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133章 鲛人海陆分疆碑18

书名:三十六路盗门本章字数:2111

姜守仁和渔民打交道的行为,在当时是很反常的。

古代的读书人鲤鱼跳龙门,千军万马挤科举的独木桥,比现在的高考惨烈的多在,当年考中秀才的人就已经凤毛麟角了,更不用说举人进士了。

考不中功名也得活下去,那些有门路又有真本事的,能干得了刑名钱粮的事情,就傍个大佬倌儿,做账下幕僚,每年有千八百银子的束脩。

不过这两项能耐都得有师父教,没门路的只能教学馆训蒙童,每年赚十两八两的银子,可以糊口。

或者读几本医书,背过半部伤寒杂病论,悬壶行医,再不济就学些堪舆地理之学,给人寻坟山。

其中以教学馆的读书人为最多,这行在当时被称作‘做馆’,做馆也分三六九等,有举人去做馆的,做的是府院大人家的馆,教道台家的子弟,做这种馆的,除馆金丰厚之外,还能攀上高枝。

府院道台很多是科举出身,他们的学师往往是京里大官,有的直接是殿试的主考官,在这种人家做馆,名姓很容易直达上听,届时选取考卷的时候,可以私情照顾。

第二等的就是秀才做馆,有秀才身份可以找到当地豪绅以及县太爷家里的馆,做这种馆也是极有前途的,和县太爷东西宾主想称,身份上是朋友,如果秀才家里头在闾间与人有个田角之争,鼠牙雀角之讼,给县太爷一说,先把对方一家男女拿住,悉数打顿板子再说事儿,也是极有势力的。

最末等做馆的,就是童生身份了,才学高运气好的,能找到财主家的私塾做一做,那些一般的只能找田庄富户,好多家联合一起办的学馆,孩子多,七长八短的蠢笨如牛,一眼照顾不到,就跑出去打瓦踢毽,这种最不省心,赚钱也少。

还有比末等馆更差劲的学馆,就是渔民、盐户、蚌户、商户以及乐籍、衙役、差役、百工、牙行等等,这些人家的孩子读书也没用,都是不能参加科举的,要想参加只能冒籍科举,冒籍也很麻烦,常规的手段有过继、买地、偷亲、冒名等等。

一般小户人家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但这种人家也是需要读书认字的,比如以渔民和盐户为例,渔牙子经营生意,也需要记账,进城采买也需要认字,盐户也是如此,不但要记账,还要认清官文,因为盐不同于其他商品,都是官家统一采购的。

而且盐课有很多种,朝廷征收的是一方面,各地方机构也能征收,比如孔府就有权力征收盐课,谓之铏盐,是祭祀孔老夫子用的。

盐户还参与炒窝子带窝子,也就是窝引,就是盐引,当年凭窝引贩盐,窝子的涨跌必须把握好,没点文化还真干不了。

有些盐户有钱以后,想教子弟们读点诗书,主要是为了免一免俗气,将来见官,也能攀谈几句。

所以这些不能参加科举的人家,也需要请先生教孩子读书认字,可是但凡是个童生,就不屑于去这等人家教书,和有钱没钱关系不大,盐户也有有钱人,但社会地位极低。

而这位姜守仁,以童生身份寻馆,却专在城外转悠,整日在渔民盐户堆里混迹,因其怪异的行为,逐渐被淞海市学里的朋友知晓。

这里的朋友,不是说姜守仁在淞海县有朋友,而是古代县学里,互相称呼为朋友,就和今天互相称呼为同学一个道理,学里的朋友们一度认为,姜守仁来淞海市,寻馆是假,找名头冒籍考试是真。

在清代,山匪进城要找镖局栖身,包哈局的太监出宫养老,第一站要找饭庄子安顿,江湖生意人住店,要店钱,就不能要火钱,要火钱就不能要店钱,因为这些人都是相依共生关系。

比如镖局的生意仰赖山匪劫道儿的,没有这些劫道儿的,谁还会花大价钱雇佣镖局运东西?

包哈局专门给皇帝采买食物,所以和饭庄子是依存关系,好歹算半个同行。

旧时开客店,有专门的江湖店,江湖人流动性大,没有这些人哪来的客店生意?所以要住宿的钱,就不能要吃饭的钱,要饭钱,就得免住宿钱。

读书人也是一样的,当年的读书人讲究游学,就是游历河山名胜,访贤寻隐,四处交流思想。

读书人没几个有钱的,路上人吃马喂,再殷实的家庭也扛不住,那怎么办呢?他们路上有补给站!

这些游学的人专门找教书先生的学馆,一进门就和塾馆的先生谈学问,交谈之下,互相揣摩,来游学的先生学问大,那么塾馆的先生就得给他提供些盘缠,否则人家就要在东家面前拆穿塾馆先生。

要是塾馆的先生学问大,也不能不给游学先生钱,只不过可以给的少些。

这种游学,类似拳馆踢场子,说白了读书人的圈子里也是个大江湖,正应了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嘛。

姜守仁来到淞海县时,已经身无分文,只能住进了淞海县的塾馆,靠教书先生们接济过活,故此姜守仁的名字被淞海市文化界熟知。

姜守仁常和海边渔民混迹在一起,最终真的从渔村里寻了一个馆做,这件事传出来后,让淞海县所有读书人惊掉了下巴。

有做盐商盐户学馆的,那是因为跟盐沾边的都有钱,可去渔村教学馆,淞海县没有过先例,做这种学馆能饿死。

这行为招致了淞海县读书人的物议,大家都准备看他的笑话,看他怎么从渔村里饿回来。

于是离奇的事情发生了,过了一个月,淞海县读书人发起一个文会,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写写文章,互相点评一下,共同成长。

姜守仁听说后,也要借此机会回淞海县看望下同行,毕竟初来时得人家很多接济。

他穿着极华美的衣服,比绸缎都丝滑,脱下一件大氅放在官帽椅上,被开门的微风给吹了起来,非常的轻,古有衣轻乘肥之说。

高端的衣物都必须很轻,穿在身上没感觉,这行头吓了淞海县读书人一跳。

姜守仁刚来的时候,地瓜面窝头就着凉水能吃上七八个,跟逃荒的一样,一月未见,竟陡然而富。

这让同行们非常惊讶,却没想到更离奇的事情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