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陈芸的大哥
“我还是不去了,再说你不是去搬货吗?你先忙!”
没有继续理会刘国涛,陈芸侧开身便绕过两步从右边朝着杨铭更了过来。
拿了饭盒,就准备朝陈芸家里走,因为是厂区而且路也不远自然就不适合再骑自行车了,所以杨铭便自告奋勇的推着自行车,而陈芸却是小脸通红的拿着饭盒跟在旁边。
“陈芸,咱们厂子里还可以批发鞋出去零售吗?”走在厂区的煤炭渣铺成的路上,杨铭不禁有些纳闷。
据杨铭的了解,军用胶鞋一直就是抢手货,而且现在还是计划经济的大环境,即便是厂里边有一些做多的库存,可是也不应该让刘国涛他们几个临时工去倒腾啊。
毕竟这东西只要拿出去就是钱,虽然厂部的领导们处于身份原因不可能自己拿出去出售,但是谁家没有一两个亲戚?所以说,这样的好事应该不会论道他们几个才是。
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好像陈友亮他们一伙人不仅仅打开了市场,而且从刘国涛的口气中杨铭甚至能听出他们还有不少货的样子,这无疑让他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厂子里的鞋全是部队下的订单,就算有多余的也是由供应科处理的,我哥他们那是自己做的鞋!”
看着杨铭疑惑不解的样子,陈芸小声解释道:“咱们生产大货的时候每个车间都会有不少的边角料,我哥他们就是收集的这些材料让人帮忙重新做的。只不过像鞋面这些大多都有不少的接头,不太好看,不过我哥他们卖的也不贵只有一般普通军胶一半的钱!”
“哦!”杨铭这才恍然大悟。
他刚才还想着,这陈友亮几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军胶卖呢,现在听陈芸这么一解释他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感情这几个家伙靠着鞋厂吃鞋呢!
第13章临时工与正式工的区别
事实上其实在厂职工利用工厂的边角料、废料做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隐性的福利。
毕竟国家不是提倡说我们要以厂为家嘛,既然厂子都是自己的家了,那么废物利用一下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更何况大家伙都是老鞋匠,做了一辈子鞋别人都能穿轮到自己当然也能穿,只不过别人需要用钱买,而鞋厂的工人师傅们则是自己动手。
像陈友亮这样拿一点儿边角料做点鞋出来卖的情况并不罕见,严格上来说就是工人们捞取外快的一种途径,只不过一般大多都只是做个三五双换点钱贴补家用而已。
而陈友亮他们几个显然就做的有些大了,整口袋的弄显然已经把这种小福利当成了工作,在杨铭看来也许现在还没人说什么,可是只要时间一长,绝对是不可能做下去的。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实际上对于工人来说大家的工资都差不多,可是一个个当牛做马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月,结果还没人家几个小青年赚的一半,任凭谁心里也想不过去。
并且对于厂子里来说,一个工人弄个三五双的材料还在理解的范围之内,可是你特么成批量的弄哪怕只是废料那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出于这样的原因,厂子里的领导自然不会不管,而结果就是这门生意做不下去。
在前往陈勇军家的过程中,杨铭也稍微的向陈芸打听了一下陈友亮他们的情况,结果和他所想象的还真差不多,不过其中却还是有一部分情况和他预料的不一样。
原来陈友亮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产自销,相反的来说更像是集体合作的这样一个方式。
因为工人师傅们的工种不同,所以他们每一个人的分工就不一样,而制鞋本来就是一个工序十分复杂的产业,通过一个人是非常难自行完全生产出来的。
所以他们就联合了一些厂里的想要赚一点儿外快的工人子弟来进行组织生产,然后将成品鞋通过在菜市场或者一些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售卖。
而这样的方式姑且不说是不是侵占了厂子里的利益,但是确实让他们手里有了一些闲钱。
杨铭自然是看不上这点小钱的,他所感兴趣的是陈友亮居然想到了利用手里有限的资源来创造利益的想法。
要知道就在今天的时候,邓公南巡讲话的时候就已经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从而带动共同富裕,所以说从这一点来看现在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以前的所谓做生意就是资本主义的论调已经完全被消灭了。
所以在杨铭的想法中,陈芸的大哥陈友亮虽然做鞋的技术可能不怎么样,但是头脑绝对非常灵活,还真是一个做生意的好料子。
庆军厂的住宅区并不远,很快两人便有说有笑的来到了江家门口。
一进门杨铭就看见坐在木椅上的陈勇军。
“陈叔!”
“恩,小毅过来啦!”陈勇军抬起头,看见是杨铭,笑道:“今天上了半天班感觉怎么样?”
“还好,到是让陈叔你费心了!”杨铭客气道。
“我操了哪门子心?还是你自己有本事!”说到这儿陈勇军就不由得感叹起来,对杨铭赞叹道:“上班第一天就帮着厂里解决了连技术科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还直接转正,要是你爹知道了那还不高兴死啊!”
说到这儿,陈勇军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又问道:“对了,你有没有把这个好消息通知家里?”
临时工转正绝对是大事,不仅代表着从此以后正式的捧上了铁饭碗,而且还能提前足足半年拿到正式工的工资,这就是一个地位的变化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