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4章 老宅

书名:重生九零,我只想暴富本章字数:2034

老太太看了看堂屋的座钟,把蒲扇递给张卫东后就起身去灶房准备烧饭。

“太嬢嬢,我也来!”报纸上的字太小了,于宝萝见状也要去灶房,歇歇眼睛。

“热的要命,你刚洗过澡呢!”老太太表示不用她帮忙。

“再洗就好了,外公帮我晒水。”于宝萝道。

“好嘞!”张卫东应声。

到了六月里,太阳大的时候就能用水缸晒井水,晒上一天就能温温的,傍晚擦洗就用这个,一夏天能省不少煤球。

热水用煤球炉烧,三个煤球能用四个小时,所以都是下午生火。

这做饭就用大灶,家里头有的就是秸秆子,烧大灶就不费成本,老太太中午烧了米饭,红苋菜和嫩蚕豆米一起炒。

红色的汤汁浇在米饭上,于宝萝吃了一大碗饭,喷喷香。

“你歇个午觉起来再去,这会儿水还冷着呢!”张卫东一边换解放鞋一边道。

“外公,你干嘛去呀?”于宝萝问道。

“去拔点蚕豆和毛豆回来,明天一起去赶集。”张卫东道。

六月里卖蚕豆毛豆,七月初卖嫩玉米棒子,一亩半地能出四五百块钱的出息,赶着时节把夏玉米种上,等水稻收完再收玉米,虽品相不大好,但晒干了,玉米是能拿来交粮税的。

这会儿的粮税是按照全省基准来交百分之十五,所以拿玉米交粮税比拿水稻交粮税划算。

这一来一去一年就差了有九百块钱来去。

这不,原本该是农闲的节气,张卫东也不闲。

镇上的集场是逢阴历三六九才有,这一亩半多些的旱地前后得忙上一个半月才能停当。

“那我跟您一起去!”于宝萝道。

“不睡觉不长个子!”老太太拿蒲扇拍了拍她的后背道。

“对!会不长个子的!你赶紧睡一觉,睡醒了外公带你去抓鱼。”张卫东也帮腔。

她跟着细宗出去给人哭丧,今天这样送葬是要从凌晨就开始哭,天亮时候就送去火葬场了。

加上中间还有一个晚上去抓了鱼,那就指定没睡好。

“哦!那太嬢嬢陪我吗?”于宝萝问道。

“我在堂屋收拾豆子陪着你,不去田里。”老太太道。

“嗯!那好的!”于宝萝闻言点点头,乖乖爬上床睡觉了。

细宗晓得她下午要抓鱼,特地快去快回,买了啤酒和汽水回来的时候也才十二点多。

晓得她睡觉了,便把啤酒汽水放在水桶里给放井里头镇上,把老太太给他留的一海碗饭菜呼呼啦啦吃完,又把锅里头的锅巴全都铲干净了泡汤吃,这才算吃饱。

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细宗只一米六五的个头,八九十斤的样子,能吃是真的能吃。

只是吃了不长肉这事儿,给老人就说是狗肚子留不了二两油,天生穷命!

这话要给后世那些常年减肥的人听着,估摸着也就不减了!

减什么减,瘦子是穷命!

那瘦跟穷之间取舍一下,好像还是又胖又有钱比较香~

细宗探头看了一眼于宝萝,那小呼噜打的香的嘞,啧啧~

索性带上草帽一起去帮张卫东拔豆子。

老太太快手快脚的把豆荚都给摘到箩筐里头。

秸秆就扔在门口晒着,这回头都能用闸刀切了沤肥。

老张家东边五米的地方就是村子,中间空着这五米不尴不尬的地方,到了夏天其实就是排水沟,北边田地里的积水都得从这涓流着往南边挖出来的大河滩里排。

那大河滩一路往南方向,虽然也只有六七米的宽度,但是挖的有两三米深,一直通到能往镇上去的马路边,那头底下有埋直径一米粗的大排水管,四通八达又拐弯抹角的,最后反正是往江里头去的。

西边是一米高的缓坡,这玩意儿也是水利工程,过了缓坡那片是连绵丘陵底下的大湿地,估摸着最起码得有好几百亩!

常市原本就属于标准的丘陵地带,但这自古就是江南鱼米之乡,田地的开发是非常完全的。所以城市格局中,基本就看不见什么山了。

也就是最南边,最东边和最西北边有一些。

其中就属西北边的规模最大,有三千多亩的范围。

黄山迎客松是现在最流行的中堂挂画,这西北角的山多少也有点云雾缭绕山穷水复那味道,就取名叫小黄山。

看,人家这山还是有名字的!

东边的山叫横山,南边那头的就没名字~

反正都不如小黄山好听,也没小黄山大!

为啥这么较真呢?

因为老张家后门口就是这小黄山的东南角。

就说这会儿那好几百亩的湿地,到了后世也是逐步开发开放的湿地公园呢~

不过那都是三十多年以后的事儿了~

这会儿就是个山沟沟,开荒都开不起来的破地方!

老张家西边到湿地之间也就,不开玩笑,最多五十米!

所以西边除了停拖拉机和自行车以外,也圈了一个鸡圈养了有二三十只鸡。

里头是荒地,野草多,蚂蚱蚯蚓都不缺,除了扔点谷糠和饮水进去以外,也就不怎么需要多管,鸡圈和田地中间有那么两三米宽度的地方是种了些南瓜,这个打理起来也没那么费劲,所以这一溜不到二分地就种的是这个!

家里就三个人吃饭,劳动力严重不足,所以菜地也就后门口围着水井有那么六七十平方左右。

之前分的菜地都跟黄豆地连成片去种黄豆去了。

家门口从村道过来,除了夯实的过道以外,从鸡圈到排水沟中间也有那么差不多一亩左右的地,只是这地的位置也不大好,前头没有水渠供水,秋冬里旱的不行,到了夏天呢,又跟西边的湿地一样积水严重,这么个扇形的一亩多地也没法收拾,主要也是张卫东真已经到达了种植的极限,这也不思量着给这垫高填起来种点啥了,太费劲。

整体上,老宅周边就是这么个格局。

这会儿老太太把攒下来的鸡蛋跟豆荚一起都放在堂屋,扔外头晒太阳肯定就不能行,就这么放到明天早上,等到了镇上再一边剥豆子一边卖就刚好合适,还能保持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