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靖康之变(一)

书名:问宋本章字数:4415

收复燕云地区是北宋历代皇帝的愿望,当女真人在东北兴起时,联金灭辽便成为北宋朝廷的热门话题,当时当政的王黼极力推动与金人达成所谓的“海上之盟”,即宋金两国同时出兵伐辽,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宋,宋原本给辽的岁币归金。“海上之盟”签订后,南方就发生了方腊起义,原本准备伐辽的精兵,在童贯的率领下迅速南下平叛。虽然方腊很快被俘,但宋军伐辽的准备工作却被打乱了。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童贯、蔡攸出兵伐辽,以收复燕云地区。但是在出兵之前,宋廷内部就有不同意见。中书舍人宇文虚中曾上书极论伐辽之非,他认为宋朝廷准备不足,不可轻言战事,不宜联金灭辽。后来事态的发展也证明宇文虚中的确具有远见卓识,可惜他的奏疏未被朝廷采用,他反而因此被贬。王黼、蔡攸等人力主出兵伐辽,然而,蔡攸之父蔡京也认为与金夹攻契丹之策不可取,还作诗劝阻出兵。有人认为,蔡京作此诗是为了日后若出兵失败可以推卸责任,但作为久经宦海的人,他毕竟了解当时宋朝所面临的危机和联金灭辽的利弊,因此,他并没有曲意逢迎。即使在收复燕云,朝廷上下普遍沉浸在这空前胜利的喜悦中时,蔡京仍对此保持低调。蔡京一贯以逢迎皇帝所好而著称,但在这件事上却一反常态,可见他对宋徽宗的举动非常担忧。

作为这次出兵的总指挥,童贯身为宦官,多少还曾打过一些仗,蔡攸则完全不懂军事,纯粹是以为此次伐辽胜利唾手可得,因而来抢功劳的。不过北宋方面调集的二十万军队中,主力是陕西前线长期与西夏作战的军队,堪称宋军的精锐。实际上,宋辽多年未曾开战,对于辽军的实力,宋军缺乏了解,童贯在前线犹豫不决,不敢大举进攻。不久,辽方主政的燕王耶律淳病死,王黼以为有机可乘,罢免了军中宿将种师道,以刘延庆为都统制,实际率领宋军攻辽。面对宋军压力,辽将郭药师率部降宋,急于立功的郭药师提出率军偷袭燕京(今北京市)的计划。此时,辽将萧幹正率领辽军主力在燕京城外十里布防,燕京城十分空虚,郭药师偷袭得手,在城中大肆抢掠,耶律淳的妻子萧德妃一面组织抵抗,一面引萧幹秘密回军。刘延庆在前线犹豫不决,迟迟不发动总攻。郭药师在燕京城里激战三昼夜,孤立无援,弃城而走。这时,姗姗来迟的刘延庆部距燕京还有二十里,萧幹乘胜袭击刘部,刘延庆望风而逃,宋军大败,精锐尽丧,此战被称作“燕山之战”。

进军顺利的金人将宋军的虚弱看在眼里,开始轻视宋朝。金军灭辽后,以宋军没有如约夹攻为理由,索要更高的价码,而且占据燕云的几个战略要地,不肯交给宋方。宋军在交付了大量金钱后,只得到了几个空城。金人在燕地大肆劫掠,本已降金的辽平州守将张觉再次起兵反金,宋方以为有机可乘,招降了张觉。金军突袭平州,张觉逃到宋军中,金人指责北宋背盟,索要张觉,宋廷无奈只好将张觉交给金军。郭药师等降将因此心寒,密谋降金。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十月,金太宗下诏分东西两路侵宋,西路军自云中起兵,目标是太原,东路军由平州进攻燕京,然后两军再合兵南下。十二月,在燕京的郭药师降金,在他的引导下,东路军避开宋军重兵布防的地区,迅速南下,直逼开封。西路军则在太原城下受阻。

消息传到开封,惊慌失措的宋徽宗宣布退位,二十六岁的长子赵桓在十二月十三日继位,后来庙号为钦宗。宋钦宗在做太子时洁身自好,颇有贤名,朝野上下对他寄予厚望,他也确实想做出一番功业,但他性格懦弱,缺乏决断能力。他整日患得患失,忽而主战,忽而主和,多疑善变,缺乏主见。钦宗继位之初,取“日靖四方,永康兆民”二句,改年号为“靖康”,名义上是使四方安宁,让万民幸福,实际主旨却是与金议和。显然,宋钦宗及其朝廷最初是将议和作为基本目标的。但没过几天,宋钦宗又复主战。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二,他下诏令有司按照真宗幸澶渊故事御驾亲征,以吴敏为亲征行营副使,兵部侍郎李纲、开封知府聂山为参谋官,集结兵马于殿前司,摆出欲与社稷共存亡的姿态。

然而,第二天濬州(今河南省浚县)失守,东路金军渡河的消息传入宫廷之后,太上皇赵佶不禁心惊胆战,随即任命蔡攸为行宫使,宇文粹中为副使,以去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太清宫烧香为借口,于当天夜里出通津门逃往东南,童贯率胜捷军随之而去,原本就防御兵力不足的京城又被抽走一批作战部队,北宋都城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一些王公大臣也纷纷潜逃,一时间京城内人心惶惶,普通民众完全不知所措。宋徽宗既逃,宋钦宗尚留在京城开封,心里既气又怕,亲征的事他断然不敢策划了,他也打算一走了之,却又担心大权旁落,坐卧不安,一时拿不定主意。

初四,天一亮,宋钦宗就在延和殿与朝廷百官议事,商讨是战还是和。战和双方对时局的判断迥然不同,多数朝中臣僚主张迁都襄(今湖北省襄阳市)、邓(今河南省邓州市)以避敌,钦宗也表示赞同,抗金决心再次动摇。独有兵部侍郎李纲力主抵抗,宋钦宗最终被李纲说服,当即以他为尚书右丞、东京留守,委以“全权”指挥军队抗击金兵,保卫京城。李纲临危受命,当即宣布京师戒严,诸门不再晨启暮闭,誓死保卫开封。宋钦宗虽然任命李纲统兵御敌,其实心中畏惧,犹豫不定,旋即又要逃走。几经周折,李纲终于说服宋钦宗不再出逃。

李纲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即布置防御。他一边在开封城四面部署禁军、厢军及保甲民兵,共计一万两千余人,一边准备弩床、砖石、炮座、火油、檑木等防守之具,同时迅速组织了马步军四万人,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军八千人。前军居于东水门,以守卫藏有四十余万石粮食的延丰仓;后军设于朝阳门外,以守住城壕最浅的樊家冈,阻止金兵接近;其余三军留在城中,以备缓急之用。

金军开始攻城后,宋朝都城军民在李纲等人的带领下,迅速组织起来,进行了非常有效的抵抗和还击。金兵虽攻势凌厉,但在李纲的严防死守下,并没有在军事上占到多大便宜。此外,开封守城的宋军在数量上远多于只有六万余人的金兵,西北及各地勤王军也陆续赶来,而西路金军受阻于太原城下,东路金军孤军深入,犯了兵家之大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宋朝君臣精诚团结,同仇敌忾,全力以赴,是完全可以打败金兵的。然而,宋钦宗依旧畏敌如虎。赵宋在联金灭辽的过程中,已经间接领教过金兵的厉害,对此仍心有余悸。因此,宋钦宗非但不相信宋朝军民能挫败金兵,挽救危亡,还对李纲猜忌防范,不委以重任,更不听李纲劝阻,执意屈辱求和,以保住自己的皇位。因此,从开封保卫战一开始,宋钦宗就暗中接受李邦彦割地求和的建议,派人赴金营谈判。

与此同时,金军统帅斡离不(完颜宗望)眼看攻城受阻,于是答应议和,但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撤军议和条件,包括宋朝必须一次赔给金人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绢、彩各百万匹,马、驴、骡各以万计;宋主尊金主为伯父,凡在宋的燕、云之人全部归还;宋朝割让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三镇之地,并以亲王、宰相为人质。三镇乃宋朝立国之屏障,又是宋朝祖坟所在之地,这样的条件不仅苛刻,更是对大宋朝的羞辱。

然而,宋钦宗及李邦彦一伙却准备接受这些条件,这遭到入朝议事的李纲的坚决反对。李纲愤然加以驳斥:第一款,金人索要的金银牛马,就是搜刮全国也难以满足,何况仅是都城?第二款,三镇是国家屏藩,割之何以立国?第三款,两国平等,如何有伯侄称呼?第四款,至于人质,就使宰相前往,亲王不应当前往。宋钦宗于是问道:“依你之见,无一可从,倘若京城失陷,如何是好?”李纲认为,为今之计应派巧言善辩之人,表面上与金人磋商斡旋,只要拖延数日,勤王之兵便可云集而至,金人孤军深入,不怕金人不退,那时再与金人议和,金人必不敢再有种种要求了。

当时只有东路金军抵达开封城下,而宋军屡败金军,宋朝勤王部队正络绎不绝地开往京城开封,李纲的建议无疑是切实可行的,如果能按他的计策行事,金军必将不战而退。无奈太宰李邦彦等人懦弱无能,极力主和,他不但不考虑李纲的想法,劝谏宋钦宗战中求和,反而色厉内荏,对李纲大加驳斥:“现在都城尚且不保,还论什么三镇?至于金币牛马,更不足计较了。”宋钦宗一心求和,表面上支持主战的李纲,实质上却采纳李邦彦的求和路线,答应了金人的所有条款。这样,宋朝就在占优势的情况下,被迫与金人结此城下之盟。

正月十八日后,北宋各路勤王之师相继到达京城,约二十余万,靖难军节度使种师道、武安军承宣使姚平仲也率泾原(今甘肃省泾川县)、秦凤(今陕西省凤翔县)两路西北劲旅抵达京城。种师道,洛阳人,凭借祖宗的地位任官,曾在西北边州为帅,屡败西夏人,宣和年间,曾力谏联金攻辽而被迫致仕(退休)。靖康初年,金兵南下,起为京畿、河北制置使,驰援京城。种师道是西北名将,德高望重,时年事已高,天下人都称其为“老种”。种师道沿途张榜,大书“种少保领西兵百万来”,并大胆地在京城西面汴水南岸紧逼金营扎寨,金人因此甚为恐慌,将营寨向北迁移,加强戒备。种师道的到来,确实使宋军士气大振。宋钦宗正苦于金银搜刮不足,无法满足金人贪婪之欲,见援兵已至,甚为欢喜,又复主战。

种师道老成持重,主张过春分后再用兵,姚平仲勇而寡谋,唯恐种师道与自己争功,主张速战速决,立即用兵。原来姚平仲属于西北姚氏家族,这个家族与种氏家族在当地相互争锋,不肯相让,此时,姚平仲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和种师道抢夺军功的好机会,就主动承担了这一任务。宋钦宗这时一反常态,支持速战,并亲自批准姚平仲夜袭金营,企图一举生擒斡离不,并救回康王赵构。

二月初一夜,姚平仲率万人前去偷袭金营。姚平仲粗心大意,泄露了情报,结果,姚部袭营不成,反被金兵杀得溃不成军,姚平仲本人怕受到种师道责罚,弃军逃遁。劫营失败后,种师道提出应再次派兵劫金营,金人肯定预料不及,若不能取胜,就每天晚上派几千人去骚扰金兵,这样,金兵不得喘息,用不了几天,他们就会退兵,这是绝好的计谋。然而,惊魂未定的宋钦宗、李邦彦屏而不纳。金军统帅斡离不大怒,借此指责宋廷违背盟约。李邦彦把责任全部推给李纲等人。宰执大臣又夸大宋军损失,宋钦宗遂乘机罢免李纲和统领西北援军的老将种师道,以谢金人,冀求苟安。向入侵者谢罪这一举动,激起了京城广大士民的极大愤怒。

太学生陈东听说李纲、种师道被罢免后异常愤怒,他连夜起草奏疏,于二月五日黎明,率领数百名太学生到宣德门伏阙上书,为李纲诉冤,怒斥李邦彦、张邦昌等奸臣割地纳币,请求罢免李邦彦等奸贼,坚决要求皇帝恢复李纲和种师道的职务,继续抗金。城中军民闻风赶来,不期而至者数十万人,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自发请愿活动。转眼间,皇宫外面已汇成滔滔人流,巨大的呼喊声惊天动地,极其悲壮。

适逢李邦彦退朝,愤怒的群众迅速围了上去。李邦彦见势不妙,仓皇逃走。开封军民填塞驰道,呼声震地,情势一时难以控制。殿帅王宗濋担心激起民变,进宫奏请钦宗皇帝答应群众的要求。宋钦宗左右为难,不得已传旨召见李纲。宦官朱拱之宣召李纲稍为迟缓,立刻被群众剁成肉酱,随从的二十来个宦官也死于民众愤怒的拳脚之下。李纲接旨后迅速赶到,宋钦宗随即任命李纲为京城四壁守御使,又恢复种师道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