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13章 玉玺换太子

书名:空难诡事本章字数:2378

第十三章    玉玺换太子

话说昭明太子与玉玺互换了服饰后就马不停蹄的出了皇宫,直奔老师沈约的府邸。

太子萧统那可真是心急如焚,一心想救老师的性命。多年的教诲之恩胜过天哪!(旁白:出生于公元441年的太子的老师沈约,是乌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字休文。是南朝大梁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刘宋建威将军沈林子之孙、刘宋淮南太守沈璞之子。公元453年,时任淮南太守的沈约父亲沈璞因为刘骏起兵后未向其投诚,被认作刘劭和刘濬旧党而被诛杀,沈约被迫流亡,当时年仅十三岁。后来朝廷大赦天下,沈约才得以回乡安定下来。看到家里遭遇如此之大的劫难,沈约从年幼开始就发奋学习日夜苦读。无论白天学过什么,到晚上肯定就能摸黑背诵如流。由于从小家里比较贫困,致沈约身体一直比较瘦弱。沈约没日没夜的苦读使沈母担心沈约身体被累垮,就经常减少夜读用的灯油和取暖用的烧柴。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沈约的读书热情,加之沈约本就聪慧,很快就获得功名。沈约曾在宋、齐和梁三朝都做过官。

也曾受到南齐诸王的重视,尤其是得到了文惠太子萧长懋的宠信甚至称作老师。沈约经常同文惠太子进行长时间的交谈,每有王侯想见东宫,都托沈约代为通言方可得进。文惠太子常说:“能与卿谈论,能改我睡懒觉的毛病,望每日早早入宫。”沈约自然从命,太子益加钟爱。这时沈约以步兵校尉的职位,管理东宫的文书档案,并在永寿宫校订四部图书,后升任太子家令、中书郎、黄门侍郎等职。永明之际,竟陵王萧子良倡导文学,开西邸,集名士。沈约与范云、萧衍、萧琛等八人都是竟陵王的座上客,号称“八友”。八友之中,沈约年龄最大,才学也好,自然成了文坛的领袖人物。之后,沈约的官职又升到五兵尚书、国子祭酒、南清河太守。)

当年,是恩师沈约与范云叔叔辅助父皇成就帝业,是南朝梁的开国功臣之一,当年父皇攻下建康,但对称帝一事犹豫不决,是老师力劝父皇坚定称帝,又连夜帮助起草诏书,而在梁朝建立后,在齐和帝萧宝融的处置问题上,也是老师沈约主张杀掉他以绝后患。

父皇对沈约也是非常器重,登上帝位后,沈约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公元503年,沈约的母亲去世,父皇亲自前往凭吊,因沈约年老体衰,不能悲伤过度,父皇特地派中书舍人帮沈约谢绝宾客来访。待沈约服丧完毕,就被提升为侍中、右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后又被提升为尚书令,扬州大中正,太子少傅等职务。

按理说这君臣忠义岂不是美善?可怎奈,老师沈约到了年老之后虽才华横溢却显得骄傲自负起来,总是大大咧咧胡乱说话,可能就是现在医学上所说的更年期。已经变得自负才学,昧于荣利,多次得罪父亲梁武帝。

说起来好笑,有一次,豫州献栗,沈约侍宴,武帝与他比赛关于栗的故事,看谁知道得多。当时文人重视记事,若记事不如人,文章学问便是不如人了。沈约惧怕武帝也可能是为了讨好梁武帝就故意少说三事。可他一出宫却对人说:“皇上爱面子,不让着他一点就会羞死。”父皇知道后恼怒异常。不久,太丞张稷卒,武帝对他早有不满,同沈约说了自己的看法。沈约劝父皇说:人都死了,人、事俱已过去,就不必再计较了。武帝认为沈约与张稷是姻亲在故意维护拂袖归入内殿。其实都不算什么大事,沈约对武帝了解甚深自然惶恐之极。

一次,老师夜里恍惚入梦,梦见当初他建议父皇杀掉的先皇齐和帝持剑割断他的舌头。沈约请来道士给他禳灾,在向上天所献的“赤章”中说禅代的主张并非由自己提出。这件事情被父皇派去给沈约看病的御医听见回去就告诉给父皇知道了,自然对沈约这种不够诚实也缺乏忠诚的态度十分不满,派宦官上门斥骂。沈约愈加惧怕,怕哪天武帝一个不高兴他就会叫人头落地,搞不好还会株连九族。这可着实难坏也吓坏了太子。

对于太子而言,一边是执掌江山社稷、文武百官及黎民百姓生死大权的无上国君父亲,一边是对自己多年相依相偎有再造之恩情同父子的恩师,要知道这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自己岂有见死不救之理?

回想自己与老师的情缘那也是由仓天注定。当年自己刚出生时,右手紧握拳头不能伸直,贵嫔娘娘以及宫女都没法掰开,父皇为此十分担忧。这时有大臣进谏说:“皇上何不张榜招高人或名医诊治呢?高手在民间啊!”梁武帝恍然大悟:“好好好!对对对啊!那就快快的张榜招贤!谁能掰开太子的手,太子就拜谁为师。” 没想到沈约无意间看见了榜文,就揭榜前去一试。听说当时他捧起我的手只轻轻一掰就分开了。梁武帝十分高兴,当下就:“朕现在就赐封沈约为太子的老师。”

太子一路心事重重,正想着已来到老师沈约府邸门前,通报后太子疾步进入恩师内院,原来老师连急带吓已经卧床不起,看到太子亲自探望,沈约是老泪纵横,艰难的欲起身给太子行礼。

太子赶紧阻止并搀扶老师坐起,用个枕头塞在他身后叫老师坐稳。此刻,沈约泪流满面,拉着太子的手:“臣以为今生再也见不到太子殿下,为师老来无用拖累太子为老臣操心,还得劳驾太子来寒舍探望。”说着就抱住太子像个孩子一样呜呜的哭了起来。

“恩师莫哭,我此行是来求恩师与父皇和好的,你们都是老君老臣,几十年风风雨雨一路拼杀,得了江山都该快乐安享晚年才是,可如今怎可互相隔核猜忌,彼此折磨起来了?我父皇更是茶饭不思,一直在回忆你们当年的情谊,说老师今后不会再理他呢!”

“想恩师与我师生情缘如此特殊,实乃天作之合。恩师为我更是呕心沥血,竭尽全力传道授业教我做人的道理、治国之法。您即是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更是我的亲人。从来我们心无旁骛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可谓是忘年之交,情同父子而胜过父子。我的生命中您和父皇缺一不可,所以请老师进宫或修书一封我带给父皇以解你们当中误会。”

“太子不必为老臣操心了,我与当今皇上的误会如万丈深渊无法弥合,老臣也不想再有个什么锦绣前程了,这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太子殿下比我们臣子理解的更加深刻。”

这时,有家丁急匆匆跑进来通报:“老爷,不,不,不好了,京城有消息传来说:皇上已下旨明天就要派人来缉拿老爷斩首示众还要灭九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