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临证指南医案
谢晓峰说道:“当时在岭南省有个年轻盲女,得了霍乱,上吐下泻。病家请到黎先生上门诊治的时候,恰好遇到盲女正在呕吐,吐出大量黄水,衣服也被汗完全浸湿了,大便溏薄如米汤,四肢厥逆,脉微欲绝。唐宇,你觉得该用什么方进行治疗?”
唐宇答道:“《伤寒论》第388条和第389条有‘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盲女的症状也一样,吐、利、汗出、脉微细欲绝、手足厥冷,所以应该用四逆汤!”
“对!”谢晓峰点头道:“黎先生也是开方四逆汤一剂,中午吃下,到傍晚时分黎先生派一个新收的弟子去查看盲女情况时,盲女已经没有再上吐下泻了,只是觉得头有点痛,还感觉全身发烫。弟子回去后就问黎先生,是不是因为四逆汤太热了,导致盲女自觉全身发热。唐宇,你又说说,是药太热了吗?”
唐宇愣了一下,惊讶道:“的确是四逆汤证啊!怎么会这样?难道是药量太大?”
许茗在一旁笑道:“唐宇,不是药太热,也不是药量太大,那是四逆汤的药力透达,病势已经从阴出阳了,所以盲女感觉到热!”
谢晓峰也笑了笑,接着说道:“黎先生也是认为是药力透达的缘故,因此让弟子再去与病家说无需担心。待第二天黎先生上门复诊时,盲女的精神已经明显好转了,不再吐利,手足也已经渐暖,也就不是四逆汤证了,黎先生便开始‘渐退’,由急救转变为调理,转方理中汤温开脾胃,以免壮火食气。到第三天,黎先生再次复诊,盲女的精神和胃口都比前一天更好转了,但显出四肢乏力的症状,又头晕不能下床,黎先生再转方真武汤加桂枝,服一剂就能下床了,诸病均消。唐宇,这种帆随风动、方随证转的诊治过程,是不是就是温阳剂的进退之诀?”
唐宇点了点头道:“是的,黎先生真不愧是经方大家,听闻这个医案,就如同自己也在病人面前,亲眼看着黎先生治病救人一般,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谢晓峰笑道:“是不是有一种如同是自己在治病一般的成就感?”
唐宇点头道:“是呀,黎先生对病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分析得一清二楚,方药开得也是清清楚楚,这让看到医案的人,瞬间就代入了其中,感觉跟自己在跟诊黎先生一般。”
谢晓峰说道:“讲这个黎先生的医案,是给你强化一下温阳剂的进退之诀。再说一点题外话,就是写医案。我一直都要求你要详细的记录病者资料以及症状,其实也就是让后来阅读医案者,能够有一种穿越到医案里的感觉,那样一来,病人的病症他们清清楚楚,也就够从医案里自主辩证了。另外,我们辨证论治的过程,所采用的依据,都应该写到医案里去,这就能让后来的阅读者有可供学习或者批评指正的东西。”
唐宇点头应是,因为谢晓峰说的这种医案记录方式,才是真正的能够让人学习的。
而有许多医者所记录下来的医案,没有写出自己辨证论治时的思辨细节,按照自己想要收集的信息记录完病人病症后,就直接“斩钉截铁”的说出证候,治法和方药。
比如前面写了一些病人症状后,就直接写到:“此乃水饮上冲所致,治当温阳化饮,与苓桂术甘汤。”
这让后来揽观医案者也没有了代入感,甚至会跟着医案记录者的错误思想一同错误下去。
谢晓峰在教唐宇着手进行辨证论治之初,就从手机上搜索过一名经方大家的医案,他也带着唐宇一步一步的进行思辨的过程,让唐宇从病人的各种症状开始分析,肯定间杂否定,一步一步的辩证出那个病人属于少阴热化,肾水不利,治则滋阴利水,最后辨出方证为猪苓汤。
若是把那个医案原案给唐宇观摩的话,只怕是看上百十来个类似的医案,唐宇仍旧学不会怎样开展辨证论治。
患者发热38.8度,心悸、胸满憋气,咳嗽恶心、不欲饮食,口渴欲饮,心烦少寐。经过新医学医院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其人周身水肿,小便不利,吃了不少利尿药,却仍然涓滴不爽,舌红少苔,脉沉细。证属少阴热化,肾水不利,法当滋阴利水,与猪苓汤,两剂而愈。
短短一段话的医案,没有任何思辨的过程,这让初学辩证者怎样能从这个医案中吸取到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和方法呢?
这样的平铺直叙,只怕是医者为了显示自己诊治过的病人数量以及成就罢。
中医的传承为什么在中途出现了许多的空谷绝响?一个是因为世态的动荡,一些大医因战乱早亡;一个是因为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合拍的弟子找不到;而其中最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你前贤留下的东西要有营养在里面,后之览者才能吸取到你的学识营养,医案便是包含了前贤学术思想指导临床的最好载体。
这个经方大家,至少还详细记录了病人的病症表现,有了辨证论治思维的人,兴许还能看着医案开始自己的辨证论治,再看看叶天士呢。
叶天士实乃中医史上一大医家,一生活人无数。他的成就也影响到了当时全国的大部分医生,人们都趋之若鹜的去学习叶氏,因此经方派的中医越来越少。按理说他的后代弟子们生活的环境比之叶天士当年,又更好了,医术一途也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对,可是为什么后来趋学者的中医疗效反而越来越差了呢?
看看叶氏的《临证指南医案》吧。
卷二
咳嗽
某(五三)寒伤卫阳。咳痰。(寒)
川桂枝(五分) 杏仁(三钱) 苡仁(三钱) 炙草(四分) 生姜(一钱) 大枣(二枚)
某(三九)劳伤阳气。形寒咳嗽。桂枝汤加杏仁。
某(四四)寒热咳嗽。当以辛温治之。桂枝汤去芍加杏仁。
某(五十)形寒。咳嗽。头痛。口渴。 桂枝汤去芍加杏仁花粉。
某咳嗽寒热。
杏仁(三钱) 嫩苏梗(一钱) 桔梗(一钱) 桑皮(一钱) 象贝母(一钱) 生甘草(三分)
王(三一)脉沉细。形寒咳。
桂枝(一钱) 杏仁(三钱) 苡仁(三钱) 炙草(五分) 生姜(一钱) 大枣(二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