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才郭小杰
按照镇派出所的规定,探望犯人的时间是半个小时。
郭显强一家子人都来了,郭小杰自然不能霸占时间,光说自己的事,太不地道。
但令他意外的是,当他走出派出所的时候,郭显强的未婚妻张晓月也跟了出来。
“嫂子,还有事?”
张晓月看了一眼身后,拉着郭小杰来到了一个角落。
这里是执法者的视野盲区。
“小杰,你不是要去作坊嘛,我带你去。”
郭小杰有些疑惑:“嫂子,你不是说,作坊被封了吗?”
“大门是被封了,不过咱们有密道。”
密道,这一刻,郭小杰想到了著名的地道战。
很显然,之前给作坊贴封条的时候,没人发现密道。
也怪不得赵晓月要背着执法者了。
“好,那就去看看。”这是一个意外之喜。
不过,出了派出所,遇到了一件尴尬的事。
赵晓月有自行车。
郭显强赚了不少钱,给未婚妻买了一个28大杠。
但是郭小杰是走着来的,靠的是双腿驱动。
引擎不是一个级别的。
同乘一辆自行车?两人不是情侣,人家是郭显强的未婚妻。
郭显强出了这么大的事,赵晓月还能不离不弃,这叫情比金坚。
这个年代,人际交往不像后世那么开放。
情侣之间走路都岔开点距离的,手都不肯牵着。
骑自行车托人,一般是关系比较好的。
异性男女除非是隔辈,还得是男的骑车。
郭小杰讪讪一笑:“要不你告我地方,我先走,你等会再去?”
张晓月略有犹豫,思考了一会,摇了摇头。
“还是我载着你吧,那地方不近,你第一次去找不着的。”
为了以后的事业,搁置尴尬和争议,郭小杰最终还是坐在了后座上。
不过,张晓月高估了她的车技。
二八大杠,座高轮子大,可不是那么好骑的。
尤其她学会骑车没多久,突然后座加了一个大人,车把的平衡对她就有些困难了。
自行车摇摇晃晃,就像随风摇曳的蒲公英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失控。
至于速度,不提也罢!
郭小杰坐的是心惊胆战,女司机就是不靠谱。
“那个,嫂子,要不你换我骑吧!”郭小杰死死的抓着车架子,做好随时逃逸的准备。
张晓月听后立即停了下来,从善如流。
“好。”
鬼知道,她刚才骑车是多么心慌。
下了车,她才想起一个问题:“小杰,你会骑车吗?”
郭小杰家里穷,哪里买得起自行车。
自行车是奢侈品,现在是稍微放开了些,在前几年,那是要自行车票的,有钱都买不到。
“我看过你们骑,试试就知道了。”郭小杰为自己找了一个理由,“没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么!”
赵晓月莞尔一笑,把车子让给了对方。
郭小杰先适应了一下,车子晃荡了几下之后就稳住了。
后世的人,很少有不会骑自行车的。
郭小杰前世不但会骑自行车,还会开摩托车,订购的摩托车比小汽车都贵。
“嫂子,你上来吧!”
“好。”
张晓月小脸红扑扑的,小跑几步坐在了后座架子上,看上去十分的不自然。
毕竟骑车子的不是郭显强。
但令她惊讶的是,车子行的很稳,速度也不慢。
郭小杰的骑车技术,超出想象的好,甚至超过了郭显强。
“小杰,你骑车真好。”张晓月觉得郭小杰真是一个天才,什么都懂,一学就会。
“谢谢。”郭小杰很有礼貌,接着问到,“嫂子,你和强哥是怎么认识的?强哥有你这样的未婚妻真是他的福气。”
“我们是同学,一起上的初中。”说到恋人,虽然没有人看,张晓月依旧有些羞赧。
“你是初中文凭?”
“嗯,上到高二,因为小强需要人帮忙就辍学了,我帮他管理账本。”
郭小杰心中一动:“那你对财务很精通吧!”
“哪有你说的那么好,就是会算一些账罢了。”
“现在作坊停了,嫂子,要不你来帮我吧!你的老本行,按照镇上的标准给你薪水。”
“嗯,钱是小事。”张晓月犹豫了好一阵子,终于下了决心,“小杰,我求你一件事好吗?”
“嫂子,你说,能做到的一定帮忙。”
“小强虽然没有被送进监狱,但这样子被关在派出所也不是办法,我看你认识的人不少,也会办事,你能不能帮嫂子把小强弄出来。”张晓月说话时,一脸的忐忑。
这个年代的农村,很多人都信奉一条规矩。
上面有人好办事。
即便是在前世,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依旧成立。
张晓月这么殷勤上心,目的还是为了救自己的男人。
郭小杰今天的表现,在她看来,满分。
她一介女流,面对这事,毫无办法。
郭小杰没有立刻答应:“嫂子,你别急,我尽量。不过,这事急不来,等新书记来了看情况再说。”
“嗯。”
很快,两人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一个胡同里。
胡同中间有一道门,上了锁,门上贴着封条。
这就是郭显强的作坊大门。
要是郭显强有债务危机,这个作坊会被拍卖。
紧挨着作坊的,还有一个院子,不过已经荒废多时了。
院子里面都是杂草,正屋的房顶早已坍塌。
张晓月看左右没人,便推开了大门,带着郭小杰进入到破败的院子里。
关上大门,自行车停在院内墙角边,还盖上了一层玉米秸秆,掩人耳目。
跟着张晓月进入了正屋,郭小杰发现里面还有一个内室。
而最令他惊讶的是,内室里有一道门,一道属于郭显强作坊的侧门。
门上同样有一把锁,张晓月从口袋里掏出了钥匙。
“小杰,你不知道,前些年做买卖是提心吊胆的,很多人都被抓了。”张晓月边开锁边说道,“这院子荒了很久了,基本没人来。小强留了个心眼,在这开了一个侧门,就是预防现在这种情况。”
前些年,专家们就经济问题,姓资还是姓社,展开了激烈而残酷的辩论。
而在这些专家的背后,是决策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态度。
这是涉及到亿万民众的民生问题,没谁敢一言定论。
我们走的是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世界上独一无二,没有参照,只有实践中发现问题,选择方向。
用领导的话说是摸着石头过河。
其中的行动之一就是私营企业主遭到了严查。
虚惊一场的有,进监狱的也有。
为此,后来中央专门下发了一号文件,很多案子被平反,很多人被释放。
当然,永远出不来的也有。
做生意,那时候真的是心惊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