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嫁错夫君
一声炮响,敲开了沉重的国门;一段历史,唤醒了沉睡的中国。
此时的清廷,仍然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假象里,并没有看到身边的危机四伏,没有看到其它国家对它的虎视眈眈。
叶名琛接到圣谕之后,格外觉得心安,直到九月的时候,忽然接到英国伯爵额尔金照会,他极力诘责粤民焚毁洋行,要求叶名琛赔偿损失,并且另立章约。叶名琛看他出口不逊,也没有理会。接着法国、美国领事照会,也来索要赔款,叶名琛一概不理。又过了两个月,额尔金忽然下了宣战书,限在四十八小时内答复赔款、换约两件事,否则攻城。叶名琛听闻,开始有了着急之意,但是转念想到了咸丰帝的谕旨,心中料想着肯定无甚大事,于是稳住心神,从容坐镇。将军穆克德纳,巡抚柏贵都来请令定夺,叶名琛反而觉得他们畏事怕祸,只冷笑一声,就把他们打发出去了。这让将军和巡抚懊恼不已。
这样的态度惹恼了英政府,于是,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随后,炮轰广州,抢掠广州督署,把将军、巡抚等人都劫到了一个山头,逼迫他们出示安民,还要与英法那些官员一同列衔。此时的将军、巡抚哪里还有什么主意,只好事事依顺,不作反抗。只有叶名琛,被拉到一条英船上,押解到印度去了。不久客死他乡,由英国人用铁棺入殓,送回了粤东。而粤东又成为英法和清廷的共同地界。英国政府还不肯善罢甘休,又牵诱着法、美、俄三国起航北行,先到了上海,然后直逼天津。
这咸丰帝先遭内忧,后有外患,日夜担忧,不得安宁。懿贵妃虽然在旁劝解,但是也起不了什么实际的作用。咸丰帝在烦心中,又想起了在圆明园的那“四春”来,于是,摆驾到圆明园,来个苦中作乐。园内的四春娘娘早已是望穿秋水,听说皇帝前来,立刻梳妆打扮,如天仙一般,直把皇帝哄得眼花缭乱,左拥右抱,暮乐朝欢,把那些忧国忧民都忘到了九霄云外。“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句话真是好写照。
惊波骇浪正悄悄来临,英法俄美四国军舰云集在白河口,要求清廷的首相裕诚前去与他们讲和,裕诚不想去却也不想得罪这些洋人,只好到圆明园拜见咸丰帝,请旨发落。咸丰帝茫然的说:“该怎么办,你去办就好了!”
裕诚没有办法,只好派了户部侍郎崇伦、内阁学士乌尔焜泰,赶赴天津,会同直督,照会各国使臣,约定日期商议。但是,英法两国政府回复的是:清廷派来的人都不是首相,不方便参与议和的事情。崇伦和乌尔焜泰只好怏怏的回来了。然而,英法两国又从白河口驾驶小轮船,悬起红旗,炮击大沽炮台。守卫的将士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瞬间就逃得精光,这大沽炮台,就这样被英法两国占去了。
军情飞快的被传到圆明园,咸丰帝无奈之下只好摆驾回宫,派了亲王僧格林沁率兵到天津防守,又命令亲王惠愉总管着京师的防护工作,严加看守,多多巡逻。
僧格林沁到达天津见过使臣之后,俄美两国表示愿意成为英法和清廷之间的调和人,三十希望能够另派大臣商议赔款。咸丰帝得知,无奈之下只好又命令大学士桂良和尚书花沙纳,再赴天津议和。
国家危难关头,一干臣子也关心着议和,不知是谁提起以前的和事老耆英大臣来,道光年间,江宁订约,就是耆英和伊里布等人与英国使者进行交涉,英人说一条,耆英能应许他们十条,把洋人哄得很是开心,只是,现在耆英正因罪被遣,于是这帮大臣纷纷联衔保奏,说什么耆英熟练夷情,让他去议和再合适不过。
咸丰帝看到奏折之后,马上封耆英侍郎衔,委以重任,令其自由交涉,不用事事都与桂良等人商议。这让耆英欢欣得很,连夜赶赴天津。咸丰帝也略微放宽心了。
谁知过了两天,桂良一道奏折送到咸丰帝面前,奏称:耆英被英法政府所拒,请饬回京。这让咸丰帝愕然不已,急忙下旨命令桂良复奏明白。其实,这一场闹剧起源于广州:由于英军在占领广州期间查获大量档案文件,发现耆英在上报朝廷的时候并没有如实禀报英方的要求,因此拒绝与其谈判。耆英去了两次,都被闭门谢客,碰了一鼻子灰。因为害怕皇帝怪罪下来,只好请桂良代奏,而自己早就一溜风似的跑回了京城。惠亲王得知此事,恐怕自己也会因为保举失察而被连累,立刻上奏。咸丰帝大怒,宣令惠亲王议处,命僧亲王迅速押解耆英听审。
这旨意下了之后,咸丰帝怏怏的走到了懿贵妃的寝宫,懿贵妃因为咸丰帝多日不到,心中早已妒火中烧,但是表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接驾之后,咸丰帝与她谈论外交之事,并将耆英畏罪回京一事说给懿贵妃听。懿贵妃说:“万岁爷为何独独信任那庸才?奴婢听说他早就革职还乡,被冷落多时,为什么现在又去重用他?万岁爷,如果一直这样纵容下去,恐怕以后更多的事情不易处置啊!”咸丰帝说:“依你这么说,是要狠狠的办他一下么?”懿贵妃勃然的说:“将他正法!”咸丰帝说:“他罪不至此啊?”懿贵妃说:“圣上想的是宽宏,但是如果一味的姑息养奸,王法何在?现在杀一儆百,谁也不敢再蒙蔽圣聪了!”咸丰帝踌躇不答。懿贵妃接着说:“那就免他正法,赐他自尽,也显示我皇恩浩荡了!留一日,坏一日,有什么好处呢?”咸丰帝点了点头。次日升朝,咸丰帝下旨饬令耆英自尽,于宗人府内送他归天。
奈何耆英虽死,外寇越猖。桂良、花沙纳也就按照和事老的做法,英国人要约五六十条,法国人要约四十二条,都一一照奏,这其中有最要紧的几条:第一、各派公使驻京;第二、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淡水、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第三、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第四、外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第五、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第六、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
这一条约在朝堂之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臣子们都主张驳斥,还是咸丰帝明了大局,他知道这些臣子们没有一个能出战的,而且也无地可守。不得已忍痛认可了。这样一来,俄美使臣也都想利益均沾,纷纷要求订约,桂良请奏,咸丰帝批了“准奏钦此!”四个字。这就是《天津和约》。各国舰队退出了天津,一场战事就这样平息。京师里面又开始了歌舞升平的盛世。正月的时候,咸丰帝还颁下一道上谕:“翌年乃朕三旬万寿期,特开庆榜,嘉惠士林。着于本年八月内,举行恩科乡试,明年三月,举行恩科会试,以副联简拔人才至意。”这时的咸丰帝想的还是偃武修文,歌功颂德。
东南的战事,也有了变化。咸丰七八年间,双方都互有胜负。和春、张国梁带兵进攻,使得江南大营一连几次胜仗,顿时士气大振。德兴阿在江北,也直逼瓜州。两军把南京团团围住。九江由李续宾攻入,长毛军悍将林启荣战死。杨载福等人又进入安徽,直逼安庆。这彻底激怒了长毛军,四处乱扑,一会儿在安徽,一会儿去赣西,一会儿又去了江浙,牵制着清廷的官军。官兵们顾此失彼,失掉了不少的领地,同时还有一批将领如道员温绍原、总兵箫开甲知府武成功等等。咸丰帝下旨照例给他们优抚,一切抚恤事宜,都有军机处拟定,他只略略的看一眼,便下令照行了。
外忧已退,内患也消了一半,过了新年,就是元宵佳节,咸丰帝就到圆明园寻欢作乐去了,从此常驻园中,把这圆明园当成了宫殿,王公大臣们有什么事上奏,都要到园中来。皇后素性恬淡,就是一年半载见不到皇上,也没什么可介意的。只是懿贵妃心中很是懊恨,知道皇帝贪恋着四春,恨不得把她们撕个粉碎。但是,即使怒火中烧的再旺,她也没有什么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