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稻种保不住
仔细查看信中的内容,王林的表情,越看越怪异。
这与其说是一封写给他的信,倒不如说,是一封莫名其妙夸奖他的信。
而且对方是以上位者的语气,说他做的不错,期待他后续的作为。
这就让王林很疑惑了。
什么人会用这种语气和他说话?
信上并未写明对方的身份,也没有说明为什么会突然来这样一封信。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绝对不可能是王家送来的信。
以他如今与王家的关系,王家别说会给他送来鼓励的信,估计王家家主现在都想要直接弄死他!
就这样,仔细思索了半天,都没想明白究竟是什么人写的这封信。
王林也只能怀着疑惑的心情,走出了衙门。
没想到张军也并未离开,正在门口等着他呢!
“怎么样?那封信是谁给你写的?”
张军好奇的问道。
明显对于写信之人,以及这封信的目的,也抱有好奇。
“不清楚,信里也没有写这些。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内容,我还真想不到这封信能是谁写的。”
王林苦笑一声。
想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想不通就别想了,既然那个人能给你写这封信,以后说不定还会再联系你的。”
张军见状,连忙出言安抚。
可不能让王林因为一封莫名其妙的信想太多,对他脑子不好。
如今边城需要处理的事情还有许多,劝课农桑,收税……
这么多事情等着他做,哪里有功夫想这些无用之事?
“对了,听说今天你去了实验田,那边的收成如何?”
张军换了一个话题。
“比我想象中差了一些,收成只有寻常水稻的一倍左右。”
王林叹息一声。
听到这话的张军脸上的表情说不出的怪异。
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一倍?
这难道还不够吗?
那些农人中了一辈子地,也无法让亩产增加一石!
王林他又不会种地,只是出了个点子,就能提高一倍的产量。
放在整个大乾,都是相当震撼的事情。
“你已经做得足够好了,没必要如此苛责自己,赶紧把这个好消息报给陛下。相信用不了多久,关于你的赏赐就会分发下来。说不定借助这一次的功劳,还能让你顺利再往上走一走呢!”
张军迫不及待说道。
他也不想如此现实,不过官场就是如此,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不趁着有功劳的时候,努力争取一下。
那么天大的功劳,也会随着时间消磨,被人们淡忘。
“我知道,等我回去就写折子往上递。”
王林点点头。
他自然也清楚这个道理,知道张军也是为了他好。
回到家。
王林开始写折子的时候,小飞跑了过来,看他兴冲冲的模样,也不知是得知了什么好消息。
“小飞你年纪也不小了,都到了该成婚的年纪,怎么还是如此跳脱?”
王林好笑的调侃了一句。
小飞尴尬挠头:“林哥儿,你就别调侃我了,我这不是有好消息,所以第一时间过来通知你嘛。”
“什么好消息?来,和我说说。”
王林也来了几分兴趣。
能让小飞如此兴奋的消息,想来应该不小。
“是边军那边。他们今年按照你给出的方法,开始在水稻的田中养鱼,如今稻子的收成相当不错,今年边军的将士们应该能吃上饱饭了,而且还有肉食。”
说起这事儿,小飞眼中都是亮晶晶的。
虽说他无法加入边军,和边军的将士们一起抵御外敌。
可能够帮助边军,改善他们的伙食和生活情况,小飞觉得自己也算是参与其中。
能不兴奋吗?
“原来是这件事儿,这不都在咱们的意料当中吗?”
王林有些不解。
稻田养鱼的法子,早在府兵中就已经推广开来。
而且也算是得到了验证,是切实可用的法子!
如今边军使用了这个法子,有个好收成,也在情理之中。
“的确是在咱们的意料当中,不过我就是感觉很高兴,将士们都能吃饱饭,不用再饿着肚子打仗了。”
小飞笑嘻嘻的说。
王林看着他这副模样,心中感慨。
相比起小飞,他觉得自己或许有些功利,没有小飞那么纯善。
提供出稻田养鱼的法子,虽说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了边军着想。
但更多的却是为了得到洪毅这位边军守将的认可。
能够与洪毅站在同一层面对话,而不是单纯依赖洪毅的帮助。
让双方的关系形成互利互惠,而不是他依靠洪毅,借助洪毅的力量。
再看小飞呢?
哪怕他与边军并无利益牵扯,依旧会为了边军将士过得好而感到高兴!
“林哥儿,怎么了?你听着这个消息不高兴吗?”
小飞看着王林复杂的表情,疑惑的问道。
“高兴,自然是高兴的。只是就算有了这个法子能让稻子高产,但产量终究还是无法彻底弥补边军将士人数众多的伙食问题。”
王林随口编了一个借口。
似乎是不希望让旁人也知道他卑劣的内心。
小飞也没有怀疑,笑嘻嘻的说:“这有什么的?如今实验田已经取得了成功,咱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实验田中收获的稻子当做种子,留给边军的将士们让他们种植。
这样等到了来年,边军的将士们也能享受大丰收,能够吃饱饭了。”
说话间,小飞看向王林的眼神满是钦佩。
如果不是王林提出实验田理论,并且找到了可以提高产量的办法。
哪里能有这样高产的稻种出现?
“这个……恐怕是不行。”
王林却迟疑了。
“为什么呀?林哥儿,这些稻种难道不是留给边军的吗?”
小飞有些惊讶,同时也很不解。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王林与洪毅早就打成了合作关系。
这些稻种,按理说也应该是双方共享才是。
“如今,咱们边城的粮食高产的消息,已经呈递给了陛下。这第一批高产的稻种,自然也需要送往京城交给陛下亲自尝试,得到验证后再做他用。”
王林无奈的说道。
这倒不是他不愿意帮助边军和洪毅,更不是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想着合作伙伴,只想升迁。
而是这就是官员上报喜讯的流程。
单纯通过他的言语,说实验田种出了高产的稻子,皇帝能信吗?
就算皇帝相信,但这稻种是否还能继续种出高产的稻子?
也需要进一步确认。
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这批稻种,王林都是保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