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高于市价
柴满山第二天一早挑了水又挑了粪,回来的时候坐在房间里半晌没出来。
万氏走进去看时,却见他在擦泪。
“娘……”看着娘进来了,柴满山有点伤心。
“你不能这样子。”不用问万氏也知道原因:“她走了是她没有福气,你还要过日子,你这样走一趟流一次泪,真要气出个好歹来两个孩子谁替你管?”
柴满山继续抹泪。
“你爹走得早,他就埋在我们后门,我要像你一样天天哭天天气,你们三兄弟能长大成人?”万氏现身说法:“我一个女人,还不是一样将你们拉扯长大了,难不成我就不过日子了。我有时候还想着很伤心呢,他倒是走了,将一摊子烂摊子丢给了我……”
柴雨晴听着房间里的劝说紧紧的咬着嘴唇,爸爸每经过一次妈妈的坟前就伤心难过一次,这样下去确实不是办法。
经过了阿婆的劝说,爸爸红着眼眶走出来吃早饭了。
吃完饭,要去赶个场,卖掉家里的二十个鸡蛋还要买一些年货。
爸爸出门时,柴雨晴再次撵出去说让买小水桶。
每一个小孩子都有接到赶场的爸妈回来翻背篼的习惯。
柴雨林没有翻到糖什么的,因为她看到了小水桶。
好奇的提了出来就要去挑水。
“古井太深了,只能在沙井挑。”万氏不放心,特意叮嘱道。
小小的人儿挑着两个小水桶晃呀晃的,看起来又可怜又好笑。
下午大半天的时间,柴雨林都在挑水。
奇怪的是,姐姐没有和她抢。
“今天你挑,明天我挑。”柴雨晴笑了笑:“天天都要用水的,又不是图新鲜。”
上辈子买回水桶的前两天还打了架。
这时候的她再不是当年幼稚的柴雨晴,挑水也不是图一时的兴趣,她是想要真正的承担起家庭的重任。
柴雨晴记得很清楚,姐妹俩打架,妹妹不服气,抓了水瓢跟着追,追不上就用水瓢掷,一个铁水瓢砸在了水沟里摔碎了,阿婆连忙又走路上街去买一个。
晚上的时候,柴雨晴做着寒假作业,柴雨林在一旁捣乱。
“你也写字吧。”这个妹妹,上辈子是在四年级的时候就辍了学,没有读书的她吃尽了苦头。看她在那儿折腾,柴雨晴将自己用过的本子翻了过来,递给她一支铅笔:“来,先写一、二、三,明年你就要上一册了”
这个家庭根本承担不起幼儿园的学费,在上小学之前的日子都是在家里混的。
柴雨林接过去胡乱的画了几下就失去了耐心,跑到了齐麻线的阿婆面前。
对了,麻线好像可以卖钱。
“好的能卖两块多一两。”阿婆告诉柴雨晴:“我齐了三两了,等齐到够你学费的时候就去卖。”
柴雨晴决定自己的学费自己赚。
齐麻线,就是将一片麻划成若干细小的丝,再一丝丝的串起来。
麻布,又称夏布,是这个棠香镇的特产。
柴雨晴要齐麻线,万氏全当她是搞来玩。
只是,没料到她会这么认真,而且,齐的麻线很细很均匀,一些黑头发黄的地方,她也会用指甲削得干干净净的。
这样的麻线简直可以当一等品来卖。
“只想着你是搞来玩,还想着齐好了混着我的卖,如今看来,你的得单独卖了。”万氏一边绾着麻团一边道:“这孩子真是心灵手巧啊。”
柴雨晴是认真的做,每一天要煮饭要挑水要扫地,还要做作业,空下来就齐麻线。
到过年的时候,已经齐了半斤了。
“明天是赶场天,我们去卖麻线。”万氏对柴雨晴道:“卖了钱给你买粑粑。”
买粑粑不过是逗小孩子玩的。
不过,柴雨晴很想看看自己的第一桶金是不是就这样赚来的。
打着火把去赶场,这是上辈子的柴雨晴没有看过的场面。
而且,不止她和阿婆,还有邻居家的黄大娘,越往街上走越多的老婆婆,好些都还认识,大家一起说着麻线的价格。
“昨场天涨了一点点。”有人小声说道:“估计是快过年了,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做,齐的人少了,所以价格就高了一点。”
“齐的人可不少,只是买的人多吧。”有人道:“不信你去街上看。”
柴雨晴就是抱着去街上看的心态来的。
到街上的时候,天才刚蒙蒙亮。
整整大半条街,站着黑压压长长的队伍,无一例外,每一个人手中都提着自己的麻团,有两个的,有三五个的。
柴雨晴也提着自己的成绩站在一群老太婆中间。
“这是你齐的?”有人上前看了一眼柴雨晴的麻线,并且动手要翻。
“别翻烂了,这孩子的麻线齐的好。”万氏见状连忙道:“她眼睛好,齐的细,又白白净净的,我的都赶不上呢?”
“呵呵,老婆婆,我就看着很白呢,怎么卖?”麻线贩子问道。
“三块。”柴雨晴没等阿婆开口就说道:“少了三块我不卖。”
这可是她辛辛苦苦齐了二十天才有的半斤麻线,她算过了,卖三块钱一两的话刚好够十五块钱的学费。
“贵了。”麻线贩子摇头道:“通街最好也就二块六,卖不了三块的。”
不对啊,不是说才涨了价吗?
柴雨晴坚持不卖。
万氏和黄大娘的麻线分别以二块四和二块五的价格成交了,就余下柴雨晴的还提在手上。
问的人不少,都达不到她的心理价位。
“要不,咱卖二块八?”万氏见天已经大亮了,麻市就要收场了:“高了确实卖不出去的。”
“我想卖三块。”柴雨晴倔强的说道:“总有识货的人。”
最先买的那个贩子已经回来问过第二次了,价格还到了二块八一两。
“这么细这么白,二块多确实亏了点。”黄大娘也说道:“要不,再等等看。”
“小姑娘,想好没有,二块八卖不卖?”第三次,贩子回来了。
“不卖!”柴雨晴这次是真的扛上了:“大不了我拿回家,等那些下乡的人来买。”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倔呢。”贩子一边伸手接过她手中的麻团一边道:“三块就三块吧,多给你两毛你也好买本子。”
小小孩子的麻线卖出了全市最高价,大家都觉得这孩子真能干。
棠香镇男女老少都齐麻线换零用钱,柴雨晴对此是深信不疑了,二十多天的努力换回了学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