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降将带来的艰难抉择
谁也没有想到,对宋金和议的考验竟然来得这么快。
宣和五年四月,北宋刚刚从金国手中获得了燕京,五月底,一件让人难以抉择的事情出现了。这和一位叫作张觉的将领有关。
张觉是辽国时期的平州人,中过进士,在金国进攻辽国前后,担任辽兴军(即平州)节度副使。恰逢有人发动叛乱杀掉了节度使,作为节度副使的张觉被推举出来继任为节度使。天锡帝耶律淳死时,张觉已经预感到辽国必败,所以准备起后路来。他召集了五万人和上千匹马,暗地里训练着。萧太后占据燕京时期曾经派一个叫作时立爱的人来替代他,被他拒之门外。
金国拿下了燕京。由于燕京要还给北宋,只有张觉所在的平州,以及附近的营州和滦州是金人一直不肯放弃的。这三个州还在辽国将领手中,而平州又是三州中最重要的一个,金国人决定招降张觉。
当时,辽国的大臣左企弓、康公弼等人都已经投降了金人,他们都认识张觉。阿骨打询问张觉的状况,康公弼认为张觉虽然狂妄,但缺乏智谋,不如首先把他稳住,然后慢慢处理。如果直接对他用兵,是逼迫他立刻造反。于是金国任命张觉继续担任平州节度使。
康公弼亲自前往平州劝说,张觉决定投靠金国。
在辽国尚存时,燕京是国家的南京。但后来燕京还给了北宋,所以金国就将平州设为南京,张觉作为南京主官,也被授予了象征宰相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衔。
宣和五年五月,大金皇帝完颜阿骨打去世,继承帝位的是他的弟弟完颜吴乞买。吴乞买即位后,将辽国的大臣都送回到原辽国境内的南京(平州),其中有四位最主要的大臣分别是左企弓、曹勇义、虞仲文和康公弼。
张觉却已经决定叛离金国。在当时,残辽势力的发展恰好进入一个小高潮期。残辽势力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在西北,天祚帝又在大漠之南聚集力量开始进行军事骚扰,而在东北,辽国大将萧干跑到了奚人的地盘上自称皇帝,随时想打回燕山以南。五月十四,张觉试图与残辽势力联合,于是将四位大臣抓起来,宣判十大罪状后将他们杀掉,举起了叛乱的大旗。营平滦三州纷纷脱离了金国的控制。
张觉的叛乱给刚刚生效的宋金和约带来了两大麻烦。第一个麻烦是,当初金国将许多燕京地区的老百姓带走,重新安置在了平州地区,张觉下令这些老百姓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回到他们的家乡。百姓们于是拖家带口重新踏上了归家之路,回到燕京的家后却发现,他们的土地都已经分配给了郭药师的常胜军,成了军屯土地。没有了土地,老百姓有的就近安置,有的跑到了更远处,脱离了官方的户籍。
老百姓不知道,宋金和约有关于追踪因战争逃散的难民的协议,不管是哪一方的人民逃到对方的领地,对方都有义务将其送回。按照协议,这些从平州逃回的百姓都必须送还给金国,可困难的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统计方法,北宋政府并不知道有多少人回来了,也不知道他们在哪儿。
第二个麻烦是关于张觉本人的。张觉叛离金国后发现,残辽势力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么强大,如果不想被金国击败,必须投靠更大的靠山。张觉派出了几位说客前往燕京长官王安中处,试图说服北宋接纳他。
如果北宋接纳张觉,就意味着彻底背离了宋金和约。和约中规定,双方的疆界不得变更,也不得接纳对方的叛将。
可如果不接纳张觉,问题也很严重。因为他有着近十万兵马,处于山南的腹心之地,如果和北方的萧干联合,就成了北宋的一大隐患。即便金国最终击败了张觉,那么平州依然是插入北宋腹地的一把尖刀,金国随时可以从这里进攻北宋。当初赵良嗣苦苦哀求阿骨打,就是为了获得营平滦三州,现在三州竟然摆在了眼前,可谓机不可失。
王安中不敢私自做决定,只好将张觉派来的李安弼和高党送往了汴京。在汴京,李安弼和高党作为说客,与原来辽国宰相李俨的儿子李处能(已经改名为赵敏修,在宋朝担任延康殿学士)一起劝说宰相王黼,王黼又告诉了宋徽宗。于是,皇帝心动了。
在北宋官场内并非没有反对意见。反对最激烈的是出使金国最多的赵良嗣。虽然赵良嗣在谈判时很想得到三州,但现在他认为,朝廷刚刚与金国签订协议,不应该立刻背信弃约,而应该首先处理好内部问题,等实力足够强大了再说。
对于反对意见,宋徽宗并没有听进去。他给燕京副守詹度写了信,谈到最好的策略是坐山观虎斗,先让金军与张觉斗一场再说。但随后他写了第二封信,让詹度偷偷地招纳张觉,但表面上必须装出不与张觉勾结。
六月初五,张觉秘密派人投降。与此同时,金国也在行动。金国虽然不知道张觉已经投降北宋,却派来了军队准备镇压。率军的是金国大将阇母。六月二十一,阇母的军队到达平州一带。
由于平州的防卫最坚固,阇母首先率领两千人马到达营州城外。不过随后他发现营州城也做了很好的防卫,守军人马众多,准备充分。反而是金军的士兵太少,很难获胜。阇母于是在城门上写下“今冬复来”几个字,就撤退了。
金人的主动撤退被张觉渲染成一次大捷,派他的弟弟上报给宋徽宗。宋徽宗大喜,立刻授予张觉泰宁军节度使,并且是世袭的。
皇帝的诏书由李安弼带回给张觉,另外,宋徽宗还用金花笺御笔写了一封信,交给张觉的弟弟,让他亲自转交张觉。
宋徽宗做这些事,并没有与他的大臣商议。外廷大多数官员都不知道,只有少数人听说了。赵良嗣此时又站出来反对,坚持不应该毁掉盟约,甚至请求斩了李安弼。这个请求给他招来了祸水,他被贬官了。
不幸的是,赵良嗣的说法是正确的。七月初十,当李安弼返回时,满面春风的张觉率领官员来到城外迎接。他没有想到,金军已经打听到了他今天要出城,乘他接旨的工夫发动了袭击,将张觉和平州城隔开了。张觉虽然没有被金军抓住,却无法返回城内,只好向燕京方向逃窜。
逃窜过程的慌乱之中,宋徽宗的圣旨不巧被金军得到。日后,这道文书就成了皇帝违反和约的铁证。
金军虽然将张觉赶走,围困了平州,却暂时无法攻克。他们转而攻打营州,这次得手了。张觉的母亲、妻子等家属都在营州城内,被金人全部抓获。张觉的弟弟原本跟着他逃往了燕京,听说母亲被抓,立刻回了营州,被金人抓住。他不仅没有救下家人,甚至连宋徽宗的亲笔信也被金人得到了。
金人围困平州达半年之久,才将其攻克下来。在这半年里,北宋的军队如坐针毡。他们本不应该对平州城兄弟部队的困境熟视无睹,可是又得装作不违背宋金和约,无法对平州城内守军提供帮助。更有甚者,当金军缺乏粮食,他们还得帮助金军解决后勤问题。
直到第二年初,金军将营平滦三州都拿下,才向北宋发来通牒,要求北宋将张觉等降将送还。
北宋一开始送了个假首级给金军,被识破了,你来我往又拖了数月,才在九月份将张觉杀死,把首级用水银泡起来,送给了金国。
张觉事件影响最大的,是郭药师和他的常胜军的士气。
张觉被金军驱赶时,是郭药师收留了他,给他改名为赵秀才,藏在了常胜军之中。
宣和五年八月十五,郭药师收留张觉不久,就打了一个大胜仗。解决了辽国对北宋最后的威胁:自称大奚皇帝的萧干。四军大王萧干在保卫燕京的战争中,是让宋军吃苦头最多的人。自从逃往东北后,他一直想打回来,不断地对内地发起进攻。六月时,他曾经从卢龙岭方向越过燕山,攻破景州,杀掉了守将刘滋、杨伯荣,又在雁门镇打败了常胜军,攻陷了蓟州。萧干眼看就要进攻燕京,但八月十五,郭药师率军在峰山大败萧干,斩首三千人,俘虏数千人,将他逐回了卢龙岭,守住了山前地区。
由于损失了大半兵力,从此以后,萧干一蹶不振,于第二年初被部下所杀。正月初六,河间府知府詹度获得了萧干的首级,确认他已经死亡。
常胜军几乎是宋军之中唯一能够打仗的部队,却因张觉之死而人心涣散。
王安中接受皇帝密旨,逼迫张觉自杀。张觉不肯屈服,王安中不得不将他行刑,整个过程都被常胜军将校看在眼里。郭药师甚至悲愤地说:“如果他们要的是我的头,又该怎样!”
此后常胜军也变得懒散了。
宋朝方面也知道常胜军不再可靠,宣和六年三月,在山西方向的宋军建立了另一支部队——义胜军,是为了防御常胜军而组建的。由于义胜军待遇更好,许多常胜军的士兵偷偷跑到义胜军去入伍。郭药师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开始用墨汁在士兵面上刺青,这让常胜军内部更加乱套了。
张觉的死亡也并没有将所有麻烦消除。由于他放走了大量的民众,金军以索要难民的名义继续向北宋施压。不仅在燕京地区,就连山后地区,也有许多民众从金人控制区逃往北宋区域。他们无孔不入,即便想遣返,也不可能找到。
到后来,北宋突然发现,宋金协议是一个根本无法完全执行的协议,只能靠双方的谅解来维持。一旦打破了谅解,就必然会产生纠纷。张觉事件已经打破了互信的基础,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张觉事件的另一个影响,是让宋金之间的山后诸州交割成了泡影。
宣和五年七月初七,宋军在山西方向的统帅换了人。之前山西一直是童贯的地盘,由于童贯在收复两京的战争中让宋徽宗很失望,皇帝在燕京派王师中取代了童贯。等燕京稳住后,又在童贯的大本营动手,派遣一位叫作谭稹的人取代了他在山西的职务。
谭稹来到山西时,这里的情况也很复杂。首先,金人已经许诺将西京和山后诸州还给宋朝,但在阿骨打活着的时候比较积极,阿骨打一死,事情就拖了下来。随着张觉事件的发生,金人更是借口北宋首先破坏了协议,不再移交山后诸州。
但山后诸州也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分成了几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是西京,也是整个山后地区的中心,是金人最不愿意交还的地方。第二个区域是西京以北的诸州,这些州大都位于现在河北省张家口一带,已经靠近草原,金人容易控制。但在第一、第二个区域之外,还有第三个区域,这个地区更加靠南,与北宋接壤,却距离金国的东北本土非常遥远,不容易控制。第三个区域的代表就是朔州、应州和蔚州这三个州。
事实上,金国最初攻克西京时,这些州都选择了投降。但金人从西面调兵去攻打燕京时,已经没有精力控制它们,这三州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地位。
谭稹到任后,对三州进行了招降,它们都归顺了北宋。河东地区的大将李嗣本乘机进驻三州,并运送物资防守。
可惜的是,在李嗣本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金国负责西部事务的元帅粘罕突然来到了西京,金军大举进攻击败了李嗣本,三州又都被金军占领了。
张觉事件之后,北宋收复山后诸州的希望更是彻底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