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1?香港地产危机中的豪赌

书名:李嘉诚全传本章字数:2115

  风险与机遇并存,地产与股市总是吸引人们投机炒作。在多数人头脑发热时,李嘉诚能够冷静地预见危机;而在人们普遍悲观失望时,他又能满怀信心地看准走势,或逆市吸纳或顺势融资,每次都表现出过人的胆识。

  历史的演进,企业的兴衰,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皆与潮流和时势格局有关。李嘉诚的精明之处在于他能够洞察时局,顺应潮流而为。他由塑胶花大王转做“地产大王”,正是时势与危机所造就。1961年6月,潮籍银行家廖宝珊的廖创兴银行发生了挤提风潮。廖宝珊是“西环地产之王”,他在西环大量购买地盘兴建楼宇,并在中环德辅道西兴建廖创兴银行大厦。他发展地产的资金几乎全部是存户存款,将其掏空殆尽,从而引发存户挤提。这次挤提风潮,令廖宝珊因脑溢血猝亡。在香港这样一个容易一夜暴富或破产的资本经济环境中,“廖创兴银行挤提事件”并未引起地产和银行界人士的足够重视。廖氏是潮商中的成功人士,李嘉诚一直对他敬佩有加。从廖宝珊身上,李嘉诚进一步意识到地产与银行业的风险,并把这件事作为分析经济形势的重要参考。1962年,香港政府修改建筑条例并公布于1966年开始实施。地皮拥有者为避免新条例实施后吃亏,都赶在1966年之前建房。这股建房热潮是在银行的积极资助下掀起的,银行不仅提供按揭,自己也直接投资房地产。炒风空前炽热,职业炒家应运而生。只要有利可图,人人都想放手一搏,根本看不清楼价日涨夜升其实是畸形旺市。许多人企图以小博大,只要能付得起首期地价楼价,就大炒特炒,想趁高脱手。大客炒地,小客炒楼(花)。大客大都是地产商,甚至还有银行家;小客多是炒金炒股的黄牛党。在这股空前的炒风中,一向稳重的李嘉诚比一般人的头脑要清醒一些。买空卖空是做生意的大忌,投机地产如同投机股市,“一夜暴富”的神话背后往往就是“倾家荡产”。李嘉诚以长期投资者的面目出现在地产界,同时他又是长期投资者中的保守派。他一如既往地在港岛新界的新老工业区寻购地皮,营建厂房,并尽可能少地依赖银行贷款,有的工业大厦完全是靠自筹自有资金建造。长江实业集团下属的塑胶部经营状况良好,盈利可观。因此,他负债很少。而地产部也由最初的纯投资转为投资效益期,随着几座新厂房的不断竣工出租,租金源源不断,呈几何级数涌来。这时,李嘉诚继续冷静地关注香港地产业界的形势变化。1965年1月,香港小银行———明德银号发生挤提,宣告破产。究其原因,是“参与房地产投机,使其没有流动资金,丧失偿债能力”。明德银号的破产,成了一次重大危机的导火索,挤提风潮由此爆发,迅速蔓延到一系列银行,广东信托商业银行轰然倒闭,连实力雄厚的恒生银行也陷入危机之中,不得不出卖股权给汇丰银行而免遭破产。随后,港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终于遏制住挤提浪潮,但银行危机却持续了一年有余,不少银行虽未倒闭,却只能“苟延残喘”。在银行危机的剧烈振荡下,房地产业一落千丈,出现了强烈地震。地价楼价暴跌,脱身迟缓的炒家全部断臂折翼,血本无归。靠银行输血支撑的地产商、建筑商也纷纷宣告破产。在这次危机中,李嘉诚的损失与同行相比微乎其微,仅部分厂房因租期已到,续租时降低租金,并未动摇其整个根基。对于上述发生的一切,李嘉诚丝毫不感到惊讶,这是他预料之中的事情。1966年年底,低迷的香港房地产开始出现一线曙光,地价楼价开始回升。银行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了元气,有能力重新资助地产业了。地产商们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就在这时,内地的“文化大革命”开始波及香港。“中共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的谣言四起,香港人心惶惶,掀起了“二战”后的第一次大移民潮。移民以有钱人居多,他们纷纷低价抛售物业,香港较好地段如司徒拔道的一幢独立花园洋房仅售60万港元。新落成的楼宇无人问津,整个房地产市场卖多买少,有价无市。地产、建筑商们焦头烂额,一筹莫展。拥有数个地盘、物业的李嘉诚也忧心忡忡,每天听广播、看报纸,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作为资产持有者,最关注的莫过于“中共会不会以武力收复香港”。李嘉诚反复在想:“中共若想以武力收复香港,早在1949年就可趁解放广州之机一举收复,何必等到现在?香港是内地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保持香港现状,实际上对中共大有好处。中共并不希望香港局势动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嘉诚以自己独到的政治眼光,毅然采取了商战策略中的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他购入地皮、旧房,积蓄力量,等待发展时机。从1968年到20世纪70年代初,李嘉诚先后在33个地盘上大兴土木,建造厂房和商业住宅,建筑总面积达35万平方英尺,这几年的租金收入平均为390万港元。

  李嘉诚的取舍是有技巧性的,什么时间进,什么时间出,都必须把握市场脉搏,同时又与政治时局相结合。这次战后最大的香港地产危机,直到1969年才宣告结束。事实又一次证明了李嘉诚判断正确。他逆势而行,坚信乱极则治、否极泰来。当时,不少朋友都为李嘉诚的“冒险行动”捏一把汗,有些地产商也等着看他的笑话。然而,正是这样特殊的形势和环境,练就了李嘉诚超人的胆识和本领。到1970年,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道转旺,有人还在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其实,这些人只看到他“赌博”的一面,而没有深入认识他智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