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十五章谈论严党

书名:锦衣豪雄本章字数:3105

  沈科的故事开始于嘉靖二十九年的六月,那一年俺达带兵入寇大同,大同总兵张达战死,首辅严嵩推荐了仇鸾继任大同总兵,不过仇鸾虽为名将之后,可却是个胆怯将军,他在大同不但没有整军备战,反倒是想法子贿赂俺达,让其退兵。

  “这些事情,我当时不知道,朝廷上下也都以为仇鸾刚刚接手大同防务,才让俺达二次入寇。”

  沈科的思绪又回到了六年前,那年七月,俺达再次入寇,绕过大同之后,直接攻破了蓟州,破墙入关到达昌平后,沿着密云、怀柔等地一路烧杀抢掠,直抵京师城下。

  “你知道么,当时整个京师号称京营十四万人马,但真正在册的军士不过五万人,而其中真正能作战的选锋只有两万不到。”

  听着沈科的讲述,林河才知道嘉靖二十九年俺达的入寇,对于京师附近的平民百姓来说是一场何等劫难,先是被套虏一通烧杀抢掠,再被打了败仗的官军洗劫,数十万京畿附近的百姓遭难。

  “当时俺达要求入贡,这不过是个好听的说法,咱们那位严首辅倒是有办法,打算让俺达抢个够,说到时候套虏自然会退去。”

  说到严嵩,沈科一脸的愤恨,自从夏严这位前首辅被严党构陷,下狱处死后,国事便每况愈下,俺达入寇之时,整个朝廷上下居然束手无策。

  沈科出使套虏大营,是和礼部的人一块去的,当时礼部尚书徐阶拿着俺达的贡书里没有蒙文的漏洞,打算把套虏拖在北京城下,等勤王大军集结后,再反攻套虏。

  “我当时去套虏大营,就是负责观察套虏的士气武备。”

  在套虏大营,沈科天天和那些套虏喝酒,从他们那里探听虚实,狂饮了三天三夜,他在酒桌上喝服气了套虏,也喝得吐了血。

  “回到京师之后,我本以为朝廷会趁套虏锐气已失之时出战,即便不能大胜,至少也不能让套虏那么轻易地北归。”

  看着原本儒雅的沈科面孔变得扭曲,林河能够理解他心中的那种怨恨,一心报国在套虏大营和仇敌虚与委蛇,赔笑喝酒喝得吐了血才打探清楚了套虏的虚实,结果最后勤王大军却依然按兵不动,眼睁睁看着套虏满载而归,扬长而去。

  接过林河倒满的酒杯,沈科一饮而尽,当年他的上司兵部尚书丁汝夔听了严嵩的话,让勤王大军按兵不动没有出战,最后被下狱处决,死时大喊,“嵩贼误我。”他那时不但没有悲伤,只是感到快意。

  “林兄弟,你觉得当年若是勤王大军出战,会如何?”

  放下酒杯,沈科看向了林河,六年时间过去,朝廷上下似乎都已经忘记了当年的庚戍之变,只有他每次回想,仍旧心有不甘。

  “将相无能,就算套虏锐气已失,勤王大军出战,只恐怕也未必能取胜,反倒会让朝廷最后一点的遮羞布都被撕去。”

  林河的语调冰冷,他说出的话让充满期待的沈科瞬息间变得沉默死寂。

  “其实沈兄心里一直都知道不是吗,严首辅确实是奸贼,可他的做法并没有错。”

  林河向来不认为严嵩是后世人口中所说的无能之辈,庚戍之变换任何人当首辅,最后做的决定都不会和严嵩有半分差别。

  “自正德以来,天下承平日久,皇上修道不问政事,军备松弛,京营都不堪一战,从各地调来的勤王大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仓促出战,万一战败又当如何?”

  林河看着颓然的沈科,依然是很冷静地分析道,大明这些年的问题不是出在严嵩和严党身上,而是在放任这一切的皇帝身上。

  “这么多年来一直自欺欺人,倒是让林兄弟见笑了。”

  沈科猛地抬起了头,目光灼然地盯着林河,这个少年给他的感官很奇特,明明这么小的年纪,看问题却像是在官场搏杀了几十年的老辣官僚,一针见血。

  “莫谈国事,还是喝酒吧!”

  林河举杯道,在他看来,沈科辞官是正确的选择,像他这种人继续留在京师,迟早有一天会死在自己的正直上。

  “莫谈国事,是啊!”

  沈科感慨了一声,和林河一起喝起了酒,接下来他忽地发现这个少年似乎很会说话,他总是能恰到好处的把话题转到其他地方,让两人之间的相处不会太冷场。

  更多的时候,还是沈科在说,说他少年时候的事情,过去的事情,又或是这府城里的事情。

  “这个少年,是个妖孽。”

  沈科在心里有了判断,不过与他而言,妖孽并非什么贬义词,只是他想不到更好的形容词来描绘林河。

  如果让沈科非要找一个人来类比这个少年,那么当年少年时就名躁山阴的徐渭就是最好的例子,只不过徐渭年少轻狂,他的才华或许胜过这个少年,但说到做人这种世情学问,即便是现在的徐渭也依然差的太远。

  不知不觉间,两人谈到了如今的倭乱,对见过套虏数万骑兵肆虐京师的沈科来说,倭寇虽然凶残,但却仍然不值一提,在他看来倭乱不过是癣疥之疾,被剿灭是迟早的事情。

  “沈兄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对于沈科的想法,林河不以为意,倭乱的爆发,说穿了其实是那些海商武装对抗江南的官绅罢了,而受害的却是江南的普通百姓。

  “哦,林兄弟有何高见?”

  沈科没有小瞧林河,虽然没有功名,也没有官职,但他发现林河似乎对整个朝廷整个天下都很熟悉,甚至于有种了如指掌的感觉。

  “高见谈不上,只不过是我平时里所思的一点想法罢了。”

  林河已经知道了沈科的官职,府学的学正官,这是个清贵的职位,要说实权并不大,但关键在于沈科是进士出身,和知府关系还不错,甚至连如今的浙江巡抚胡宗宪那里也说得上话,这对他而言就是值得经营的门路。

  “如今所谓的倭寇,里面的真倭只怕连十之三都没有,倭寇里的头目汪直之辈,都是昔日纵横海上的海商罢了,这些人当年只怕还是江南的官绅扶起来的,为的乃是海上经营的暴利。”

  林河一边说,一边比划着道,“大海风浪无常,能在海上跑商的,不是心志坚毅之辈,就是桀骜不驯之徒,这些人弱小之时,尚能做江南官绅的门下走狗,可是等他们获利日厚,手下船只人马充足时,必然不甘。”

  “我听说汪直声称,他所求者不过是希望朝廷开海禁罢了。”

  林河的话语让沈科思索起来,这里面有些事情不是什么秘密,朝廷的海禁在江南本来就是个笑话,所谓的海禁只是禁止民间走私,而官商勾结的海上走私却是明目张胆,倭乱爆发之前,当时浙江巡抚朱纨厉行禁海之策,最后下场如何,还不是被江南官绅给构陷下狱。

  “当然所谓请朝廷开海禁,只不过是汪直的幌子罢了,他真正所求的乃是日本入贡国朝的特权。”林河见沈科已经被自己带入节奏,顺势说起了当年在宁波的争贡之役,“嘉靖二年,日本细川氏和大内氏因为勘合真伪之辩而互相杀戮,更是祸及当地百姓,从那之后朝廷便裁了闽、浙两处市舶司,更是中断了日本的入贡。”

  “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吗?”

  沈科虽然知道当年的争贡之役,但是他想不到这其中的联系。

  “沈兄可知,日本派使节来国朝入贡,实际乃是来做生意的,而他们一次入贡,从国朝购买的货物回到日本贩售,可获利二十余倍,所以在国朝中断日本入贡前,朝廷发给日本的勘合在日本国内往往为其大名所争抢。”

  “国朝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就是泼天的富贵,争贡之役后,国朝断了日本的入贡,其中获利最大的便是江南走私的官绅海商,只不过汪直之流如今反噬其主罢了。”在林河看来,汪直徐海这些朝廷口中的倭寇巨匪,只不过是一群武装海商罢了,偶尔兼职海盗,尤其是汪直,这个人心很大。

  “汪直在海上走私那么多年,如今隐隐为倭寇之首,只怕在江南地面上的势力也不小,不然的话怎么可能屡次避实就虚,攻掠州府。”

  “这海上走私,其中获利就是金山银山,没有汪直,也会有张直李直,朝廷如果以为能把汪直徐海之流剿灭,便能彻底根除倭乱,恐怕未必。”

  “沈兄,在下已经有几分醉意,该告辞了。”

  有的时候,话不能说得太尽,恰到好处给人留点遐想空间才再好不过,林河饮下一杯酒后,起身告辞道。

  “林兄弟,这便要走了吗?”

  沈科有北人的豪迈,他虽然想留下林河继续说话,可是见林河脸上去意甚诀,也就没有再勉强,只是一路相送到了府邸门口,这时候自有下人带着沈炼在那里等候。

  临别前,林河犹豫了一下,还是朝沈科道,“沈兄,你我交浅言深,我多嘴一句,有些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我今日所言,就当是一场谈话,不必多想。”

  林河说完,便带着沈炼,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只留下沈科一人在那里皱眉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