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苏轼的诗(1)

书名:西南联大文学课本章字数:2210

谈到诗,一般人都推崇唐代,推崇李杜。我们说,唐代之后,李杜之后,也还有诗,有诗人。宋代的诗歌是有它的成就的。北宋的大诗人是苏轼,南宋的大诗人是陆游。

宋初,欧阳修、梅尧臣和王禹偁的诗,已开宋诗的新面貌。诗里有议论,有散文化的倾向,语言比较朴素。他们可以说是宋诗的先驱者。他们的诗和唐诗不同,但在风格上还接近唐代,由韩愈、白居易变来。真正能代表宋诗面貌的是苏轼。苏轼在诗歌方面超过了欧阳修,为北宋的代表性诗人,有特殊的成就。

苏轼的诗,数量多,超过了李白、杜甫,内容丰富,风格多变化,其题材丰富、广阔。有反映社会生活的诗,有描写山水、人物、动植物的诗,有朋友赠答、记述生活琐碎的诗。兼长古诗与律诗,也兼长描写、抒情、说理三方面的技巧。

反映人民生活和社会矛盾的诗,如作于湖州任上的《吴中田妇叹》。湖州本来物产丰富,但人民深受残酷的剥削,生活是很痛苦的。此年多雨,年收不好,“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后来天晴了,能够有些收获,载米入城,而米贱,“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不能不“卖牛纳税拆屋炊”,而“官今要钱不要米”。当时西北有战争,“西北万里招羌儿”,而朝廷上多酷吏,“龚黄满朝人更苦”。结句是“不如却作河伯妇”,田妇走投无路,只有投河自尽了。这首诗曲折地写出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力最高的地区农民的痛苦生活,和梅尧臣等的诗的作风相同。《戏子由》一诗,很深刻地述说做官之人和人民对立的苦衷,诉说他做官鞭棰小民的自疚。《山村五绝》讽刺盐法与朝廷新法在执行中的为民之害。原有五首,其中三首讽刺时政。第一首说盐法太严,使民铤而走险,结伙伴,贩私盐,持刀械,与官为敌;第二首说官盐太贵,使民吃不起盐;第三首说放青苗钱农民不得实惠,而农民常因事进城,小孩们也常住城中,荒了农事。苏辙为苏轼写的《墓志铭》中说:“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这类便是“托事以讽”的例证,都有现实意义的。这与白居易的讽喻诗同一作用,但苏轼这类诗歌并不多。

《于潜女》是一首人物描写的诗,写农村妇女之美,非常生动可爱。

苏轼在黄州东坡,曾躬耕其中,垦辟之劳,筋力殆尽。曾作《东坡八首》,又种蜀中元修菜种子于东坡,作《元修菜》诗。在儋耳时有《籴米》诗,“不缘耕樵得,饱食殊少味。再拜诸邦君,愿受一廛地。知非笑昨梦,食力免内愧”。

以上诗均可表现他热爱人民、重视和关怀劳动人民、自己亦爱好劳动的思想感情。

其次,是他的山水诗。苏轼喜欢自然,他热爱祖国各个地方的山川、人物、风俗,随遇而安。描写山川风景,尤为其特长。有许多自然奔放的山水记游诗,如《游金山寺》《游白水山》《百步洪二首》《游径山》《出峡》《巫山》等。苏轼山水诗的特色,是在诗中写人物、发议论,是写山水的动态。他每到一个地方,就爱上这个地方,他爱自己的故乡四川,也爱他到过的杭州、颍州、黄州、惠州、琼州的儋耳。《游金山寺》写长江边的落日与黄昏景物。《望湖楼醉书五绝》写西湖边的风景、物产、“游女”、“吴儿”,极其美好,令人神往。他贬官到儋耳。那里的生活很苦,他还以得见海岛风光为幸。他在赦回渡海时还写诗道:“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可以看出他的达观的人生观,亦可见出他对自然山川的喜爱。苏轼并非单爱自然景物,且爱乡土人物。在儋耳时亦与黎族百姓来往。有《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此外,夜中闻邻家子弟读书声,引起他极大的兴趣,特地去看视,极为欣喜,作诗记之。

苏轼对于草木禽兽也是喜好的,还有许多有关饮食的诗。足见他对生活强烈的爱。不是消极厌世,而是乐观爱物的。

苏轼笃于友情,尤其对于子由,兄弟之爱最深,他有“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之句。和子由在一起时,常常作诗,表示他们的归楫之愿。但因宦游,他们之间是会少离多,以不得早偿归田之约为憾。每见面必流连数日,别后则随时书诗酬答,永无间断。苏轼于与子由诗中最亲切倾诉他的衷怀。此外,苏轼笃于交游,对长辈如欧阳公、张方平始终敬仰。其友好有孙觉、王巩、文同、王晋卿、赵德麟、李常、黄庭坚、秦观等,常酬答作诗,诙谐说理,如谈吐然。

苏轼爱好艺术,他自己工书画,有许多题画诗,如《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是一篇自然奔放的七古名作。又如为名僧惠崇的春江晚景图的题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之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亦是名篇。韩干善画马,文同善画竹,他也有题诗。他精通艺术理论,有许多吟咏吴道子画的诗,对王维、吴道子的画有精辟的评赞。

历来对苏诗评家众多。如沈德潜云:“苏子瞻胸有洪炉,金银铅锡,皆归熔铸;其笔之超旷,等于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幻,而适如意中所欲出,韩文公后,又开辟一境界也。”

赵翼云:“大概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中书卷繁富,又足以供其左旋右抽,无不如志。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结合两家的评论,我们来分析一下苏诗的特点:

一、题材丰富。苏轼博学多能,他是他的时代文学修养极高的文人。于经史子集、释道经典,无所不窥,加以到处宦游,生活经验丰富,所以他的诗也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山川名胜、草木鸟兽,都有题咏,为李杜以后的一大家。沈德潜所谓“金银铅锡,皆归熔铸”是也。题材和博物知识只是原料,“熔铸”是艺术的处理。他以诗人的观点、诗人的感受了解和表现世界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