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空城计
事实上,袁术并没有不给孙坚发放粮草,毕竟孙坚是他的部曲,他没有理由不给手下发物资,他只是发的少了点,不怎么够。
孙坚部足足有三万人,挤在鲁阳县城里,每天都要消耗很多的资源,加上现在裴元绍部五百人前来协防,虽说人数不多,但多一张嘴是一张嘴,粮草愈发显得紧张了。眼看大战在即,粮食就要断供,孙坚才会如此焦虑,屡次派手下去南阳郡所找袁爸爸催发粮草。
袁术真是爸爸,坐拥天下第一大郡,光假税每年就能收至少四亿钱,你没有看错,是四个亿。这里首先要了解一下,汉代税赋包括田租和假税。
田租以亩计算,以粮食纳税,三十税一,多产多交,约每户每年五石。
假税分为口赋,算赋,更赋。
口赋,对7—14岁的儿童征,每人每年23钱;
算赋,对15—56岁的人征,每人每年120钱;
更赋,代役钱,每人每年300钱。
一家如有一到二人服役,仅假税一项,每户一年负担为600—1000钱,折粟最少六石,多至五十石以上,特别是其中的人头税,不仅征至男丁,而且兼及妇女与少年儿童。当然,这一税收政策,使得一家人口越多,非劳动力和半劳动力越多,负担越重,因此对人口的发展是起阻碍作用的。它造成年人口的隐匿和流亡,更限制了人口的增长。因此统计在册的汉代人口,从汉武帝时期一直到东汉末年,整体上一直是负增长的,因为不愿意白白交钱的黑户特别多。
而在不计黑户的情况下,南阳郡二百四十万人口,噶个韭菜尖,可不是要收至少四亿钱,折合人民币六个亿。
然而即便是这么有钱的爹,也不可能对所有儿子都好,孙坚部就属于后娘养的,老是饥一顿饱一顿,孙坚这才被逼急了,直接命手下长史公仇称带着兵去讨粮。而既然是向爸爸要粮,思想上必须紧张起来,仪式感一定要足。因此这一天,孙坚在城东门外拉起帐幕,为公仇称饯行,并多加叮嘱,诸如“讨不到粮食提头来见”之类的,当然这是开玩笑,孙坚对待部下不会这么严苛。
在孙坚为部下饯行的时候,协防的裴元绍部就在城里面围观。杨岐是搞不懂,为什么派人讨个军粮还要摆这么大阵势,不是多此一举吗?这里就体现出了古人超过现代游戏宅智慧的地方了。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讨要军粮可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任务。而孙坚摆了很大的阵势,为带兵讨粮的公仇称饯行,正是用行为来告诫下属:这件事很重要,必须要把这件事办好。而领导亲自为下属敬酒送别,会令下属受宠若惊,十分感动,发誓一定不能辜负领导。这样一来,人的积极性和危机感就都出来了,大概率会为你鞠躬尽瘁、竭尽全力。
孙坚不愧是兵圣孙武之后,治人用人手段极其高明,其韬晦谋略可见一斑。
“早去早回哦,一定要圆满成功哟!”
孙坚部的官员将领纷纷向公仇称挥手致意。公仇称带着数千兵马而去,也不知这一回半请求半威吓的行为能否讨来足够的粮草,大家心里都不是很有底,但也只能相信公仇称,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
然而就在公仇称刚刚带兵离去,北方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数十名骑兵的身影,不知是哪里的兵马。
有人手搭凉棚遥望片刻,回报孙坚道:“上将军,北方骑兵均着筒袖铁铠,马披当胸,人带长枪,必是西凉轻骑!”
“什么!”众将听罢,都多少有些慌乱。
“上将军,西凉骑兵越聚越多,不下五百、不、一千!”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董卓麾下的铁骑会突然出现在鲁阳城外,他们更不知道的是,这一千骑兵先到,后面还有两万多步骑兵在路上呢。
其实这一点也不令人意外。前面都说了,鲁阳位于南阳郡的最南端,紧挨着司隶,距弘农陆浑县不过三百多里(汉制里),也就是骑兵一日夜急行军的路程。董卓听说自己封的破虏将军孙坚驻扎鲁阳准备讨伐自己之后,就派出部下、东郡太守胡轸率西凉骑兵五千,攻打鲁阳,顺便试探一下孙文台以及孙文台背后那位袁爸爸的虚实。而这一千轻骑跑得最快,因此率先抵达城外。
“众将听令,不得妄动!”孙坚对黑压压的敌军视若无睹,高声施令,随后高举酒盏,道:“喝!”
领导下令,谁敢不听。有几个都快迈进城门的人也只好把腿收回来,回到座位上继续喝酒。
孙坚饮酒谈笑自若,其实他一直在观察敌人。
渐渐的,西凉骑兵越来越多,孙坚这才慢提起身离开席位,引导将士们有条不紊地进入城内,众人才算松了口气。
有机灵的人当即拍孙坚的马屁:“上将军临危不乱,果真英雄也!”
“你说的对。”孙坚毫不谦虚,这就认下了。废话,连自己都不敢承认自己是英雄,别人还会认可吗?他还解释道:“刚才我要是像你们某些人那样爬起来撒腿就跑,还不乱套了?要真那样,大概率全都得堵在门口,西凉骑兵一次冲锋,大伙儿全得躺那儿,一个个城门没进,倒进了鬼门。”
此时城门上又有兵卒叫道:“敌军撤了!”
没错,胡轸见孙坚队伍齐整,若无其事,以为必有大军埋伏,不敢攻城,引兵撤退。就这么撤了!
“这他马的不就是空城计吗?”杨岐自言自语,也跑到了城墙上朝北面看了看,果见潮水般的敌军退潮一般后撤了。
城内士卒纷纷欢呼:“上将军英明,上将军威武!”
“其实换我上我也行。”杨岐暗暗道。
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才能的人不一定会收到赞美,但有才能还有地位的人,一定会有无数拥趸。
然而一介屯长,离“有地位”三个字还很遥远。但杨岐至少有一条捷径。
当天下午,裴元绍叫来杨岐,说要交代他一项任务。
“什么任务?”
“写家书。”
裴元绍部大多数是文盲,识字的没几个,而杨岐就是鲜有的文化人之一。最近部队经历军训和移驻鲁阳,士卒们都有些思念家人,加上今天董卓大军都差点攻城了,大伙儿都隐隐有些预感,因此想趁时间来得及,留个家书。
杨岐知道,汉代通用的文字是隶书,和楷书区别不大,加上一帮文盲写家书,估计也用不到什么生僻字,这件事对他来说没什么难度,只不过:“五百多人,我一个人怕是忙不过来呀。”
“没事,你只需要负责一半就行了,另一半有别人帮忙。”
“谁啊?”杨岐想不出,营中还有谁有文化。
裴元绍叫了声:“张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