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一切从零开始(4)
在总台的接待处站着两位年轻的女服务员,一色的职业服装,笔直的身材,她们的背后是一排排的钟表,上面时间不同,标着北京时间、纽约时间、伦敦时间等等。王志远觉得有点好笑,这也是跟风,跟大城市的星级宾馆学的。你一个小县城,一年半载可能也不会接待几个老外,搞纽约时间、伦敦时间有什么用啊!但想想国人最爱干的就是这个,只要别人有的,咱就不能没有,要不然显得不上档次。在这个小县城里,为了显示自己的老大,这些钟表,就是起个装饰的意义。
看到有人进来了,两位小姑娘连忙热情的打招呼,说:“您好,请问您二位要登记住宿吗?”
王志远看了赵主任一眼,看他在朝墙壁上宾馆的价格表上瞄,就对服务员说:“先等等,我们看看价格。”
住店要看价格,在出差之前,王志远就到财务上专门请教过小马。原来报社对员工出差有着专门的规定,就拿这住宾馆来说,就规定的非常明确。一般员工,每天的标准是40元;科级干部,每天是60元;报社总编,没有明确规定,估计是想住什么标准就住什么标准的,反正全可以报销。看来这官本位还真是深入人心,你不深入到社会上去,你就不会知道,在社会的每一个毛孔上,都剔除不了这官本位的影响,什么都论级别,什么都分个三六九等,这就是真实的中国社会。
虽然刚上班短短的一个多月,但通过观察,王志远觉得,这领导的坐车更说明问题。有一次地委的袁部长来报社视察,看望上班的报社员工,报社大大小小的头目陪同着,等视察结束,王志远看他们依次坐上自己的专车。袁部长的是一辆黑色的蓝鸟,原装进口的日本汽车,新崭崭的到处发亮。梁总编的是一辆银灰色的蓝鸟,也是日本原装进口的,但车况明显的不如袁部长的,属于半新不旧的那种。报社的员工私下里都议论说,袁部长那部新蓝鸟,是用报社的钱新买的。梁部长用报社的钱,买了辆新车,他自己却不敢坐,把他送给了袁部长,而袁部长却把自己的那辆旧蓝鸟,送给了梁总编。王志远觉得,这并没有什么,非常合理,报社说白了,就是宣传部下面的一个儿子,儿子向老子做点贡献,是完全应该的。梁总编本来就是宣传部的副部长,在宣传部,他还不是二把手,还有好几位副部长,名字排在他前面。他和袁部长,虽然级别上只是正处和副厅之分,但中间差了好几个等级呢!这个总编,部长说让你干,你就干;说不让你干,你还真是干不成,随便找个人,就把你替换了。这是官场的潜规则,在里面混的人,不可能不明白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而张副总编和办公室胡主任乘坐的,是一辆桑塔纳2000型轿车。有时候秦副总编出差,也坐这辆车,看起来这辆是报社领导的机动车,谁有事谁用就,具体由办公室胡主任协调。
报社因为刚刚成立两年,实力还不够雄厚,业务部门只有广告部有一辆车,还是一辆昌河面包,为了拉广告方便,特意配的。就那广告部主任就成了各个部主任羡慕的对象,因为下乡采访组稿什么的,人家用不着挤公共汽车,好歹有辆车,派头就不一样,到下边办事,面子上好看多了。
吃饭也一样,反正每个人出差,都是一天补助15块钱,这些钱,如果用来吃饭,那也就够塞塞牙缝的吧。但大家都知道,到下面吃饭,都有人招待,要么是县委的宣传部,要么是被采访的单位。反正记者本人是不用掏自己的钱吃饭的。实在没饭吃,自己万不得已埋单,还可以开张发票,回来找领导说明情况,给予报销。因为现在社会上假记者太多了,像走马灯一样,在地方上招摇撞骗,实在骗不到什么东西,就混个白吃白喝肚子圆了。这么多记者下来,中央级新闻单位的,省级的、地区级的,什么报纸、电台、电视台,五花八门,一拨又一拨,弄的基层单位,也招架不住。有的干脆躲记者,一听有人下来采访,干脆声称领导不在家,不接待,不配合,省心,省事。所以现在,你要是没有特别的关系,到了下面,连有人接待都没有,只能是自己掏腰包。
报社的领导也知道这些情况,鉴于自己的记者多,是本地报,到县里采访的次数多,如果都让下面接待,下面的怨言会很大,所以报社对编辑、记者的差旅费还是给予充分保证的。要求尽量不麻烦别人接待,自己吃,自己住,回来按标准报销。
赵主任看了一下,问了标准间多少钱一间。听服务员说,打完折后是80块钱一间,价格挺合适,就对王志远说:“你睡觉不打呼噜吧,要不我们俩登记一间算了?”
王志远说:“我一般不打呼噜的,除非特别累的时候。”他这样说是给自己留个退路,打呼噜这件事,又不是哪一个人可以左右了的,万一自己打呼噜了怎么办,影响了领导休息,就不对了。最好的办法是一人开一间房,但根据报社的差旅费报销标准,显然不够,要超支,到时候还要找领导签字,万一不行,自己就要垫钱,不合算。所以两个人住一间房,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虽然有些不方便。你想两个大男人,住在一个房间里,要是到了国外,就是特别让人奇怪的事情了。好在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对这个也习以为常了。反正出差的时间并不长,迁就一下就过去了。
王志远掏出身份证,交了押金,登记好房间,拿了房卡,就顺着一楼的走廊,找到了自己的房间。这里的客房只有三层楼,规模不大,但房间的设施还是不错的,空调、地毯,电视机一应俱全,雪白的床单,厚厚的窗帘,干净的沙发、家具,这样的条件要是在省城里,没有一百多块钱,是住不上的。看起来在县城里,消费水平还是低些。
安顿下来后,赵主任就用房间的电话,和县委宣传部的新闻科长取得了联系。新闻科长姓钱,中等个子,黑黑的,经常到报社的编辑部里送新闻稿子,时不时的要和各个编辑部的部主任吃顿饭,和大家几乎都认识。
电话很快就打通了,钱科长答应马上过来,看望赵主任。
赵主任说:“不急,不急,你先忙你的,等下班了再说吧。”
钱科长说:“什么上班下班的,老兄你来了,就是看得起我们东城县,我全天陪同,接待老兄,就是我的工作,你等着啊,我向李部长汇报汇报,看他有没有时间,中午一起陪你吃顿饭。”
赵主任看推辞不掉,只好客气地说:“好,好,千万别太麻烦了。”放下电话,对王志远说:“你看这些兄弟,都是这样客气,听说我来了,都激动的不行,非要过来陪着,你看这事办的!”
王志远知道,赵主任这是有点自我陶醉,想向王志远显示,自己的人缘不错。但上班这么长时间了,王志远也渐渐知道了这个行业的内幕,他新闻科长就是干这个的,迎来送往就是他的职责,长期干这项工作的,都是人精,和大大小小的新闻单位打交道,这些人都训练出来一整套的接待方法,对谁大体上都是这样的,只是感情上投入的程度不同而已。大家都是在职场上混,对付自己的日常工作,千万别太当真。
王志远心里虽然这样想,但既然领导的自我感觉非常不错,就是需要当部下的表示几句、夸奖几句的,你在这个时候表示沉默,或者没有什么入耳的话出口,就是不懂得活跃气氛、不懂得领导的心理了。所以王志远还是言不由衷的赞美了一句:“赵主任你为人好,够义气,平常里没少帮助这些小兄弟们,所以大家才拥戴你,这不,一个电话,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赵主任看王志远这么会讲话,脸上马上堆满了灿烂的笑容,连忙说:“客气,客气,大家都是兄弟,理应相互关照,相互关照吗!”
王志远看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是有的,最起码初次和赵主任出差,伺候的他挺舒服。领导舒服了,王志远希望他今后不找自己那么多事情,少给自己穿点小鞋,少让自己抄写点稿子,自己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