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戊戌变法
光绪十年,康有为到京城参加顺天乡试,但是没有考中,九月份,他提笔写就“上清帝第一书”,痛陈国家危难将要灭亡的实情,这其中还提到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主张。光绪十五年,康有为在京城创办了万木草堂,广收学生,聚众讲学,大张旗鼓的宣传变法,还写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在京城中很有影响,深受有志之士的敬重,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后,康有为正在参加会试,他听闻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之后,立刻联合在北京应试的一千三百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结合内忧外困的国家形势,痛陈民族将要危亡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变法可以拯救民族的主张,由于这场声势浩大的公车上书,一时之间,全国轰动。
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深深打动了光绪帝,他仿佛在黑暗中看见了一丝光芒,这位以救亡图强为己任的皇帝,终于在彷徨之中找到一条光明正大的道路。他立刻宣召康有为进宫面谈,因为他迫切的想要找一个人谈谈心,谈一谈他对于变法的真实想法。面谈之后,光绪帝更加欣赏这个执着变法创新的康为了,因为这次的会试,康有为中了进士,所以光绪帝任命他为工部主事。此后,康有为又向光绪帝几次上书,从政治、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加确实可行的变法方案,比如,在政治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他说:“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一主张,在光绪帝看来十分新奇,虽然他不定什么是宪法,但是他明白,如果这条新政可以实行下去,那么自己就不用被慈禧太后压制,治国方略也可以天下共计了。除此之外,康有为还提出了废八股、开民智等关于文化教育的主张,这些都让光绪帝觉得切实可行,于是,一场变法维新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康有为在衙门内,重用了那些积极支持变法的大臣,如梁启超、谭嗣同、杨深秀、杨锐、康广仁、张荫恒等人,八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了《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这些都是围绕着变法展开的;接下来,上海、天津、湖南等地都创办了以变法为内容的报刊以及学会组织,在康有为等仁人志士的宣传先,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也逐渐形成,到了光绪二十四年,全国各地的学会、学堂和报刊展馆达到了三百多个。
光绪二十二年,两名德国差传教士被杀,德国趁机强占胶州湾,俄国进占旅顺大连,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借后来被成为新界的地区和威海卫,列强们瓜分中国的意图极其明显,这引起了全国民众的激愤,维新运动的理论开始走向了实践的道路,而康有为等人也开始为变法拟定了各项法规法律,以便颁布施行。
维新变法,不仅局限于康有为等人,朝廷之中,支持者也不在少数,比如恭亲王奕,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等等,所以平时慈禧太后问起皇帝的作为,众人也都加以掩护,为光绪帝开脱。
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开始。新政也从此开始: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袭其皮毛,毋竞腾其口说,总期化无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 。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着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内]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其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循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将此通谕知之 。
方今各国交通,使才为当务之急。着各直省督抚于平日所知品学端正、通达时务、不染刁气者,无论官职大小,酌保数员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带领引见,以备朝廷任使。
明定国是诏颁布以后,光绪帝又陆续颁布谕旨,宣布变法内容:在政治方面,允许官民直接上书言事;其次是裁汰冗员,取消了清廷中重叠的机构,比如通政司、鸿胪寺、大理寺等各个衙门,一同归并到内阁、礼、兵、刑各部中去,将各省不办理运务的粮道和盐道都撤销归并给藩司巡守道兼理;经济方面设立工农商总局、设立路矿总局、修筑铁路;军事方面,操练士兵,将兵器改为洋枪洋炮、添设海军、筹造洋式轮船等;文化教育方面,办学堂学校、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遣留学生等等。
这一次维新变法,光绪帝踌躇满志,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颁布了一百多道政令,他以为,变法之后,天下就能太平,国家就能安定;他以为实行了新政,真正的亲政可以马上实现。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热火朝天的展开新政的时候,一双冷冰冰的眼睛,正在注视着他……
戊戌变法,是光绪帝的一根救命稻草,只是,他没有想到慈禧在他背后操纵了一切,早在光绪二十四年,慈禧就与朝中的守旧党联合在一起,只是当时秘而不宣,没有几个人知道。 当时的局势,慈禧把它完全掌握在手里,就像是一台戏,当光绪帝在舞台上表现着自己的时候,总导演慈禧挥了挥手,停掉了这场政治的“闹剧”。她走上舞台,导演起另一场荒唐的戏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