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要钱之旅
随着川滇巡抚与陕西巡抚的事彻底定下来以后,韩羽的反腐倡廉工作也逐渐步入整轨。
由他主持,崇祯背书,整个朝廷上下都开始人心惶惶。
但韩羽并未一上来就动手,而是让户部,吏部将这些年朝廷各级官员的升迁与俸禄详细记录,全部送到了自己办公室。
因为此事由崇祯牵头,所以反腐倡廉办公室就设在太和殿右侧的隆宗门,谓之稽查办。
户部与吏部的王永光,侯恂哪敢推辞,急忙将各项记录全部送了过来。
可这么多资料,韩羽一个人显然是看不完的。
于是他只得再度向崇祯要人。
“什么人?”
崇祯不甚理解。
现在满朝上下都是东林党的人,谁愿意帮韩羽去清查自己党派的人?
韩羽笑了笑道:
“当然不是东林党的人,而是还没加入,或者说不够格加入东林党的人。”
“哪儿呢?朕怎么没看到?”
如今朝野上下,还有谁没加入东林党?
答案是翰林院。
“翰林院的饱学之士众多,但因为没有进入六部的资历,他们便只得在翰林院修生养性,钻研史实。”
“但他们何曾没有一颗为国尽忠之心?”
“若让他们参与此事,臣定能事半功倍。”
韩羽的一番话,可谓让崇祯瞬间恍然。
他思前想后,居然忘了翰林院这个储藏人才的摇篮。
要知道大明朝的官员基本上都是从翰林院走出来的。
现下因为朝堂上下六部九卿都由东林党把持,所以翰林院的学士们难以出头。
如果在这时候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他们岂能不竭心尽力?为他这个皇帝的效忠?
“好啊,好啊!”
崇祯搓着手一顿叫好,脸上满是喜悦之色。
“另外,还有一件事,陛下也需要提上日程了。”
这时,韩羽提醒道。
“东北经历战乱,破败不堪,重建的工作,势在必行。”
因为中原腹地受灾荒的影响,粮食产量锐减,已经无法满足百姓的生存需求。
将粮食种植的重心往东北移,乃是眼下的重中之重。
另外,重建东北也能使东北局面更加稳定,步入正规,彻底解决边患的问题。
崇祯闻声点头道:
“确然如此。”
“可重建东北,事关重大,没有钱可是不行的。”
是了,没有钱谈什么重建?
安抚流民要钱不?给当地百姓发放农耕工具要钱不?设置卫所安定社会治安需要钱不?派遣官员前去治理,需要钱不?
都需要钱。
可是钱从哪儿来?
“韩羽,钱的事就交给你了。”
崇祯自然不可能自掏腰包,况且他腰包里也没有钱。
韩羽没有二话,当即就接下了任务。
......
离开皇宫后,韩羽马不停蹄的奔向了当朝首辅,周延儒的家中。
“侯爷!”
“阁老!”
“请坐请坐!”
两人一见面,那叫一个客套,恨不能把这辈子都没地方使的虚伪全都用在对方身上。
“侯爷大驾光临,实在令寒舍蓬荜生辉啊!”
“诶,阁老此言差矣。”
“小侯能有幸来到贵府作客,实在是小侯的荣幸啊!”
两人你一句,我一言,可谓明枪暗箭,火光四溅。
但两人脸上,却仍是一副笑脸盈盈的表情,饶是余大成在一旁看着也都觉得尴尬。
他完全想不明白这两人这样都能聊得下去,到底是为什么。
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未知侯爷此来,所为何事啊?”
好一阵寒暄以后,周延儒这才开口问道。
韩羽正端着盏茶,一听到这话,急忙放下道:
“阁老有所不知,今日朝会后,陛下将小侯叫了去,说是重建东北的新政需要用钱。”
“阁老应该知道,小侯刚刚立足京城,去年的俸禄都还没领到,哪里有钱?”
“这不,只得来求助阁老了。”
俸禄什么的都是空话。
毕竟韩羽一年的俸禄才几个钱?
重建东北没上百万两白银,这事儿能办成?
“哦?找我?”
“侯爷的意思是,要借钱?”
周延儒毫不含糊,径直问道。
谁知韩羽急忙摇头道:
“借钱怎好意思?”
“小侯的意思是,既然重建东北乃是我朝眼下的第一要务,那这种时刻怎么能少了阁老这种尽忠报国,为国为民都身先士卒的人呢?”
韩羽给周延儒戴的帽子,足以捅破天。
可周延儒却根本不吃这一套,闻声只是笑道:
“哎哟,侯爷谬赞了......”
“即便侯爷不来,老夫也自当支持陛下新政。”
“别的不说,一万两白银,立刻送到!”
听到这话,韩羽差点没忍住,一口茶水直接喷了出来。
要知道,贿赂韩一良的七八品小官们都是几百两几百两的送红包!
而他首辅周延儒,居然只出一万两支持朝廷新政?
这话传出去,怕不是要被人笑掉大牙吧?
然而周延儒那堂而皇之的模样,竟没有丝毫觉得丢脸臊皮。
饶是韩羽也不由微微一怔,心道这老家伙还真是拉得下来脸。
“既然你不要脸,那就别怪我也不要脸了。”
想到此处,韩羽朝着周延儒拱手道:
“阁老,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侯爷但讲无妨。”
周延儒满脸云淡风轻的道。
“去年春闱,我记得有个考生的卷子,乃是阁老亲自过目的,对吗?”
韩羽也是不急不缓的道出了一件趣事。
这件事,在《明史》中本没有记录。
而韩羽能得知这件事,全靠温体仁。
当初温体仁在告知韩羽,周延儒一直在监视他的时候,特地提到过这件事。
只是韩羽后来一直忙着跟皇太极打仗,后来回到京城,又忙着升官,结亲等事,所以一直没时间来细细调查此事。
而在韩羽接下反腐肃贪的重任后,他便立刻让余大成去详细调查了一番,近日终于有了眉目。
听得韩羽言道此事,周延儒神色依然轻松的道:
“那是第一名的考卷,不但我看过,陛下也看过。”
“怎么?侯爷与那位考生认识?”
去年春闱第一名,乃是一个叫杜明筱的考生。
春闱结束后,他便被崇祯委以庐州知州的官职,去庐州上任去了。
韩羽当然不认识杜明筱。
他故意说起此事,也并非是想要借此来暗示周延儒科举舞弊。
因为当时温体仁在发现这件事后,已经弹劾过周延儒。
可周延儒聪明啊,他在得知这件事的第一时间,立刻将考卷交给了崇祯,并且连连叫好,崇祯哪有什么文化水平,见他都说好,当即亲自提笔,让杜明筱得了状元的头衔。
这事儿到这里,就算是已经结束了,毕竟温体仁已经死了,也没人会再弹劾周延儒了。
只是温体仁死了,他韩羽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