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佘氏守墓人:袁崇焕死得冤乎?
后金政权对大明王朝的威胁以肉眼可见的力度步步紧逼。
崇祯皇帝一个头两个大,他17岁仓促上岗,没有人训练他该如何做皇帝,也没有人在旁边真心真意地辅助他。万历朝有张居正、申时行,王家屏,戚继光,李成梁等国之栋梁,他崇祯有什么?灭掉了魏忠贤,连邪派中间力量也没有了。指望那批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文臣?算了吧。能抵挡后金进逼的能臣,只有袁崇焕了。
袁崇焕是经历特殊的边境名将,他本是读书人,常规发展路线是跻身文官集团。但他最喜欢做的便是于退伍的兵卒讨论边疆的战事!36岁中进士,而后到福建邵武担任知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任职逐步向着军事方面靠拢,担任了兵部职方主事。插嘴一句,万历年间首辅申时行的儿子申用懋也曾经是兵部职方郎中,后来也晋升为兵部尚书。可见这个岗位很锻炼人。
天启年间,因孙承宗的推荐,辽东战场上的颓势让天启皇帝急需一个人来控制局面,此时的袁崇焕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袁崇焕终于来到辽东战场!
他振臂一呼: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他一手打造了宁远神话!尤其是他的书生形象更是令战功赫赫的努尔哈赤气急败坏。这简直是对我实力的侮辱!一代天骄努尔哈赤因此一战而气急攻心,半年后因病而亡。毫无疑问,宁远大捷是袁崇焕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击败了努尔哈赤,他的对手换成了更加狡猾机智的皇太极!如果有先知先觉这回事,袁崇焕真希望去搅乱后金政局,千万别让皇太极上台啊!可是,上天选择了皇太极。
即便如此,袁崇焕还是创造了“宁锦大捷”。
还没等他大展拳脚,后方的黑暗让他再无士气。首先是在“宁锦大捷”的功绩被阉党窃取,他本人只升一级工资。和阉党亲厚的某些朝廷言官百般弹劾袁崇焕在与后金作战过程中保守畏战。
面对着这样颠倒黑白,指手画脚,吹毛求疵的政局环境,心灰意冷的袁崇焕辞官而去。
没想到仅仅辞官几个月,天启皇帝驾崩了,接替他的是踌躇满志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新上位的崇祯皇帝想要做中兴之主,所以他必须要有一个人能够帮他解决辽东的后金问题。他召回了袁崇焕。因为心情迫切,崇祯皇帝拿出了十二分的真诚,进行了著名的“平台召对”。崇祯皇帝的雄心和忧心也感染了袁崇焕,他深刻的感受到了皇帝心中的急切,于是脑门一热,他说,皇帝,你信我的,我给您“五年复辽”!
哎呀,如果我们当时在旁边,得拉他一把,把话圆回来。在皇帝面前怎么能说这种空话大话呢?后果很严重的,知道不?这种话除了对皇帝进行精神疗愈,没有实质性的可行度。
崇祯太渴望一个边境安全的结果了,他脆弱的心灵太需要一剂强心剂了。他不管这个豪言壮语是不是不切实际,赌一把!他给了袁崇焕最大限度地支持! 君臣蜜月期开始了。也许袁崇焕和崇祯皇帝都知道“五年复辽”是安稳型目标,但气氛已经到那儿了,总得互相打气吧!
崇祯二年十月,“己巳之变”爆发。这是皇太极筹谋已久的计划。他率领十万八旗铁骑绕道蒙古袭击关内,这也是后金军队第一次大规模的越过长城突袭大明王朝的京师腹地。
袁崇焕率领麾下九千余名关宁铁骑回援京师。野战是八旗军的强项,明军唯有依托坚城进行防守反击才有取胜的机会,所以他并没有急于与后金军决战,而是远远的跟在后金大部队的身后,想要寻机在蓟州一线堵住敌人。
不得不说,无论是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袁崇焕的判断都是对的,但是他却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皇帝的心思是出了名的难猜,猜来猜去都猜不明白,何况你袁崇焕连猜都没猜。这也太不把皇帝当皇帝了!
你袁崇焕麾下有着大明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不想着立刻赶到京师勤王,反而慢悠悠的跟在八旗军的后面一步步逼近北京城……你袁崇焕究竟想要干什么?有何图谋?
虽然你袁崇焕确实在殚精竭虑地保住大明江山,但是崇祯皇帝对你的信任已经动摇!再说,崇祯皇帝心里还有一根刺没拔出来。六月初,袁崇焕干了一件大事。他以犒赏发军饷为名,将毛文龙骗到双岛,历数十二条大罪,用尚方宝剑当场杀了。然后,袁崇焕上报崇祯帝,请求处分。 啊?崇祯皇帝震惊了!谁给你的先斩后奏权力?也太目无法纪了!毛文龙也是朝廷正式委派的官员,你袁崇焕居然胆大包天到不经任何程序想杀就杀?但正是用人之际,加上毛文龙死都死了,崇祯皇帝表面上没再追究,但对袁崇焕的戒备之心提到嗓子眼了。
客观上,“岛帅”毛文龙一死,岛上人心涣散,后金国彻底避免了后方的不安定。不得不说,这是袁崇焕的一大败笔!
崇祯皇帝对袁崇焕得猜忌,这正是皇太极最想要的结果。离间君臣信任,他坐收渔翁之利。在近臣范文程的谋划下,皇太极率领着八旗军在北京城周边来回兜圈子,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做。而袁崇焕的部队却只能跟在后面一仗也没有打。我皇太极演戏给你崇祯看,气死你!
这样一来,等于给人以口舌之实。袁崇焕深陷舆论危机,而他接下来的举动更加令人狐疑。
当他率军赶到北京城下的时候,直接把部队驻扎在了南城的广渠门外。边军未得皇帝诏令,不得擅自驻扎京城周边。一心灭敌的袁崇焕忽略了这些政治因素。
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在心里已经把袁崇焕绞杀了千遍万遍,哪怕最后袁崇焕终于成功击退了皇太极的部队,也已经无济于事。
“己巳之变”的危机结束之后不久,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大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以私通后金的罪名在北京城西市被凌迟处死。袁崇焕“汉奸”的骂名一直背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才为其平反。
但袁崇焕身边有一位姓佘的侍卫,不惜冒着被株连九族的风险,从刑场偷回袁崇焕的头颅安葬,而自己则成了袁崇焕的守墓人,并世世代代传承守墓职责。
碰到崇祯这种层次的搞笑对手,毫不费劲就把劲敌袁崇焕给灭了,皇太极实在太高兴了!
1935年,皇太极击败蒙古的林丹汗,漠南蒙古各部纷纷向后金臣服,建立蒙古八旗。后金得以绕道蒙古,开辟了从北方进攻明朝的新路线。此后,皇太极频频入塞,与明朝的农民军互相呼应,令明朝顾此失彼,焦头烂额。
1936年,皇太极废弃了令汉人痛恨的“后金”国号,改为“大清”。
大清帝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