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邹海帆与夏良才(1)
说起四川省安岳县,许多人都觉得陌生。但说起柠檬,谁的腮帮子都有酸酸的感觉。安岳县柠檬种植面积达五十万亩,柠檬鲜果产量达六十万吨,产量、规模、市场占有率占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柠檬之乡”。安岳柠檬曾荣获全国名特优农业品金奖、泰国国际博览会金奖等多个奖项,远销欧洲、中亚及国内各大中城市,有很高的美誉度。
追根溯源,柠檬何时落户安岳?安岳为何成为“中国柠檬之乡”?
这得从林则的弟子邹海帆说起。
1907年,邹海帆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父亲邹江亭是位中医。安岳地处川中浅丘,是苦寒之乡,却诞生了很多彪炳史册的名人。比如:宋初大理学家陈抟,又称陈抟老祖;南宋伟大数学家秦久韶,他的不朽著作《数书九章》在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近现代,则有诗人康白情等。
邹海帆刚入校不久,就发现生物教授丁克生家的院子中有一株从未见过的果树,翡翠般的绿叶间挂满了黄澄澄的果实,煞是好看。丁克生介绍说,这是尤力克柠檬,原产于马来西亚,经改良后成为欧美普遍栽培的水果。丁克生说,在地理大发现的两三百年间,远航的海员多死于坏血病,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送命。直到1745年,英国医生林德发现服用柠檬水,对于治疗坏血病有奇效。之后,英国海军部规定,每一位海员要定量饮用柠檬叶子水,从此没有一个人患坏血病。海员们就被叫作“柠檬人”。
邹海帆感觉到这种酸中带点苦的水果,肯定会成为药效极佳的一味中药,便萌生了引种柠檬的想法。开始,他从丁克生那儿获得一株幼苗,种在家乡的院落中。柠檬树长势喜人,一挂果便轰动四邻。乡亲邻里纷纷冲着他的父亲邹江亭要树苗。后来,经学校同意,邹海帆在钟楼与一教学楼的空地上,开辟了一块苗圃。柠檬扦插极易成活,一两年便是绿油油的一片。据《安岳县志》记载,1929年,邹海帆将第一株柠檬树苗带回家乡种下,成为安岳一千多万株柠檬的“老祖宗”。
现代牙医学就像柠檬树苗一样移栽到了中国,长势良好。
但是,牙医学名词繁复,全靠死记硬背,还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令中国学子感到头痛。邹海帆旧学功力深厚,师兄师弟们都喜欢与他切磋一些专用名词的译法。经过八年努力,在牙医学全体教授的热情协助下,由邹海帆主持编纂的中国第一部《牙医学辞汇》正式出版。民国大书法家于右任为此书题写了书名。
这一工具书的出版,为统一牙医学名词,促进中华口腔医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林则感到,中国学生不仅是在“复制”老师,而且在寻找更多的突破口,做出更大的成绩。
林则喜欢动手,做点非常实用的“小玩意儿”。比如,利用白色搪瓷灯罩,翻转向上,与圆木桶连接,制成了方便病人使用的痰盂,既干净又好冲洗。
而邹海帆也喜欢动手搞发明。他从多伦多大学、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研修归国后,建立了一个牙科材料研究室,专门做一些粘固剂、牙周塞制剂、打样胶等。在进口材料紧缺的情况下,这些就地取材的牙科材料,既价廉又实用。在药学系老师的帮助下,邹海帆用松香、白陶土、纤维调在一起制成牙周塞制剂,敷在创面,护住伤口,一刻钟就凝固,一周后就可以取下。这种牙周塞制剂至今还在使用。
据研究中华口腔医学史的专家称:为深入研究牙周病,邹海帆第一次建立了牙周病的动物模型。这是开先河的一个尝试,是对牙周病研究里程碑式的贡献。
1937年,夏良才与邹海帆同时获得牙医博士学位。与文质彬彬的邹海帆相比,夏良才简直是一员身体硕壮的武将。他个子不高,很敦实,酷爱体育运动。一次,林则路过一广场,见许多人在围观并在喊:“夏良才,加油!”他便驻足观望。只听得发令枪一响,夏良才像一枚出膛的炮弹,甩下所有的竞争者,飞快地射向终点。那一双脚板翻动如旋风,白晃晃的,不知穿的是什么样的跑鞋。等夏良才走过来,跟恩师打招呼,才让林则“大跌眼镜”——天哪,夏良才是光着脚板儿参加比赛的。他的百米短跑以及跳远,均是四川省冠军。这是光脚板儿创造的奇迹!
林则对这个弟子不得不刮目相看。
夏良才只有一件长衫,其余的衣服不是打了补丁,就是洗得发了白。看衣衫就明白,夏良才来自苦寒之家。
林则尽量给夏良才安排一些“勤工俭学”项目,除了刻钢板,打英文资料,假期给外籍教师当导游兼翻译,还做一些小工。漫长的七年中,为了让夏良才能坚持学下去,林则什么办法都想尽了。
1944年,三十三岁的夏良才被任命为牙学院副院长,成为林则的亲密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