意说服那些大明之外的百姓归顺大明,他来改土归流。
一桩桩一件件,看的徐阶头皮发麻,他何等聪明,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妖。
好在,一切都在可以控制范围当中。
“严阁老,沐朝弼既然都说了,那必然是有把握去做。您老人家究竟如何看待此事?”
说话的并非是内阁成员,而是死太监李芳。他督促着与会的诸位大人物,笑眯眯的看着他们。
“老朽在京师多年,如何看待此事,都不如平西侯跟徐阁老看待此事来的真切。他们一个在地方看着,一个管控我大明军队,西南问题,徐阁老最有发言权。”
徐阶早就知道自己在此事当中的位置,躲避不开。当下只是讪笑:“严阁老若是问户部钱粮,严阁老更加清楚。若是兵部之兵可否善战,下管倒是略知一二。我大明的新军规模不小,一旦西南不稳,也能开战将其平定。”
李芳饶有兴致的看向这内阁的两位大佬,一个让兵部开口,另一个让户部准备好钱粮开战。
这倒是有趣。
反倒是问题本身,没人在乎。
大明之外的百姓是否纳入大明,这个问题从来不是问题。
入华夏者,便是华夏的观念,一直存在。
“咱家听说沐朝弼与黔国公府前两任国公的死,有些关系。”
李芳恰好好处的插嘴,这一次看向的是喻茂坚,这位刑部尚书。
已经老迈的喻茂坚中气十足:“案子倒是小事儿,下官已经安排了几个精干人员前往西南,查清真相。今日议题一个是平西侯推举沐朝弼为地方土司,另外一个是改革科举。”
“下官就一个问题,沐朝弼若是不能出任土司,地方是否不稳?编造的户籍何时能送到京师?”
“平西侯在奏章里面说了,新军已经控制四川贵州,对云南的部分流官治下也有了有效控制。”
“沐朝弼要去的是大明以南,与大明本土接壤,却又山高林密,难以管辖。听闻那地方,比岭南的毒虫还要多上几分。”
李芳不紧不慢的开口,为他们解答这些人人都知道的问题。
同样的议题,反复讨论,求的是一个妥协。
“方才徐阁老问钱粮,户部的钱粮还是足的,足以支撑十万新军在西南打一年。只不过,我大明以南的地方有什么价值?”
严嵩是不支持战争的,倒不是徐阶会因此权利越来越大。而是简单的数学问题,不划算。
它能够成为嘉靖心腹,自然是因为能搞钱,更明白钱的重要性,以及花还是不花。
“平西侯说他要从云南修铁路,穿越丛林直接抵达马六甲。让西南能够直接去南洋!日后交通会更加便利,货物运输也不用全都走长江。”
若是陆子吟自己在的话,会知道自己的画饼有多离谱。且不说马拉火车在丛林当中根本没用,需要蒸汽火车成熟之后才能运用。
更重要的是丛林里面的山峦,痢疾,瘴气,都是要人命的。
不属于南方的北方人一旦南下,大概率会死。
这不是后世,小病都会死人。
“土地的价值在于上面的人,我大明在圣天子带领下,不断开疆拓土,只要稳定时局,便不会出现问题。”
“反倒是黔国公府,或许会阻碍大事儿。”
不是徐阶,也不是严嵩,而是喻茂坚。
他没有慷慨陈词,所说的话都是很平淡的。他只是看向在场的众人,重复自己的观点:“土地,人口,我大明边塞之地多有隐匿。往日有,今日也有。只不过有些被发现了,有些没有。”
“沐家坐镇西南一百多年,麾下土地人口不知凡几。往日是动不得的,今日动了,不知道多少人会掀起叛乱。依本官之见,一旦西南再度出现叛乱,直接将沐王府一系全都拿下!”
严嵩不动声色的看着地面,喻茂坚所言都是诛心之言。
什么叫沐王府?私下底的话语在内阁讨论,便可以说黔国公府逾越,可以以此治罪。
往日黔国公府没人敢动,是怕时局不可控。现在没人担心局势不可控。兵部有足够的军队打仗,甚至不用从外部掉钱军队。
而户部也有足够的钱粮供给战争。
嘉靖三十年的税赋已经算出来,钱粮折合银子有二千三百万两白银。其中虽然有半数都是需要还给公主钱庄,以及嘉靖的。
但余下来的钱粮,还是足以让整个朝廷震动。
大明有钱了!
更别说整个西南的投入都不走户部,而是走得钱庄以及内库,都是借款。
有钱有兵,黔国公府的荣耀便将化作灰烬,左脚先进门,也会成为罪责。
不过严嵩认为,其他皇帝不会这么薄情寡义,但嘉靖会。他会给黔国公府留下一个体面,但也只是体面。
“俞阁老言辞老道恳切,臣严嵩深以为然,西南之事应当用重典才能解决。若是有叛乱发生,可以捉拿黔国公府主要人员。沐朝弼为土司,五年改制一事,可以通过。”
他率先开口,接着是徐阶等人。
几乎所有人都赞同了此事,他们不在乎沐家的生死,也不在乎西南的土地。
他们只在乎自己的权威,需要大明的大小事情都由自己的过目,做决定。
“科举改制一事,又如何?”
还是李芳,这个死太监的声音让许多阁老都面色不好。先处理一个沐朝弼,就是因为他们不想讨论此事。
钱粮是小事儿,比钱粮大的是科举。
哪怕陆子吟说得真切,科举真的没那么多人在乎,但那是平西侯所言。
满朝文官,都在乎的。
只是他们没有理由反对。
改制,不是一句话的事情,是上下讨论。
平西侯只是提出了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