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17章 戏说邢台

书名:让岁月在记忆的长河里流淌本章字数:2441

                                                         戏说邢台

                                                      作者:侯占龙

       提起戏曲,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好像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似的,大概器是跟哪些老年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吧,老年人喜欢看戏、听戏还有说戏,甚至唱戏,所谓的票友就是从他们那拨人当中产生的,可以说戏和他们简直是可以划等号的了。

       在我儿时的记忆当中,关于戏曲的情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浓浓的戏曲情调,让我挥之不去。就是因为我从小就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可以说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所以跟奶奶的感情特别的深。奶奶这个人在我的印象当中,可是戏曲铁杆的粉儿,在我们十里八乡的社戏演出中,场场必到,而且兴趣特别的高涨。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邢台地区的农村,盛行着农闲时段演大戏的文化活动。在我的老家南和,整个城镇都流行着唱大戏的文化活动,当时有个新名词叫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当时这个口号我是不大懂的,所以没有多大的在意。反正在我的记忆中都是村村写大戏,户户请亲戚,民风民俗叫那个浓厚。我在这里猛的说到写大戏这个事儿来,一些年轻人可能有些懵圈儿,甚至产生异议。其实写大戏的意思就是准备唱戏的村里干部们,特意派人到附近剧团或演出单位预定戏曲公演事宜,约定好时间在自己的村庄里进行公演,费用由大队部支出。待写戏的人回来以后,便用大红表纸,以公告的形式,在三里五乡里进行张榜公布,为得是让更多的乡亲们都来自己的村庄里看戏听戏。这个形式可能是我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笔下社戏的雏形吧。

      就是在这个文化氛围当中,每到冬闲时刻,年幼的我便陪伴着奶奶来到姑姑家走亲戚看大戏。那个时候,我们村及周边村庄公演的大戏一般都是在村子主要的街道口或着临村闲置土地上搭建一个用席棚做顶的演出的台子。这样的演出台子一般都分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前台就是正式演出的场地,乐师们都分坐一旁,给正在演出的演员们伴奏。后台就是演员们上妆卸妆扮戏的地方,称之为后台。这个后台设有管理人员,他们负责闲杂人等不得随便进出。他们的管理尽管是十分严格,也挡不住我们这些好奇的顽童们趴着缝隙进行偷窥的目光。当我们被管理员发现以后,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被揪住耳朵,拉到一旁了事儿了。尽管他们采取这样的手段,也赶不走这些顽皮的孩子们,最后那些管理员们见毫无成效,就索性不在管束我们了,任我们偷窥。

       在戏曲公演的那段时间里,一般都是每天三场大戏,时间是上午、下午和晚上,每场戏开演之前,我们这些孩子便从家里搬来凳子和椅子还有蒲团(蒲墩)等座具,给家里大人占个地方儿,确保家里人能够舒服的欣赏着将要上演的大戏。等家里的大人到来了,戏台上响起锣鼓家伙点,这说明大戏马上就要开始了,也预示着我们的任务已经顺利完成了。

        大人们为了奖励我们的功劳,便从衣裳兜里摸起钱来,好大一阵子,才摸出出一毛、两毛的钱票来,递给我们,吩咐我们钱要一起花儿。我们几个孩童们一拿上钱儿,便一溜烟的跑了个没影儿了。没过多久,我们几个孩子的嘴里便叼着糖果儿,又一次的跑到唱戏的后台,趴在后台的缝隙出,瞄着眼睛,偷窥演员们上妆卸妆排队上场。管理们真的拿我们这帮孩子没有办法了,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我们把时光的时钟拨回到今天儿,就让这段儿时的幸福时光,在我那尘封的记忆里,滞留在一个不未认知的角落,慢慢的变成一只冬眠于此的蚕蛹,并且把自己结茧自缚起来。我期待着有那么一天儿,它会破茧而出变成美丽的彩蝶,并且成为我生命中的荣耀!                                  

                                                             和阳仲秋夜

                                                              作者侯占龙

居住在有国家卫生示范城称号的南和县城的朋友们,大家都知道 “和阳” 曾经是南和城的别称,简称为“和”。南和,这座小城市,占地面积虽然不太大,可它有着 三千多年的历史底蕴,称得上古韵幽香!

去年的中秋佳节,是在我的家乡~南和,渡过的。和阳的中秋夜,有着别样的浪漫与温馨。让我们感觉这座内陆小城的别样美丽和舒适吧!

当夜幕笼罩了,那古风朴韵的和阳大地的时候,城南的那条,刚刚开发不久的“幸福大街”上,竟然出现了,仙境般的境界来。

那温柔的秋风,徐徐吹来,慢慢的吹动 那丝丝的薄雾。它就像棉花般的轻柔,缓缓得向前飘行;又像黄河之水,波涛汹涌般的,向前奔跑,如诗如画……

正在这个时候,一阵强劲的风儿吹来,眼前的朦胧薄雾,已经被吹的无影无踪了。

先前的那种“腾云驾雾”似的感觉,也骤然消失了。

提起这条“幸福大街”来,在我的印象中,是个即陌生而又熟悉的街道。后来,久居那里的人们告诉我,现在的幸福大街,就是先前的南外环路。

在幸福大街的外侧,是贯穿南和境内的唯一的一条高速公路。远远望去,它就像一条苍劲的巨龙,盘踞在南和的南大门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

从这条高速公路的身上,可以看到“南和”这座即古老,又年轻的美丽小城的腾飞和发展!

沿着宽阔的幸福大街,由西向东,悠然而行。不到一袋烟的功夫,便来到一个开放式的街心游园,它的名字就叫水上公园。

提起水上公园,它的建设规模,感到很是自豪,虽然它无法与天津的水上公园相提并论,可它却是南和人民的水上乐园啊!

中秋佳节,到水上公园赏月,是别有风味的。它有它的的浓浓的江南水乡的味道,这是哪里也比不上的。那水、那亭、那草、那木,还有那芦苇丛中的蟋蟀声,构成一派 浪漫温馨的江南景象。

此时的水上公园,丝毫没有被先前的薄雾所影响,那银盘般的明月,高高的挂在和阳的上空。就它那俊秀的模样,多像一位楚楚动人的美丽少女,正在羞答答的向人间,展现自己那婀娜的身姿……

约摸到了晚上八时许,来水上公园赏月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人们把自己美好的愿望,通过赏月的方式,遥寄给遥远的月宫……

与那水上公园相对而望的,是航宇公园内的硕大高塔~万佛塔。在这悠悠的中秋之夜,从那座高塔内传出,古韵优香的古琴曲来。这优雅的古琴曲,正是那些高雅之士,以最为古老,最为传统的方式,来赏月抒怀。

伴着清韵幽香的古琴声,在这古老的和阳城内,绕梁余音,清幽淡雅,加上升起的月亮,顿时给这古老的小城,披上一层柔美的轻纱……

这真是:

温馨祥和中秋夜,

和阳人民齐欢乐;

文人墨客心欲动,

留下诗篇唱祥和。

又曰(yue):

朝观日出夕赏月,

夜游和阳写赞歌;

水上公园温江南,

航宇塔上古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