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力排众议
同治帝入殓之后,就是新皇帝登基的仪式。
这一天,群臣等候在大殿之内,过了一个时辰,慈禧太后携着醇亲王福晋款款而来,随后的还有数名乳媪,抱着一个三岁有余的孩子,这孩子还睡眼朦胧,没有睡醒。慈禧坐上御座,对恭亲王等人说“嗣皇已到,应该先在御寝之内行继位礼,明日颁沼!”恭亲王不得不唯唯听命,所有的大臣侯爵,序列两旁,静候幼主登基。只是这幼主还在睡梦中,被自己的母亲唤醒,十分的不情愿,索性大哭起来,慈禧把他抱起来,耐着性子抚摸哄劝,但是这位小小的君主却不肯听从慈禧的话,加上看见如此多的生人,又惊又怕,越发的嚎啕不止。慈溪没法,只好把孩子交给醇亲王,醇亲王抱着孩子哄了好一阵,这才不怎么哭闹了。醇亲王教导幼主向大行皇帝磕头行礼,然后又搀扶着幼主登上了御座,觐见朝中大臣。幼主没见过如此大地阵仗,又开始哭闹,幼主登基的典礼就在这闹哄哄的气氛中仓促完成了。改元光绪,翌年即为光绪元年。
第二天,朝廷就颁布遗诏:
本年十一月适出天花,以致弥留不起。第念统绪至重,亟宜传付得人。兹钦奉两宫皇太后懿旨,醇亲王子载湉,着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嗣皇帝仁孝聪明,必能钦承付托……
此诏一下,众人都称颂慈禧英明,唯独阿鲁特氏皇后心中犯疑:皇帝临终时,根本没有这样的遗诏,这分明是捏词粉饰。还有将嗣皇帝载湉选立为文宗的子嗣,这将大行皇帝置于何地?想到这些,皇后不禁悲从中来,更加为自己将来的命运担忧,每日以泪洗面,只求速死。过了不久,就渐渐传出闲话,说同治帝的死是因为阿鲁特氏皇后“狐媚惑主”。明白人都知道这是慈禧暗中给皇后施加压力,有好心人劝慰皇后赶快亲近慈禧,迎合慈禧,明哲保身。但是刚毅的皇后并没有照做,她不想低三下四的活着,所以她打定了主意,绝对不向慈禧低头,哪怕是为此而失去了生命。皇后的这种态度彻底激怒了慈禧,她决定至皇后于死地,她一边给皇后施加压力,逼她走上绝路,一边假装委婉的将皇后意欲殉葬的消息告知给崇琦。
崇琦听出了慈禧的话外之音,但是他无能为力,他只能含泪求见两宫,主动提出了让女儿殉葬:“皇后如此悲痛,又有从殉之意,不如就让皇后随大行皇帝去吧!”
皇后就这样被逼死了,慈禧为了掩饰,还颁发了冠冕堂皇的上谕,加封其为嘉顺皇后。
一转眼就是新年,新皇帝登基,宫中自然设宴庆祝,因为光绪帝年龄尚小,自然遵循着旧例,这一班大臣重新请两宫太后临朝,实行垂帘听政。第二天,垂帘的诏书就颁发出来:
垂帘之举,本属一时权宜。惟念嗣皇此时尚在冲龄,且时事多艰,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禀承,不得已姑如所请,一俟嗣皇典学有成,即行归政,钦此。祗承懿旨,寅感实深,因思朕以薄德藐躬,钦承两宫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统,仰荷大行皇帝付托之重,遗大投艰,茕茕在疚,幸赖两宫皇太后保护朕躬,亲裁大政。尔王、大臣暨中外大小臣工,惟当翼为黾勉,各矢公忠,共襄郅治,以上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下孚薄海臣民之望,朕实有厚幸焉。所有垂帘一切事宜,着该王公大臣等,妥议章程。详细具奏。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第二次垂帘听政,当慈禧坐在宝座之上,看着文武百官举行庆典时,自豪和喜悦充盈于心,这不是苍天的恩赐,而是她的自我奋斗,一步一步得来的。她力排众议,第二次登上了垂帘的宝座,胜利让她喜悦,和自豪,但是,没过多久,让她不开心的事情,接踵而来。
礼成不久,醇亲王奕譞就上奏给慈禧,托病辞官。奕譞是如此的警惕,他对慈禧的脾气秉性比较了解,肃顺的被杀,奕被削弱职位,那些曾经对慈禧有帮助的人,如今都被慈禧踩在了脚下,自己的儿子,将要成为大清朝的皇帝,那么作为父亲,将来必然要呗慈禧所操控,一旦自己棋行险着,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奕譞看着前车之鉴,知道自己必须主动打消慈禧对自己的猜疑,这样才能保全儿子和全家人的性命。他上书了一道奏折,写到:
臣侍从大行皇帝十有三年,时值天下多故,尝以整军经武,期睹中兴盛事,虽肝脑涂地,亦所甘心。何图昊天不吊,龙取上宾。臣前日瞻仰遗容,五内崩裂,已觉气体难支,犹思力济艰难,尽事听命。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促间昏迷罔知所措。迨舁回家,身心战摇,如痴如梦,致触犯旧有肝疾等病,委顿成度。惟有哀恳皇太后恩施格外,洞照无遗,曲赐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使臣受帡幪于此日,正丘首于他年,则生生世世,感戴高厚鸿施于无既矣。
慈禧看了奏折,立刻体会了这份奏折的用意,她知道醇亲王已经审时度势,看清了自己的位置。慈禧下发懿旨,批准开去奕譞的各项差事,但凡以后有朝贺等典礼,一概免去。遇到太后的万寿庆典,单独在偏殿行礼,不跟随众臣朝贺;奕譞所有的亲王爵衔,准许其世袭罔替。
过了元旦,宫中的筵宴虽然相对减少一些,但是也十分的额铺张奢侈,慈禧听戏喝酒,排场花费,依然如故。内阁学士广安,看见这种情形,十分的气愤,为慈禧的乐而忘忧感到懊恼,他上书一封奏折,言辞十分的激烈恳切:
窃维立继之大权操之君主,非臣下所得妄预。若事已完善,而理当稍为变通者,又非臣下所可缄默也。大行皇帝冲龄御极,蒙两宫皇太后垂帘励治十有三年,天下底定,海内臣民,方将享太平之福。讵意大行皇帝。皇嗣未举,一旦龙驭上宾。凡食毛践土者,莫不吁天呼地。幸赖两宫太后,坤维正位,择继咸宜,以我皇上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并钦奉懿旨俟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仰见两宫皇太后宸衷经营,承家原为承国,圣算悠远,立子即是立孙。不惟大行皇帝得有皇子,即大行皇帝统绪,亦得相承勿替,计之万全,无过于此。惟是奴才尝读宋史,不能无感焉。宋太祖遵杜太后之命,传弟而不传子。厥后太宗偶因赵普一言,传子竟未传侄。是废母后成命,遂起无穷斥驳。使当日后有诏命,铸成铁劵,如九鼎泰山,万无转移之理,赵普安得一言间之?然则立继大计,成于一时,尤贵定于一代。况我朝仁让开基,家风未远,圣圣相承,夫复何虑?我皇上将来生有皇子,自必承继大行皇帝为嗣,接承统绪。第恐事久年湮,或有以普言引用,岂不负两宫太后贻厥孙谋之至意!奴才受恩深重,不敢不言。请饬下王公大学士六部九卿会议,颁立铁劵,用作奕世良谟。伏乞两宫太后暨皇上圣鉴!谨奏!
慈禧看到了这份奏折,十分的震怒,她马上传令内阁下旨驳斥广安:
前降旨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业经明白宣示,中外咸知。兹据内阁侍读学士广安,奏请饬廷臣会议,颁立铁劵等语,冒昧渎陈,殊堪诧异。广安着传旨申斥。钦此!
带有慈禧一腔怒火的懿旨下发之后,宫廷之内,人人噤声,再也没有臣子敢上奏了。一时之间,清平安宁,朝无阙事了。
至此,慈禧精心设计、苦苦经营的第二次垂帘听政徐徐拉开了大幕,相比第一次垂帘听政初期的不谙朝政而言,这次的亲政,对于慈禧来说游刃有余,她统治天下,永远确保自己的权力居于政权的金字塔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