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35节扩张
35、扩张
张曼丽药店的员工在小县城里很受欢迎。陆续的年轻人都谈起了朋友。有的家就在本地,这部分员工相对来说更稳定。张曼丽不担心员工流失的问题,但有接近一半的员工是外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面临着结婚、生子。再说云南人是家乡宝,在他们的认知力,哪也没有自己的家乡好。你问一个纯粹的云南人,北京好还是昆明好,他一定会说昆明好。你再问她昆明好还是你们县好,他一定会说他们家乡的县城好。
张曼丽是一个很重情的人,在她的心里,这些从校门出来就跟着她创业的姑娘小伙子们,都是家人一样的存在。为了这部分员工的情感需求,张曼丽开始考虑向外扩张。
这个想法的逐渐成熟到最后确定,得感谢九分店的店长江绣花。江绣花家是外县的,在大学里谈了男朋友王海洋。两个人一起跟着张曼丽来到了无量县城。一待就是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双方父母都希望他们回到家乡安家,守在父母身边。两个人也想回到家乡又舍不得张曼丽。舍不得张曼丽为他们营造的工作氛围。张曼丽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老板。她像一只老母鸡一样护着她的员工,遇事总会从他们的立场出发,为他们着想。
有一天江绣花和王海洋一起来找张曼丽,建议张曼丽去他们家乡开分店。三个人说了很久,江绣花甚至搂着张曼丽撒娇。张曼丽能感觉得到她二人的矛盾心里。在张曼丽答应他们二人会认真考虑的时候,他们二人才欢欢喜喜的走了。
张曼丽带上陈哲义又出发了。这次是去州里,张曼丽计划在全州每个县都建一个总店,负责本县的业务,再向各个乡镇辐射。在州里建本部,在州里各个主要街道都开设百草堂药店。迈出这一步,张曼丽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本来她和李兴福老板签订的合同,就是她负责这一个地区的药材种植和药店的开设以及药店的铺货。但张曼丽是一个谨慎的人,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她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她本来想守着一个小县城的业务,过几年安安稳稳的日子。就是要扩张,也慢慢来。但是这些年轻的姑娘们小伙子们面临着的实际问题她不得不考虑,她不舍得这些姑娘、小伙子们离她而去,她不舍得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第1批员工,因为各种原因离她而去。所以为了这些员工她必须尽快扩张。这时候的她体会到了,浅水不养大鱼的道理,如果她这一池子水浅了。不利于这些员工的成长,不利于这些年轻人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对未来的考量。那么这些人终将是会离她而去。所以形式逼着她成长,逼着她不断的壮大自己的事业。
陈哲义开着车带着张曼丽在市里游逛了几天,看市里正在搞开发,大力卖地呢。张曼丽在市开发区买了两亩地,打算建百草堂本部 ,集仓储、转运于一体。
这天张曼丽和陈哲义开着车在街上转,看到一张车很像阿县长的车,张曼丽就给阿县长打了一个电话说:“阿县长,我好像看见你的车了,你猜我在哪里?”
阿县长就说:’我来市里开会了,你竟然看见我的车,那肯定你也在市里。”
张曼丽说:“晚上我请你吃饭呗,是吃饭还是要去唱歌?”
阿县长就说:“晚上市里有安排。晚上市委书记会来,你也一起过来呗,我介绍你和市委书记认识。我把地址发给你,你自己带车过来。”
张曼丽愉快的说:“好嘞,晚上见。”
晚上张曼丽带着陈哲义来到了吃饭的地点。阿县长对市委书记说:“书记,这个是我们县的女企业家。别看她人年轻,很能干的。她在我们县山区投资了药材种植基地。在整个县城开设了几十家药店。”
书记握着张曼丽的手说:“欢迎你到我们这里来投资啊。”
市委书记对在山区种植药材这一块很感兴趣,详细的问了张曼丽种植的过程,种植的要求。以及还能不能在全市铺开,在别的县也开辟药材种植基地。在全市多搞几个药材种植基地。
书记的话真是问到了张曼丽的心坎上了。张曼丽详细的介绍了自己的整体规划。
张曼丽说:“我打算两条腿走路。第一,在市里建百草堂药店本部。在每一个县的县城都建一个分店。然后辐射到每个县的各个乡镇。在每一个县的乡镇都把药店开起来。第二,就是在全市铺开把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书记,市里能给我们什么优惠政策吗?我们这样的企业,这样的规模市里能有什么政策倾斜吗?”
书记问阿县长:“你们县里上是怎么操作的?”
阿县长说:“药材种植这一块,我们是无偿划拨土地给她们,她们采用的模式是公司加农户。药材种植基地基本上都是在山区,不占用耕地,不占用农田。”
书记高兴的说:“这个项目好,这是一个阳光项目。做好了公司能挣钱。农民能增加收入。政府也有了很好的扶持方向。这是一个政府、农户、商家共赢的项目。”
张曼丽说:“我们的药材基地远离城镇,远离人群,不占用耕地,不占用水田。我们这样的项目,做成了能带动一方的老百姓脱贫致富。也能将住得很分散的,单家独户的山民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群落。也有利于政府对山民的管理。我想知道政府能给我们多大的扶持力度?
书记说:“张总请放心,只要是对老百姓有利的,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的,能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项目,市里都会大力扶持,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第2天下午在市委书记办公厅的小会议室召开了联席会议。主要内容还是招商引资。参会的有:市长、市招商局局长、市税务局局长、市土地局局长、市规划局局长。本市各县县长,以及十几个商户老板。张曼丽带着陈哲义参加了会议。会上张曼丽就记住了坐在她旁边的一个台湾商人,也姓张,他到大陆来考察了许多地方,他最后决定到普洱来种植大树木瓜。
会上市委书记专门点了张曼丽的名字,问张总:“药材基地的建设,能不能尽快在全市铺开?只要环境适宜的乡镇都可以去建药材基地。市里可以给予资金扶持。山地无偿提供给公司。在税收方面也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
张曼丽心动了问“市里能给多少钱?”
市委书记笑着说“这个市里有扶持政策的,一百万打底。”
张曼丽说“好。我们就听从领导的号召,尽快抽调技术人员到各个县去做实地考察。争取早日将考察结果报上来,尽快做出详尽的实施规划。”
张曼丽想了想又说“我计划在市里建百草堂本部,需要土地,市里能不能给些优惠政策?
书记说“这个我现在不能回答你,你回去做一个总体规划,拿出可行性方案来。报到市里,我们要再开会讨论。”
会后市里安排了招待饭。饭后市里安排各位商家、老板住进了市委招待所。晚上又安排去唱歌,一个也不能少。
三个月后张曼丽拿出了可行性报告。市里奖励资金一百万也到了公司账户。当然市审计局派专人督查资金使用动向。
张曼丽和陈哲义的关系也磕磕碰碰的维持着。分手陈哲义是不同意的。用他自己的说法他是爱张曼丽的,一心一意的爱着。张曼丽却觉得陈哲义是矛盾的。生活上他对曼丽体贴照顾,平日里也很细心。到了床上两个人有时能琴瑟和鸣,身心愉悦。这样的时候张曼丽就觉得人生再无所求,就这样也好。一个人有事业,有亲人,有爱自己的男人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但这样的时候不是很多,他们第一天晚上上床的情景经常重现。陈哲义时不时的就发疯,不知是那一句话,不知是那一个表情、动作惹到他了。或者他又想起了什么,两个人就会闹得不欢而散。张曼丽苦不堪言。
张曼丽提出分手,陈哲义又是道歉,又是保证。有时候还哭的很伤心。张曼丽真真是无可奈何。
张曼丽对陈哲民的感情很纯粹。就是两个年轻男女被对方吸引双向奔赴的过程。张曼丽运气好,遇上了性格开朗,阳光帅气,胸怀坦荡的陈哲民。用通俗的话说,陈哲民属于对男女之间的事醒事晚的。他一醒事就爱上了曼丽。在陈哲民眼里曼丽样样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