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26章 灵秀湖岛

书名:最后一个寻宝人本章字数:2140

  顺着浅水道路到了沙滩,沙滩的白色沙粒很粗,而且踩上去的质感相对较硬,盐碱含量很高。

  再往里走也有石板道路,而且渐渐变为普通土质,岛屿不大,呈现往上的缓坡,树木随着坡度往上,越来越茂密,而且很多都挂了果,什么海棠、山楂品种繁多,但我们不敢摘取,顺着石板小路行进。

 往里走了约么200多米,路边已经有清泉小溪,再走百米,豁然开朗,小山已经到了顶峰,土地平整,树林之间是足球场大的空地,墓碑林立。

  二呆说道:“这是到了什么公墓了?还是石碑,跟楼兰古国那种胡杨木的墓葬形势不同啊,这是中原的习俗。”

  我说道:“看那墓碑群后面,有农田民舍,还有一个大殿,咱们过去瞧瞧。”

  在墓碑中穿行,墓碑的材质均未青石,上有斑驳苔藓,但皆没有雕刻名字生辰,全是无字之碑。

  我说道:“无字碑……这倒是挺奇怪的。”

二呆说道:“没来得及雕刻呗,来这地方也不容易,估计不好雇石匠。”

我摇头道:“这里看石头的材质年代不一,最新的估计也有百年,自古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多少人为了留名,费尽心机自己树碑立传,那无处不见的功德碑墓志铭,可谓应有尽有,然而在历史上却有三块著名的无字碑,正因其无字,所以特别引人注目。”

 苏秋瑾说道:“我知道,无字碑也叫白碑,最著名的是乾陵女皇武则天的,功过交给后人评说,遂一字不铭。”

  我看着这些无字的墓碑颇有感触,说道:“乾陵的非常著名,南京还有一个,是秦桧的,那是妇孺皆知的大奸臣,他残害岳飞,干尽了坏事,老百姓用各种方式方法诅咒和鞭挞他。他的无字碑不是他自己设计的,应该是在其死后人们奉送给这位奸佞的,所以无字乃是觉得他确实无颜以对世人,更是无字可写。”

 雅丽说道:“更著名的也在南京,是咱们推翻封建帝制的国父之碑,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不息,为推翻封建帝制功不可没,建立中华民国赢得了世人的广泛拥戴和赞扬,中山先生逝世后,为先生撰写墓志铭,本来是顺理成章、理所应当的事情。不料却一波三折,终归遗憾。”

苏秋瑾点头道:“这个事情还是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内部斗争导致,讨论立碑撰文时,原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和墓志铭,后来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大家考虑再三,认为惟有与孙中山先生友谊密切,且国学功底极深的章太炎先生能胜此大任。章太炎先生也说论与中山先生友谊之深、互知之深,其墓志铭唯我能胜,也只有我有资格写,我欲为中山先生做墓志铭。就这样,章太炎写下了古朴典雅,凝练审慎的《祭孙公文》。谁知,章太炎当仁不让的拟写墓志铭,也使得蒋介石丧失了一次捞取政治资本的机会,为此,蒋介石记恨在心,他以中山陵建筑总监的身份和党国代表的名义,拒绝使用章太炎拟写的墓志铭,因此中山陵建成之后,碑亭虽在,却没有墓志铭。后来不得已而将天下为公四字刻于亭中以代之。直到今天大家似乎又觉得,没有墓志铭的中山陵,也许是天意,先生的一生丰功伟绩,岂能用寥寥文字所能表达详尽。此陵无字胜有字,先生的功绩、恩泽,雕刻在亿万人民心中,珍藏永恒。”

二呆说道:“你们这是从唐代女王讲到了宋代奸臣,又谈起了辛亥革命和国父,咱就说这里的事儿,此地可不是一般人能进来的,没人旅游跑大沙漠钻镜子,肯定和功过论断没什么关系,谁还看的见啊?无字无言,无言的结局,因为没人看,所以索性就不刻了呗。”

  我说道:“没错,咱们不用深究墓碑和在此下葬的是什么人,去那农舍看看吧,可能何前辈就在这里等着咱们,那也算是我门中老祖之一。”

  穿过墓碑群,往前走到民舍前,推开柴扉,屋内并没有人,收拾的很干净,屋内挂着一件袍子,大红色的袍子。

  此袍一看就不寻常,上有金线刺绣,胸口处是一只大猫的图样,精美绝伦。

  二呆说道:“这还有宝贝,这款式我懂,明代的吧?哥,咱又有意外收获。”

 我说道:“先别动,这里也有不少尘土,看来是很多年没人动过了,这里没什么可看的, 去那大殿瞧瞧吧。”

  四人提着枪,出了民舍小院,奔着那大殿前行,到了附近观瞧,殿上匾额书三个描金大字为灵秀岛,没有落款,旁侧亦没有对联提字,殿门无锁无闩,轻推就开,黄铜门轴看不出丝毫锈迹。

 我说道:“这不是古楼兰汉代工艺,倒像是明代的风磨铜,大家小心点,这可能就是双生镇的核心,只能通过六鼻镜进入沙漠背面空间的仙境。”

  苏秋瑾说道:“想到了,耳中灵秀么,便是这镜中之岛。”

  推开了殿门,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和这地方温暖的温度反差很大,我们都下意识的举起了枪,警戒了一阵,没有任何异常,互相点了点头,迈步往里走。

 进了大殿,两侧的窗棂竟然有玻璃,阳光能照射进来,我说道:“肯定不是汉代的大殿,有玻璃的话最早也是明代,元末明初当时山东淄博的颜神镇成为了著名的玻璃制造业产地,玻璃制造逐渐规模化,明代崇祯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琉璃石的来源和仿制情况,说明当时玻璃制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苏秋瑾摇头道:“还要晚一些,明代叶宪祖在《鸾韞记途逅》中写道归来愁日暮,孤影对琉璃。这说明玻璃制品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欣赏价值,虽然十三世纪古罗马也有玻璃工艺的记载,但大块玻璃是在1688年意大利人弄出来的,也就是能安窗户上的尺寸是大清康熙年才成型,那时候才变成工业量产品,您说的明代大多是用来做工艺品。”

二呆说道:“何前辈不知活了多久,在清代改善了自己的豪宅呗,你们看大殿前面,供奉的好像不是什么神像……而是……那是什么?大冰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