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洪承畴:是非成败转头空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一个小男孩出生于福建泉州的贫困家庭,出生时,天气祥和,没有异象,也没有游方大神入户告知说,此人必成大器。半点与众不同的迹象都没有。
他童年11岁因贫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走街串巷叫卖豆干。这孩子喜欢读书,卖豆干也喜欢到学堂附近去卖,顺便蹭点书卷气。
有一次,学堂娃娃来买豆干,他说,你们多买一点豆干,我就帮你们对对子。那些学渣们听得真高兴,哇塞,还有人代写作业?那感情好!于是,个个掏钱买豆干,一边嚼着香喷喷的手工豆干一边看这个卖货的冥思苦想对对子。
当时学堂校长是洪启胤,他收到学渣的优质作业就知道有猫腻,自己的学生什么水平他清楚得很,再怎么突飞猛进,也不可能像换了个脑子似的。于是拿着戒尺逼供,三下五除二,学渣们纷纷招供,是有人代写作业。
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8] 洪启胤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都被他借来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洪承畴在水沟馆读了五年书后,又到泉州城北学馆读书。
就这样,一代名将洪承畴开始了他的毁誉参半的不凡人生。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洪承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少年得志金榜题名,官运亨通扶摇直上。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事中屡立战功,升任陕西三边总督。崇祯皇帝慧眼识珠,委以重任,调到辽东去当蓟辽总督。
蓟辽总督,看起来官位显赫,实际是死亡之职。崇祯年间最为重要也是最为险恶的官职,直面后金,凡在这个岗位上的官员基本难逃被杀被贬的命运。
面对陕西民变,洪承畴在屠刀里砍出了自己的前途,就任新一任的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接手之后,一展高超军事才华,磨刀霍霍杀向李自成。十余年时间,直到崇祯十二年,陕西境内的最后一股“贼军”李自成部在疯狂逃窜过程中,被洪承畴设伏击败,打得闯王十八骑败走商洛山。至此,陕西农民起义陷入了暂时的低潮,在洪承畴调任辽东之后,李自成卷土重来,死灰复燃,越猛越烈。
崇祯十二年,洪承畴任蓟辽总督,带着自己的亲军,领陕西兵东来,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为犄角。崇祯十三年冬,清军攻锦州及宁远,洪承畴派兵出援,败于塔山、杏山。
崇祯十四年春,决定明清两朝国运的决战来了,双方谁都渴望这一场胜利来迎接未来。这场战役打了整整一年,最终以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数十万甲士土崩瓦解而告终。
洪承畴的思维和袁崇焕类似,采取稳重策略,步步为营,徐徐逼近锦州, 绝不孟浪行事。 但是,手里没钱的崇祯皇帝看着本来就不多的银子往辽东这个无底洞不停地填进去,心急如焚,他没钱,也没人帮他搞钱,宗亲和大臣不肯借钱,人穷志短的他急急切切催促洪承畴加快行军速度,速战速决。时任兵部尚书的陈新甲也是催促速战。
而皇太极抓住了明军补给线过长的漏洞,一举命济尔哈朗切断了明军粮道,断绝了洪承畴的归路。
崇祯十五年,被围困数月的洪承畴终是被俘了。
囚车路过锦州之时,洪承畴想起了小时候的贫困,想起了贵人校长对他的培养,想起来征战沙场的荣辱沉浮,如今被俘,就祝愿大明江山永固吧。虽然自己其实认定了大明气数已尽。百感交集,他写下了一首诗:
王师已丧孤臣在,
国土难全血泪余。
千年若化辽东鹤,
飞越燕山恋帝居。
皇太极看过袁崇焕的绝命诗,现在又看到洪承畴版本的临别感怀,心中确实佩服大明边关将领的才学气度,慕才之心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被俘后的洪承畴一心求死,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
皇太极心急如焚。洪承畴归降对大清有以一敌百的广告效应,对仍在摇摆的大清名将有极强的号召力。如果一命呜呼了,岂不是浪费价值?他绝对不放弃。
见朝事归来郁郁不欢的皇太极,庄妃小心问询是什么事情烦扰?听完洪承畴的情况,算来爱研读兵书的庄妃献策:强攻无门,试试以柔克刚,以情动人。
皇太极向庄妃流露出赞许的目光。马上命令最受宠信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范文程至,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皇太极:“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
皇太极大喜过望!洪承畴有望为大清所用也!他接受了范文程的意见,以柔克刚,全套关怀戏码做足,对洪承畴倍加关照,恩遇礼厚。嘘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
五月初五日,洪承畴偕祖大寿等降将正式举行了投降仪式,在皇太极面前俯首称臣。
皇太极身边有了范文臣和洪承畴两位来自大明的谋臣猛将,进攻大明犹如猛虎添翼,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如大家所见,攻击大明朝力量最猛的恰恰是汉八旗,是范文程、洪承畴这些曾经的明朝降臣。
皇太极驾崩后,福临登基,多尔衮摄政。洪承畴和范文程力主大清进取中原,为之殚精竭虑,出谋划策。
洪承畴个人能力之强,明清两朝都是承认的。
或许没有洪承畴,明朝已经亡在李自成手里,轮不到满清后来居上;或许没有辽东的死局,没有一再催促的决战,说不定洪承畴能把清军给收拾了;也或者如果没有皇太极的智谋善断,也许洪承畴真的以死明志了。
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