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40章 苏秦借力困境推进燕国的战略,韩呡出任齐相

书名:苏秦信中的战国博弈本章字数:2199

燕昭王召集群臣商讨攻打齐国的事已经被齐湣王和赵国的李兑知道了,苏秦为燕国做事,是燕国的间谍的事也已经被赵国看清了,并且赵国还把苏秦扣留起来,并告诉了齐湣王,希望齐湣王以后不要再用苏秦,最好借齐湣王的手杀了苏秦。

处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之下,苏秦展现了强大的心理素质,非但没有认怂,反而充分利用自己成为焦点的机会,在燕昭王、齐湣王和奉阳君李兑之间斡旋,继续推进燕国的战略。

苏秦首先取得燕昭王的支援,缓解了自己来自奉阳君李兑的压力。

然后继续做齐湣王的思想工作,希望齐湣王继续联合三晋和燕国,以便继续攻打宋国,而不要联合秦国去攻打赵国。

最后苏秦也完成了齐湣王交待的工作,说服奉阳君李兑不要和秦国媾和,继续维持五国攻秦的态势,并支持齐国伐宋。

两千多年后,我们把这六封信合在一起来读(其实两千多年前汉朝的统治者们都是把他们合起来读的),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各国统治者处在不同形势下的不同心态,而苏秦如何利用各国统治者不同的心态引导局势的发展,最终实现让齐国攻占宋国而形成多国伐齐的局面的。

汉朝是中国古代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王朝,汉朝历代帝王的智慧和心胸,特别是在对外战争的时机选择,攻守转换的战略抉择上,也许和能够完整的看到苏秦的书信有关。

韩寅欲再合秦齐以攻赵

当苏秦忙着推进齐国攻打宋国的时候,曾经的齐国国相韩寅认为齐国应该联合秦国攻打赵国才是齐国的利益所在,所以韩寅也在积极的游说齐湣王推动齐国和秦国联合攻打赵国的策略。

韩寅的寅字在原文中是“上面一个日字,下面一个寅字”。这个字现在查不到,也打不出来,为了叙述方便,在本书中都用“寅”字代替,实属无奈。

韩寅原来就担任齐国国相多年,苏秦刚到齐国时就是韩寅去迎接的。

在五国攻秦受挫,赵国想和秦国媾和,苏秦想说服赵国维持五国攻秦态势的时候,还有一个人却在想说服齐湣王和秦国和好,实现齐秦联合攻赵。这个人就是韩寅。

韩寅在信中想说,如果齐秦重新联合,让他回来做齐国的国相,那么齐湣王想让秦国怎么做秦国就怎么做,齐国想攻占宋国,那么就可以令楚国和梁国都不来占一尺宋国的土地。如果韩国和梁国愿意一起攻打赵国,那么秦国就取赵国的上党之地,齐国就取赵国的河东之地。在分掉赵国以后,秦国就取韩国的上党之地,齐国就取燕国黄河以北的土地。在把赵魏韩三国都吃掉后,秦齐就一起进攻楚国,秦取楚国的鄢地和云梦,齐国则取东国和下蔡之地。到这时候,天下就是齐秦两国说了算了,即:“齐、秦虽立百帝,天下孰能禁之。”

这封韩寅给齐湣王的书信是在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第十三篇《韩寅献书于齐章》,文中这样记载:

韩寅献书于齐曰:

秦悔不听王以先事而后名。今秦王请侍王以三、四年。齐不收秦,秦焉受晋国。

齐秦复合,使寅返,且复故事,秦卬曲尽听王。

齐取宋,请令楚、梁毋敢有尺地于宋,尽以为齐。

秦取梁之上党。

韩、梁从,以攻赵,秦取赵之上地,齐取河东。

赵从,秦取韩之上地,齐取燕之阳地。

三晋大破,而攻楚,秦取鄢,田云梦,齐取东国、下蔡。

使从亲之国,如带而已。

齐、秦虽立百帝,天下孰能禁之。

应该说,苏秦对齐湣王的影响力还是要大些,韩寅这样直白的说法,是不能打动齐湣王的。

对比前面苏秦给齐湣王写的三封书信,就知道为什么齐湣王在知道苏秦可能是燕国间谍,燕国有可能会进攻齐国的情况下,仍选择采纳苏秦的建议了。

通过这样的对比,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苏秦的厉害之处。

 韩呡出任齐相

苏秦被扣留在赵国期间,谁来接替齐相的位置呢?

韩寅给齐湣王写了封信,希望能回来当齐相,再合秦齐,攻打赵国。

但齐湣王最后却选择了韩呡担任新的齐相。

韩呡担任齐相,应该是齐湣王权衡各方诉求后的一个选择。

首先韩寅被齐湣王排除了。虽然韩寅原来做过齐相,但他给齐湣王给出的建议是再合秦齐以攻赵,这完全就是不了解齐湣王的心思,齐湣王心心念念想的是攻宋,根本就不想攻赵。在当时的形势下,韩寅是没戏的。

那孟尝君呢?不说齐湣王能不能放下对孟尝君的芥蒂,就算想请孟尝君也不一定能请到,因为这时的孟尝君已经是魏国国相了,所以孟尝君也没戏。

那苏秦呢?能想办法把苏秦救回来继续做齐国国相吗?在齐湣王心里,即便把苏秦救回来也不会再用他做国相了,因为有很明确的情报说燕国打算进攻齐国,赵国的奉阳君李兑也派人来说苏秦是燕国的间谍。不论苏秦怎样解释,不论苏秦是否是燕国的间谍,齐湣王都要防范这种可能的风险。所以苏秦也是没戏的。

当然还有其他的人选,比如周最等,但这些都不合齐湣王的心意。

最后齐湣王选择了一个曾在秦国做官的韩国人韩呡来做齐相,虽然有点意外,但也可以看出齐湣王的想法。

在前面韩寅已经把秦王的意思传给齐湣王了,“齐取宋,请令楚、梁毋敢有尺地于宋,尽以为齐,秦取梁之上党。”

秦王的意思很清楚,就是齐国拿宋地,秦国拿上党之地。相当于两国各取所需,互相支持。

赵国那边,苏秦和奉阳君李兑也谈好了,把李兑的封地定在宋国的陶邑,赵国支持齐国攻打宋国。用在秦国做官的韩呡做齐相,以后陶邑给不给李兑就还不一定呢。

燕国那边苏秦也做好工作了,燕国也支持齐国攻打宋国,并且燕国也不要宋国的一点好处,都归齐国。

楚国就不说了,韩寅说的很清楚,“请令楚、梁毋敢有尺地于宋”,有秦王背书,楚王也就是观战的份儿。

魏国的国相是孟尝君,也就是封地的事儿。

用了韩国人韩呡做齐相,韩国还搞不定吗,不可能的。

所以,让一个在秦国做官的韩国人来做齐相,是为齐国攻宋取得最大的国际支持的最好选择,也为攻下宋国后利益的分配留下了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