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猫腻
“一九二九,掩门喊狗;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 春节过后第一天上班,已是五九第六天了。
春风浩荡,龙越大地春潮涌动。
古人云:“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粟”,农家人说:“吃了年饭,望着田畈”,辛勤的人们忙碌了起来去播种春天,用耕耘和劳作诠释春天的希望。
县三级干部和乡三级干部大会之后,张卫民召开村两委会,对全年的工作进行计划和安排。
春节之后的一段春闲时间,村干部们还在忙于走亲戚,张卫民翻出从徐萌那借来的四五本厚厚的茶叶类专业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了起来。他并不想成为茶叶的专家学者,那不是靠读几本书就能达到的,只是想尽快地掌握一点茶叶加工方面尤其是绿茶加工方面的基础知识。
高岭村共有三家茶叶加工厂。村里占了两家,全部发包给私人经营,一套发包给县云尖茶叶开发公司,每年的承包费是六千元;一套发包给雷鸣承包,其实谈不上发包,只是当时考虑村里的机械设备空置着可惜,让雷鸣先搞起来,言明不论亏损,都要交二千元。因为这套设备是县云尖茶叶开发公司淘汰下来的杀青机和理条机,烘干器是锅灶式的,所以雷鸣在茶叶的烘干上出了不少问题,最后没赚上钱,也没赔钱,只搞了一年,雷鸣交了二千元承包费,他计划今年换一套新的。还有一家茶叶加工厂是高德标办的,对外名义是其侄子高强经营,幕后全部是高德标指挥。
唐松说:“县云尖茶叶开发公司承包的机械是浙江省某机械厂生产的,价格和运费在一起共计一万九千余元,是由高德标经手的。为这个机械的事,高德标沾了村里很大的光,他自已的加工机械也一道拖回来了,节省了运费及住宿吃喝开支,另外,他还拉朱乡长一道去了,听说几个人玩了西湖。”
原来是这样,张卫民在网上看到浙江某机械厂的报价才一万四千元,去年省农机局扶贫的一套机械据说也只要一万一千元,这是南楚县一家机械厂生产的,式样与浙江的一模一样,功能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局部上浙江的精细一些。
唐松说的不无根据,明眼人也能看得出来。通过多开发票多出来的五千元够他们几个人好好地游山玩水了,而且高德标最沾光,公私兼顾,省了自家拉机械的几千元运费。
现在的一些干部,尤其是像高德标这样的村干部,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将集体的钱变为他自己的,本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原则,能吃则吃,能贪则贪,能占则占,能拿则拿。
高德标在村里玩的猫腻远不止这么多。
在村里呆了半年多,张卫民渐渐了解了高德标的为人,也知道他为什么让侄儿当茶厂厂长自己却躲在幕后的原因:如果是高德标办茶厂的话,老百姓送来鲜叶收不收?按高价收吧,自己赚不上钱,压低价吧,又怕群众骂,自己好歹也是个村支部书记。更重要的一点是,他高德标就不能搞假,如果他从外面调鲜叶,以次充好,以外地茶冒充高岭茶,老百姓就饶不了他。现在他躲在幕后,把一切生产方面的事交与侄子,由侄子安排人晚上偷偷摸摸出去,搞个百十斤鲜叶,制成的茶叶以高岭茶名义卖出去,一下子可以赚个几千元,这样的利润谁不干?即使有群众议论,只要不当他的面不点他的名,他也懒得理,搞不好被他反咬一口:“赚外地人的钱,谁有本事谁赚,不要看着别人赚钱自己眼红”。高德标是精明的,再则他可以利用自己在村里的地位,多多接触外面的社会关系,经营自己的茶叶销售网络,如果与群众对立起来了,位子不稳,那对他在茶叶销售方面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物价局每年的福利茶二百多斤,都是高德标茶厂制作的,别的人沾不上边,高德标在这上面可谓狠狠地赚了一大笔。
张卫民记得去年到物价局联系扶贫的时候,分工扶贫的雷副局长就对他说过:“高德标嫌物价局采买的茶叶价格太低,赚不上钱。我就与潘局长商量,潘局长说不能大会小会都讲扶贫吧,村里今天来要这个钱,明天来要那个钱,我都要拿到局长办公会上研究,那多麻烦呀,干脆让他多开十四斤茶叶,以多出的茶叶款一千二百元抵扶贫款。”
张卫民当时就说这笔钱账面上没有反应,并把与高德标结账的过程讲与雷副局长听,后来雷副局长说:“你回去查一下,如果没有就说明是高德标贪污了,钱也不多,他也下台了,他如果不主动承认也就算了,毕竟这个话题是我先挑出来的,我不说你们怎么知道。”
张卫民说:“您放心,我们不会在这上面追究的,这样带您为难。您说的至少让我更进一步的认清了他。”
“村里的干部不就那个素质,你也不能要求过高了。朱乡长和高德标去年来找过潘局长多次,想让物价局出钱安排他们到黄山去玩呢,当时潘局长也答应了,因为一些事情耽误了。现在高德标下台了,这事就黄了。”
亏他们想得出,拿着讨来的扶贫钱去旅游,这哪里像共产党的干部?!
那一次回村后,张卫民就找来唐松,把全部的账目拿来,一张发票一张发票地翻,终于找到了在村部收据联上的茶叶款三千六百元收据,上面写着:“送物价局领导”,经手人是唐松,审批人是高德标。
张卫民问唐松:“既然是你经手的,你回忆一下,是怎么回事?”
唐松说:“我根本没有经手,是高德标将收据开好后,叫我在上面签个字,然后他审批就入账了,以前都是这样操作的。”
后来唐松又回忆了这样一个细节:那是在研究村集体送茶的名单的时候,高德标说物价局对扶贫工作很重视,潘局长说村里送茶叶不能光送几个领导,至少几个二级机构负责人也送,以前是班子成员五个人只需要十斤,现在考虑到二级机构负责人就要二十四斤了,这个数字还是雷副局长告诉他的。当时他们也很纳闷,听高德标说得这样活灵活现的也就不怀疑了。尤其是抬出雷副局长的大旗,虽然大家认识,一年也见过一两次面,但谁也不敢贸然去顶真问个究竟。
在村两委会上张卫民把这个事情说了出来,大家都大吃一惊。
李月英说:“不会的,高德标书记不是那种人,这茶叶是我和他一起送的。”张卫民问她送了多少斤?她说送了好几次,她也不知道是多少斤,听说还有一部分茶是潘局长买给职工算作福利的。
张卫民说:“发票在这,而且物价局有领导跟我说起这个事,我才知道的。高德标利用村集体送物价局领导茶叶的机会,笼络感情,同时也为自己的茶厂的茶叶销售打关系。每年物价局还在他的茶厂采购茶叶一百多斤用于职工福利,本来这笔茶叶应该由村里经手,赚得的利润归村集体,现在他不仅多拿了这个利润,还虚报了一千二百元。你们看怎么办?”
大家议论纷纷,都说听张卫民的。张卫民说账已经结过了,现在提出这个事,高德标一定会否认,这样就带雷局长为难了。如果大家觉得要追究,他就甘愿得罪人让他把这个钱吐出来。
雷鸣说:“按理说应该让他吐出来,既然牵涉到雷副局长,犯不着给领导带来麻烦,这事是潘局长指示的,高德标和他们的私交关系也深得很呢。怪只怪我们财务制度不严,让他钻了空子,这也算是一个教训吧。”
“我赞成两位书记的意见,再说高德标下台了,他得这一千二百元也富不起来。”钱有财补充说。
张卫民让每个人都发表一下意见,唐松说该说的大家都说到了,没有什么意见,李月英是求之不得的,自然不会反对。这件事情就这样处理了,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像一股恶浪,过去就过去了。
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徐萌就打电话给张卫民,说她想到村里去看看茶苗,问他今天去不去上班?张卫民说他今天要开碰头会,研究全年的工作计划和安排,答应第二天陪她进去。
因为考虑徐萌第二天要来,张卫民打算在村里等。
下午二时多,他正在办公室看书,李月英推开虚掩的门进来了。
“张书记,今天晚上就在这住吗?现在还没过正月十五呀。”她问。
张卫民说:“我明天等徐萌过来,陪她看茶苗扦插情况,所以不回去了,这几天在家里应酬人,太累了,躲在这里清静清静也不错。”
李月英说:“我给你拿床单和被套来了,前天才给你洗的。”
张卫民想起来了,去年腊月二十九,妻子打电话让他把床单和被套带回家洗,他说村里女人多,随便叫哪一个洗一下也行。妻子说:“你还是带回来吧,我可不想让哪个女人利用这个借口。”张卫民回到家后,妻子问起这事,他说:“忘记了,这大过年的,我归心似箭,哪里想得到这等小事?”其实情况不是这样的,正当张卫民拆床单时,李月英拦住了他,说:“大过年的,别让嫂子麻烦,我帮你洗好。”张卫民也就听之任之了。
现在李月英说将他的床单和被套洗好了,张卫民说:“那多不好意思,你一年忙到头,让你受累了。”
李月英说:“说什么见外的话,你为我们吃了多大的苦,要不是你,我们能有现在这样吗?可我们拿什么回报你?我们准备春节去看看你,听雷鸣说你不同意大家去。你这个人哪,怎么就那么好呢?”
张卫民笑着说:“李主任,别把我捧到天上去,到时掉下来摔死还不知道怎么死的。”然后他问道:“家里还好吧,爱人和孩子呢?”
李月英说:“爱人到县城里给一个亲戚帮忙装修房子去了,孩子由爹爹奶奶照应。你看我这件衣服怎么样?好几百块呢!”
张卫民这才发现李月英穿了件玫瑰红羽绒服,是超轻超薄的那种,看标志是波司顿的,这衣服包裹着李月英小巧修长的身材,衬托她白色的皮肤,显得容光焕发。李月英告诉她是初一上街买的,还说整个柜组就剩下这一件了。
张卫民看她这么兴奋,夸她衣服漂亮,夸她有审美观点。李月英听他这么说高兴得合不拢嘴。
“快过来帮忙呀,我一个人拉不直。”李月英招呼道。
张卫民过去帮她牵被面,在家里他帮妻子干过这活。
“你家的席梦思真舒服,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在你家睡过席梦思呢,可惜就那么一次,赶明儿我也买一床,人生就几十年光阴,不享受就白活了,你说我讲的可对?”李月英眼含笑意地看着张卫民。
张卫民说:“该买的东西就买,钱花在自己手上才算花了。你那个表妹今天没见着,今年还干不干?”
“哦,这事不是你提醒我还差点忘了,她堂哥在广州开了家床上用品公司,让她过去帮忙。怎么,惦记她了?谁叫你不抓住机会呢?我表妹说你对她看都不看一眼,我可是给你提供了机会,我那表妹长得还漂亮吧?她像我妈,侄女像姑娘,我妈年轻时是这十里八乡的大美女呢,只可惜我像父亲。”李月英用嘲弄的表情说。
张卫民有些遗憾,但觉得胡敏走了也好,古语说得好“寡妇门前是非多”,一个漂亮女人容易招蜂引蝶,村里人来人往地,容易让人误解,到时没事也会说成有事。但李月英说是给他提供了机会,张卫民想她把自己当成什么人了?于是说:“你想到哪里去了?我很同情她,丈夫遭受不幸,孤儿寡母的,我是那种趁人之危的人?”
李月英说:“我知道你心里想着谁?孔子说:食色者,性也,哪儿猫儿不贪腥?”
张卫民知道李月英指的是马丽雅,但他不允许她污辱他们之间纯洁的感情,装做气愤地说:“我心里想着谁?我都不知道你能知道?你别戴有色眼镜看人,人与人是不一样的。”
李月英说:“我不说了,我说不过你。我这衣服买亏了,现在是暖冬,穿上它不能干活,一干活就发热。”她边说边解开羽绒服,露出里面的大红紧身羊毛衫,虽说是养过孩子,两只乳峰坚挺着。
张卫民不知道男人为什么喜欢留意这点?每每和妻子谈论这个话题时,章柏芝说:“女人都是一样的,隔着衣服你知道她里面戴没戴乳罩?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注入硅胶体就行。”最后她用手指戳着他的鼻尖说:“别一天到晚花心不搞工作,你老婆的还差似别人?”
张卫民有过第一次的教训,不敢大意,他借口到唐松家有事,让李月英弄好后把门关上就行。
李月英脸色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变化,但没有逃过张卫民的眼睛。她笑着说:“我等你回来,你不回来我不走。”
张卫民来到唐松家,唐松正收拾桌子。
他看见了张卫民,说:“我正准备喊你吃饭,正巧你来了。”
张卫民说:“李月英在帮我订被子,慢吞吞捱着不走,你喊她过来一道吃。”
唐松去了,过了一会回来说:“李月英称有事,不愿意来,我锁好门后回来时看见她到高德标家去了。”
张卫民说:“李月英说胡敏外出打工去了,你说今年的食堂怎么办?”
唐松笑了,说:“还不是因为你。”
张卫民吃了一惊,胡敏不干与自己有什么相干?他说:“因为我?你开什么玩笑?”
唐松说:“胡敏虽说与李月英是表姊妹,但两人性格完全不同。胡敏老实本份,她每天将你办公室清理得干干净净,你有时候对她特别客气温和,在我看来那是一种同情,而李月英则吃醋了。还有一件事李月英对她不满,胡敏嫌高德标家菜贵,宁愿多跑半里多路给集体节省钱,李月英为此骂过她,这些胡敏对我说了,去年年底忙,我也一直没时间对你说。”
“这么说,是李月英不让她来上班了?”
“是的,她们俩争吵了,李月英对她说‘我能把你搞来也能把你搞走’,胡敏把这些都对我说了,她本想见你一面再走,考虑怕李月英知道了不好。胡敏是昨天走的,走时委托我转告你要提防李月英一手,她说她表姐很圆滑世故,不达目的不罢休,她当初经表姐介绍到村里食堂工作时,表姐就对她吹风,说张书记英俊帅气,让她想办法勾引到手,还说她一个死了男人的女人还装什么清纯?张书记这样的男人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她做梦都想上他的床,一来是尝尝帅哥什么味儿,二来抓住领导的短处,让领导对自己言听计从。”
唐松说这话的时候,张卫民惊出一身冷汗。他庆幸自己没有上了李月英的圈套,对胡敏心存感激。人与人之间怎么差别就那么大呢?李月英和胡敏就是鲜明的对比。
张卫民说:“李月英怎么是这样的人?我还真看不出来。”
唐松说:“十年前我就和她打交道了,她嫁给我村民组黄信为妻,我还喝了她的喜酒。高德标是黄信的木工师傅,有时候接到活后就让黄信去做,黄信把他当恩人,两家来往也多,不知是高德标使了心眼还是李月英投怀送抱,两人暗中好上了。后来高德标当上村里书记,李月英也要当妇联主任,这样两人可以搞工作名义好在一起。高德标给老妇联主任分派了许多工作任务,迫使她完不成任务主动辞职,李月英如愿当上了妇联主任。”
张卫民感叹地说:“怪不得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不可养也’,这种有心计的女人当真蛇蝎心肠,搞不准哪天狠狠咬你一口,就能断送你的政治生命。”
唐松说:“是啊,你意识到这一点,我也就放心了。高德标亡我之心不死,据我判断他在为明年的选举作准备,他让李月英拉拢引诱你一是为自己打基础,到时你不拉他都不行;二是抓住你的小辫子,随时置你于死地。我暗中观察了很久,发现你很有自制力,头脑也很清醒,但我怕你对他们认识不清,所以多告诉你一些情况。”
张卫民说:“高德标下台了,李月英还会那么听他的话吗?老唐,你只说对了其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李月英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这一点你说得对,她很会察颜观色、趋炎附势,当初高德标是他的靠山,她坐享其成;高德标下台后,她一段时间跟他断绝了来往,积极做工作,这些我都看在眼里,她之所以这样做是想给我好印象,在我面前表现一番,见我不冷不热,她失去了耐心,又和高德标藕断丝连,我判断她目前还处于观望阶段,一旦在我这没有什么好处时,就会重投老情人的怀抱。只要她现在做得还不过份,我尽量敷衍容忍,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些。”
唐松竖起大拇指说:“张书记明察秋毫,你分析得对,她现在做得更加隐秘了,和雷鸣、钱有财处得热络,因为我知道她底细,和我只是保持平常交往。”
张卫民感觉肚子有些饿了,于是说:“我看你老早就在收拾桌子,怎么还不吃饭?”
唐松老婆说:“看你们谈得投机,怕打断你们,其实菜早就凉了。”
张卫民说:“菜凉不要紧,倒到火锅里一锅熟。”
饭桌上,唐松还问村食堂怎么办?
张卫民想食堂这块也是个难题,当初在胡敏来之前,李月英负责,她每天跑高德标的小店里买东西,用一个本子记账,一个月下来千把块,缺斤少两的事经常有。后来大家提意见,张卫民决定找个炊事员,专门负责这事。李月英晚上跑到张卫民房间推荐自己表妹,实际上还想抓住这点权,占点小便宜。哪知她表妹跟她不是一路人,不听她使唤,于是就跟她吵,把她撵走了。沉思了一会,张卫民说:“当初搞食堂主要是针对高德标的,现在找一个专职炊事员开支也大,我看这样,今后如果上面来人,由你负责采买,交到李月英手里做饭,年底给她加点补助,平时下乡就到村民组长或者村民家中吃,人均十块钱标准。”
唐松说:“这法子好,上次到黄队长家吃饭,黄队长在村里报销了三百多块,按说是应该报销的,但他不应该从家里拿了一瓶老酒,当时不说价钱,报销时说一百多块。这是明显揩集体的油、沾集体的光,可是没办法,现在定了标准好,按人头点数,谁要愿意贴就自己贴,村里只会沾光不像以往净吃亏了。”
张卫民想:问题总是在实践中发生然后找到解决的办法的,用制度来管人管事、一切按制度办事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