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十四章:初当红军识红军

书名:西路军转战甘州本章字数:2969

  再说贺志坚、贺志勇兄弟俩在龙首堡加入红军后,受到红军战士们的热烈欢迎,被编入到红军三十军同一个连队。他俩随部队人员又走了一段路,到了西洞堡。起初,部队领导准备把他们分开编入不同的连队,贺志坚没说啥,贺志勇不行,紧紧地拽着贺志坚哥哥的胳膊不放,不同意把他们兄弟俩分开,部队领导知道了他们是堂兄弟关系,又看到贺志勇初来很胆怯,毕竟才17岁,还是个孩子,就随了贺志勇的愿,把他和哥哥编入到同一个班。他们刚去的几天都是训练,熟悉红军和连部情况。训练要练队形、练攀爬登高、练匍匐前行、练刺杀、练装卸枪支、练瞄准射击,贺家俩兄弟在班长的带领下,按要求尽快熟悉着各种动作和技能。加入红军三天,他们还没领到军装,班长说现在部队现在军服不够用,等过些天有了再给你们发,现在只能给你们发个帽子。两人带了帽子,感觉也行,起码有了红军的样儿。

  班内的老战士们都对这两位新战士很热情,吃饭时把他们让在前面打饭,帮他们领来行李,帮他们铺床,给他们教动作要领;给他们纠正瞄准姿势,要把枪拿稳,保持三点一线再射击等等。初来乍到,有些不知道的地方都会有老红军战士给他俩说。红军战士中四川人居多,说话起初他们有些听不懂,需要费半天功夫反复比划和解释,但能从举动中感觉出红军老战士们对他们俩很友好,他们俩赶快吧来时从家里带的烧壳子馍馍让给班内战士们吃。烧壳子馍馍是张掖南部农村一带特有的,做法精细,工艺复杂,面层内夹有薄荷、胡麻、红曲等,色鲜味美,水分少,能长期储藏而不发霉变质,老战士们吃过以后都说:“嗯,味道好!”或者说:“好吃的很哩!”他们俩把岁数大一些的红军叫“哥哥”,红军战士给他们纠正说:叫“同志”。

  晚上,班长拿过一本书来让他们俩都要看一看,熟悉掌握我们共产党红军的政治主张,搞清楚为什么要“革命”,他们俩都上过两年到三年私塾,粗识字,说到“革命”这两字,班长也不是太懂,费了大半天工夫,反反复复的给他们这样解释那样解释,他们还是有些听不懂,最后他们归纳班长的大致意思是说:共产党主张人人平等,要均土地,要砸烂人剥削人的旧世界,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新世界,要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天下广大贫苦人民的队伍,是帮助贫苦人民打天下的,要和这个社会的地主阶层和不愿变革的顽固势力作斗争,实现我们红军的政治主张。班长点头说“嗯!是!就是这个意思。”

  两三天时间,贺家俩兄弟感受到这个集体的温暖,感受到新老战士(以后称战友)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平等关系,这确实和好多地方不一样。贺家俩兄弟清楚的记着,他们在村内、在煤窑上干活都有人欺负人的现象。村内的地主恶霸常常欺负他们;初到煤窑上干活的窑工,时间长的要欺负新来的,个子高、力气大的要欺负个子矮、力气小的窑工,要先让高个子吃饭,要给力气大的端洗脚水,不能和窑工头头争夺成果,有些事情要主动让一让,否则是要挨揍的。这种情况池窑户的煤窑上好一些,池老板是个列外,心地善良,发现这种人欺负人的现象就被池窑户及时制止了,红军这儿确实是是人人平等,大家共同吃饭,共同打仗,相互帮助,没有人欺负人的现象。在听听这些战友们说自己的身世,家庭情况,贺家俩兄弟都觉得和他们一样,是种地的农民,或者是做苦力的,这些人可是真正的同志啊!可有时又看到红军内戴眼镜的文化人,听到红军中也有“家有百亩良田”的富裕子弟,这就让贺家兄弟不理解了,他们“革命”又是为啥?在“革”谁的“命”?

  贺家兄弟俩还听说了红军中还有富贵人家的少爷参加红军的新鲜事哩:说现在红军中有一名副营长,他不是什么泥腿子,是出生于当地有名的大地主大官僚之家的公子,五代书香门第。他的祖父在清朝时是翰林,当过知府;他的父亲当过省议会议长。家里有钱有势,从小就过着富足安稳的日子,当着阔少爷。但是,他懂事后,却不愿像上一辈那样去读书,“舞文弄墨”,他先是去了冯玉祥的军校,之后回到老家,于1933年参加红军,去“舞刀弄枪”。这时他才16岁。他为什么要背叛自己的家庭去参加红军呢?他解释说:“我虽然出身封建地主家庭,但祖父曾参加过同盟会,父亲倾向新潮思想,从小受革命思想影响较深。我本人初中毕业后进入西北军校学习时,也接受了社会主义教育,那时就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胜利。”听听,他人虽小,却有远大的眼光和信念,可见他还真不是一般的人。

  少爷来参加红军!立即在当地引起巨大轰动,乡亲们奇怪,红军战士也半信半疑。红军军团政委对他说:“你是富家公子,来参加我们红军,好啊!说明人心所向!”并且对他说:“你来参加红军,我们很欢迎。但是,你得准备吃苦,要准备打仗。”

  “我就是为打仗而来的!”他回答。现在这位富家少爷因军功而升为副营长。

  贺家兄弟俩还听说了西路军中有好几位女红军,她们都是书香门第出生的女孩子,大多物质生活殷实,不像下层妇女那样缺吃少穿的,她们大多读过一些书,能识文断字,属于妇女中的上层。也正因为她们大多受过一定的教育,所以她们较一般妇女更为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对共产党共产主义事业较为认知崇尚,相对来说也更能深明大义地走出封建家庭,投入革命的汹涌浪潮之中。女红军中有很多这样深明大义的女子,这些女性为了革命,为了民族的解放,加入了红军队伍,走上了革命道路。

  通过这些现象,贺家兄弟俩对“革命”一词有所认识和感悟,看来革命不单单是穷苦人民的事,是一场大的社会变革,目的是要人人平等。想一想池窑户也是富裕人家,对待窑工们却很好,不克扣窑工,支持共产党红军,贺家俩兄弟对红军内的“奇怪”现象也就理解了。

  “呯、呯、呯、.……呯呯。”,这三天贺家俩兄弟睡到晚上,不时的能听到枪声。战友们都接受了任务,出去打仗去了,独留他们俩在房内。班长临走时安排“我们其他人都走,你们两位新兵没有打仗经验,枪法还没练准呢,你们就不去了。”说心里话,刚参军就去上战场,贺家兄弟俩还真有些怕,班长短短的几句话让他们体会到红军战友对新兵的照顾,他们内心感到暖暖的。几个小时后,外出打战的战友们归来了,但战士们脸上却没有笑容,拖着疲惫的身子睡下了,两位战士眼角还挂着泪痕,贺家俩兄弟看到大家脸色不对,也不敢问,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看到两位战友没有回来。班长沉默了一阵,取过没有归来的两位战友的行李,从行李内取出两套军服来,发给他们俩每人一套,班长目光迟滞,声音低沉地说:“他们两人牺牲了,这是发给他们的新军装,他们舍不得穿,现在用不上了,就给你们穿吧。”

  几天来白天黑夜的枪声不断,马匪在一波又一波的向红军发起进攻,起初三天听到枪声贺家兄弟俩都很担心,现在也习惯了。他们看到红军吃住都在老百姓家中,和老百姓关系融洽,说明老百姓是支持红军的。今年冬天很冷,晚上在外面冻得受不了,有些红军的手上、脚上都有了冻疮。老百姓每家都腾出一两间有热炕的房子让红军住。吃饭前两天吃面条,炒菜馒头,贺家兄弟俩觉得红军的饭菜比他们家好,比煤窑上的好。这两天不行,是把小麦、豆类放在一起煮着吃的。打战时期,他们没时间、来不及把小麦磨成面粉做面条,遇到战事紧急时,还有挨饿没饭吃的时候,这就是红军的生活。

  体会了几天红军生活,贺志坚对贺志勇说:“看,村民们多支持红军啊,红军是我们真正的‘同志’,我贺志坚是有国恨家仇的人,这样的队伍再苦再累我也跟定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打几个西洞堡那样的漂亮仗,红军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嗯!嗯!”贺志勇点头称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