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孔尚任与《桃花扇》(1)

书名:西南联大文学课本章字数:2435

有明一代,传奇不下数百种,能够比得上《琵琶》《拜月》《荆钗》《白兔》者实属寥寥,只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可以作为天才的创作。《琵琶》《拜月》等原是从民间文艺的南戏剧本改编的,好比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来源在民间。汤显祖的《牡丹亭》,确乎是个人创作。到了清初康熙年间,却有两部历史剧本产生,《桃花扇》与《长生殿》,几乎是同时写作成功的,作者孔尚任与洪升有“南洪北孔”之目,二人同为曲家齐名并世。这两部剧本是文人所创制的传奇的高峰,同时也是传奇文学的后劲了。它们产生在昆剧已经发展到顶点,而有往下没落倾向的时代。以思想性而论,《桃花扇》比《长生殿》更高些。这两大剧本,远非李渔的纤巧尖新的喜剧可比。

这两部都是结构宏伟的历史剧,产生在清初康熙年间,不为无因。清贵族入关以后,明末遗老,有气节的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他们都注意于史学。对于现实社会有所不满,钻向古书,喜欢考古考据,也喜欢谈掌故,发思古之幽情。孔尚任是孔子后代,讲究古礼古乐,也喜欢古董。《桃花扇》一开始,就借老赞礼的话“古董先生谁似我,非玉非铜,满面包浆裹”,自命为一块肉古董,有怎样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思想。孔尚任真的喜欢古董,曾经用不少钱买了唐代一件称为“小忽雷”的乐器,还特地为小忽雷的掌故而同友人顾彩写了一个传奇剧本名为《小忽雷》。他写《桃花扇》,就是参考了许多关于南明的掌故,才编成这样一部传奇的。洪升的写作《长生殿》也如此,用功于天宝年间的历史掌故书籍很久,取材极博。他们的创作态度,都很严肃,结合历史和文学。这是和他们所处时代的学术潮流、明末清初的史学和考据学的发达分不开的。

孔尚任的生平及其著作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早年在曲阜乡下石门山中读书。是秀才,但也许没有出来应过举。是一个饱学而不合时宜的人,他研究古礼和古乐。到三十六岁,衍圣公孔毓圻请他出山,主修家谱和《阙里志》。孔尚任为李塨作《大学辨业序》云:“予自幼留意礼乐兵农诸学。”又《湖海集》卷十二:“乐律深邃精微,非狂鄙所能窥。但夙承家学……二十年来,悉心考证。”1683年,在孔毓圻处教演礼乐,邹鲁弟子秀者七百人,同宗族万人,释业于庙。1684年康熙皇帝到江南去游玩,称为“南巡”,回来路上经过曲阜,便要祭孔。孔毓圻使孔尚任参加祭礼,主持礼节。尚任以监生充讲书官,在御前进讲经书,又一一详述文庙礼器,称旨。清统治者以尊孔、尊经学、尊古礼乐为统治全国人民、收买汉族知识分子的策略,康熙帝特为赏识孔尚任的学问和人才,破格提升,命他入北京,为国子监博士。这是尊重孔家学者之意。

孔尚任到北京任国子监博士二年,便出差到扬州一带跟孙在丰治下河水患,逗留在淮上有三年之久。当时淮河一带常有水灾,人民遭受着苦难,而官吏并不当它一回事,治河不切实际,虚耗钱财,耗时费日,一无所成。他接触清朝官僚实际,又亲见民生疾苦,颇有感慨。面对现实,原想立功立业的念头也瓦解冰消了。他写了不少发牢骚的诗,此外便在旅居无聊中酝酿着《桃花扇》的创作。

孔尚任作《桃花扇》,动机很早。《桃花扇本末》云,作者舅翁秦光仪,明末避乱南京亲戚孔方训家,详悉福王遗事,归乡后为作者语之,因此始想作此。孔方训是他的族兄,崇祯时在南京为南部曹,亲见亲闻明末弘光朝事。孔尚任自己生时已是顺治五年,距离弘光被杀已三年了。所以《桃花扇》的老赞礼一半是作者自比,一半是他族兄的影子。他久已乎想写一个剧本,把“南朝兴亡,系之桃花扇底”。此次逗留南方,曾到扬州梅花岭史可法葬地,到南京游秦淮河、谒明孝陵,也接触当时老辈,多闻晚明掌故,于是把南明亡国惨事编入传奇的心愿格外强烈了。孔东塘从扬州回北京是1689年。回京仍任国子监博士。博士本是闲职,正可努力写作。他原来喜欢音律,并喜词章,因此作曲不难。他先同曲友顾彩合作《小忽雷》传奇。小忽雷是唐朝韩滉伐蜀得奇木,所制乐器大小忽雷之一,为文宗时宫中女官郑中丞所常弹者。后郑中丞因事得罪,缢投于河,又遇救为梁厚本妻。使赎寄修乐器赵家之小忽雷而弹之。忽雷乃琵琶之一种也。孔尚任于康熙辛未年得于北京市上,重其为八百年前古乐器,又有唐人小说中的故事,因与顾彩谱此事为传奇。1694年《小忽雷》传奇脱稿,大部分成于顾彩之手。唯孔氏于此始驰骋于词曲。至1699年6月,则《桃花扇》脱稿。距第二次到北京任博士,已有十年。十年中,孔氏升户部主事,寻又升户部员外郎。作《小忽雷》时,因友人顾彩善音律,托之代填。此作因顾彩不在都中,故自填之,而得苏州曲师王寿熙之指点,择时优熟解之曲牌填之。依谱填词,按节而歌,使无聱牙之病。

《桃花扇》本文四十出,前后加四出,共计四十四出,结构宏伟。孔尚任陆续写作,非一时所作,数易其稿,前后十年而成。零碎片段即有人传阅,至1699年6月全剧脱稿,即盛传于京。7月,宫内索阅,且索阅甚急,匆匆呈进。孔氏即以此年罢官。宫内索阅为闻《桃花扇》名,欲演习云云。而孔氏之罢官不知何因,或与《桃花扇》不无关系。因为虽剧本开始有歌颂太平之言,但整部剧本的思想内容,是哀悼明代亡国,表扬史可法等忠烈,而富于遗民思想的,所以必定招清统治者之忌。康熙对孔氏破格提拔,引进孔圣后代,含有笼络人心之意,但东塘既无意迎合帝王及大官僚,不合时宜,遂遭罢斥。

孔尚任罢官后,还乡隐居至1718年而卒。《桃花扇》先盛行于京师,而刊刻于1708年,乃天津人佟蔗村出资助刻者,则孔氏晚年亦贫。

孔尚任为一诗人,有《湖海集》传世,十三卷。七卷为诗,后六卷为文。诗文皆奉使淮扬时所作,起康熙二十五年,讫康熙二十八年。诗共六百余首。其后之诗文未辑成书,遂散佚。

《桃花扇》和南明史实

《桃花扇》题名取晏几道词“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中之三字,从南京名妓李香君碰楼血染扇面、杨龙友为之点染、画折枝桃花而得名。名称极香艳,剧亦谱侯方域、李香君故事。其实整个剧本描写了弘光朝的起讫,于歌舞中寓家国兴亡感慨。正如《先声》一出老赞礼所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