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伏狮结良缘2
又有岩泉上寺。余居下寺,赴上寺一路石级,两旁密树,浓荫蔽天。即当正午,亦日光微露而已。常有松鼠一群,在树叶上上下跳跃,一路抬头皆可见,亦一奇景。上寺已成一道士院,有池石之胜。院旁一亭,备游人品茶之所。亭四围矮墙有靠背可坐,更适眺瞩。余常喜坐亭中,游人绝少,每在此写稿,半日始返。院中一道一仆,道士号静庵,极清雅。余至,必命仆泡佳茗。余告其与北平大儒王国维同名,道士谓知之,并云亦爱读其诗词。随口诵一两首,其不俗如是。告余彼乃广西人,八岁随其家逃荒来此,及家人归,留之道院中,至今未离。静庵道士嗜鸦片烟,必选精品自熬煮,屡强余一尝。余十七岁暑,犯伤寒病,几不起。病愈卧床,余一叔父每夜必携鸦片来,自烧烟泡,命吸。谓,可长精力。此事相距已二十八年,犹能回忆。然终婉拒不敢尝。道士又言,岁春新谷初收,又有黄豆,彼必赴附近一市区收购若干,放置楼上顶屋中。入夏价涨,商人来购去,一年生计尽赖此。先生出款少许,当代买代卖,不费一些心力。在我亦不加劳累,而先生坐增收入,曷不一试。余亦婉拒。道士又言,此间习俗收养女,只在农村中择少女年十三四聪慧者,价不贵,可供洒扫洗涤烹饪一切家务。及其长,可纳为妾室,否则备小款代为出嫁。先生倘全家来,能在此山长住,当一切为先生代谋。其仆亦亲切近人。余遂于后半年迁居上泉寺。道士特辟出楼上为余居,自寝楼下。张妈亦随来照顾,但仍留居下泉寺,晨来夕去。院中有一白兰花树,极高大,春季花开清香四溢。道士采摘赴火车站,有人贩卖去昆明。张妈以瓶插花置余书桌上,其味浓郁醉人。楼下阶前流泉,围砌两小潭蓄之。潭径皆两尺许,清泉映白瓷,莹洁可爱。张妈以中晚两餐蔬菜浸其中,临时取用,味更鲜美。张妈言,先生长住山上,彼必奉侍不辍。若先生他去,彼愿在山上觅一地,筑一小庵,为尼姑终身。余在上寺心情较下寺更愉快。尽日操笔,《史纲》一稿,乃幸终于一年内完成。回思当年生活亦真如在仙境也。抗战胜利后,余重来昆明,每念岩泉上寺,乃偕友特访之。知曾驻军队,情形大非旧况。闻张妈已去昆明,询得其主人家地址,返昆明后求未获。静庵道士亦穷苦,闻仅赖白兰花度日。余去,适彼离寺,亦未遇及。人生乍变,良可嗟叹。最近余在香港晤伟长侄,告余彼夫妇近赴昆明,特去宜良访上下寺。均已被乡民撤除。仅道旁尚留有石碑数处,约略可想见其遗址。余闻之,不胜怅然。
——钱穆(民国·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锣之后。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钱穆先生笔下的张妈,据大村李红星老师说,小时侯听奶奶讲,“张妈是独人,在翠峰庵帮工吃住,岩泉寺的老和尚介绍张妈到岩泉寺煮饭。”故大村的老人常说:“大村的张妈帮岩泉寺的老教授煮饭。”张妈经常到附近的村中收鸡蛋、疏菜等食材。老教授走后,张妈到外地帮工。解放后,张妈到桃花村落户。
卷泉奇石刻简介
毕光能
文字内容:飞霞流云
作者:张旭【唐】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简介:草书摹刻,每字高1.5米,宽1米,依石势镌刻,高低错落有致,横贯崖际十数米,体制宏伟壮观,神采飞动,艺术价值极高。
伏狮结良缘
文字内容:岩涌香泉
民国壬申秋八月 邓川 朱文炳灿午题书作者:朱文炳【民国】字灿午,大理邓川人。
简介:楷书阴刻,结体宽博,用笔厚重,民国壬申即民国二十一(1932)年。
文字内容:崖泉叠翠
民国二十二年季春 华宁陶祯祥作者:陶祯祥【民国】华宁人。简介:行书,民国二十二(1933)年书。
文字内容:带雪松枝挂薜萝陆树堂 民国辛未孟秋月如镜居士郭昌描画垂石
作者:陆树堂【民国】字崇新,号养鹤居士,昆明人。诸生。擅书名,行草学阁帖。生平豪迈不羁,寄情诗酒。而性严正,乞书者非其人不应。工画竹,风竹尤饶气韵。
简介:草书,民国辛未即民国二十(1931)年,由郭昌(如镜居士)摹于石。
文字内容:宜山独秀
翁仁端 题
作 者:翁仁端(无考)简 介:行书。
文字内容:云闲 卧庐陈达
民国辛未番汝林、张映庚合刊
作者:陈达【清】云南宜良人,字卧庐,号雉山,亦称陈梅花。岁贡,品学兼优。工榜书,行楷俱佳。著《卧庐诗文集》,擅画梅,兼工人物。旧时以诗书画三绝名噪滇中,而尤以画梅为其所独擅。《宜良县志》传其人谓:“性爱梅,故精于画梅,信手挥洒,俱有逸致。画成,辄题诗其上,诗如画,书如诗。”陈达所绘梅花极多,宜良县内至今犹遗其真迹。
简介:行书,民国辛未即民国二十(1931)年,由番汝林、张映庚摹刻于石。
文字内容:史元修道长,号卧云,西蜀巴州人也,自幼出家于县城之真武观,后云游川、黔,遍历名山,有所得而归,清光绪初,复到岩泉寺修道,甘淡泊不茹荤,日食两餐,仅山肴野蔽而已,终岁赤足不着履,冬夏一内以为常,夜卧块石,虽口冬岩,寒不没念,得惟以苦,行为本,而尤以庄严佛像为心,倡导重建玉皇阁,保护森林古树古藤至今犹存,维持寺产、道众衣食,不致缺善,善画葡萄,大喜草木,每岁八月朔,岩泉□□,男女云集赴寺进香,道长避之后山石洞中,不轻与人相见,山居数十年,苦心修练,不履城市,不染俗尘,寿七十,饱而羽化,诚为道门中所罕有者。
四百三十八甲子了缘叟马云翔撰,邑人严需书,民国辛未仲夏徒孙吴理福率徒施宗林仝敬立刻石。
作者:马云翔【民国】
简介:此文介绍了史元修道长生平,到宜良岩泉寺的大体时间及事迹,非常难得。提者马云翔无考。书者严需。字庆氛,戈邑名门严氏中人,严廷中(秋槎)之曾孙,真草求家皆精,民目付曾任国民党某团某旅的军法处长,后在昆明嘴字为生。刻时间民国辛未为1931年。立者孙吴理为史元修道长徒孙。
文字内容:史元修道长遗像 徒孙吴理福敬刊
作者:吴理福【民国】
简介:此为史元修道长画像并题字,史元修情况同上。
文字内容:岩泉增辉 邑人黄士耕题书
作者:黄士耕【民国】姓黄名襄、字士耕。宜良庠生德高的季子。幼时随父之私塾读过经史,长助父教习童生。后转商,暇余留心当地诗联辑诵。继承父业,宣教化民,已熟祀礼、丧礼。侍亲孝命唯谨,父病危时,遵古人之训,割股奉之。1950年后,转工三十余载,遇艰困之际,遵父之命集存文珍字画未损,黄土耕善诗联。为昆明市楹联协会会员、宜良文联委员;也善书,学欧、米,自创沙笔、笔力苍劲、别具一格,昆明翠湖有“观鱼楼”、宜良城有“闲云”、“静观自在”、“飞霞流云”、雉岭风清”“气象万千”等匾额。
长子占魁,善书,乒坛有为;次子占元任教;女绍芬南滇乒坛健将。
简介:行书。此二石刻大体都成于1980年代左右,先有“剑池”,后几年有“岩泉增辉”。
文字内容:剑池
辛酉秋日
邑人黄士耕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