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九十五、黄思礼办学

书名:枫落华西坝本章字数:2822

伟大的莎士比亚让刘易斯与启尔德的大女儿康斯坦斯相识、热恋、结婚并走向金婚。他们的人生多幕剧起伏跌宕,却以幸福为主线贯穿始终。

1897年,刘易斯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皮克顿附近的一个农场主家庭。1919年,他从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毕业。

在多伦多大学读书期间,刘易斯与温柔漂亮、酷爱戏剧表演的康斯坦斯相爱了。康斯坦斯对于莎士比亚的理解以及她出神入化的表演,令刘易斯着迷。刘易斯原本计划去日本,或像他的兄长一样回到父亲的农场,但康斯坦斯从天而降,把他的人生剧情做了重新安排。康斯坦斯要回出生地四川成都,便将刘易斯带回了“家乡”成都。

1921年,他俩与康斯坦斯的哥嫂启真道夫妇及云从龙夫妇等一群满怀热情、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从加拿大温哥华登上“俄罗斯皇后号”轮船,一同前往中国。

天高海阔,鸟飞鱼翔,这群加拿大年轻人在太平洋上憧憬着未来,心里洒满阳光。

到中国后,刘易斯为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黄思礼。康斯坦斯也随夫姓,取名黄素芳。

黄思礼学习了两年的中文之后,被安排担任华西加拿大学校校长。这完全出乎他自己的预料。从幼儿园到高中,既要有足够的耐心,照看好那些小娃娃;又要有足够的智慧,让那些青春躁动的高中生健康成长。

没料到,黄思礼一当就当了二十五年校长。他秉承建校初期“让教育真正成为实现塑造个性这一生活的最高目标”的办学理念,培养出了一批批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学生。

学制与课程安排,完全与加拿大本土的教学规划同步。每天上午是必修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文学、语言、科学、地理、自然等,下午通常是课外活动,如戏剧排演、诗歌朗诵、绘画训练、快乐游戏、文学赏析、器乐训练、音乐鉴赏、口才锻炼、技巧运动、球类比赛等,再加上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参观名胜古迹,与中国人一起过各种节日,内容比加拿大本土学校更为丰富多彩。

校长夫人黄素芳除了教授西方文学、历史、语言,还像魔法师一样,让孩子们爱上戏剧,迷上莎士比亚,《麦克白》《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的成功上演,音乐剧《吉卜赛女郎》带来的震撼,圣诞节之夜的歌舞演出,让华西加拿大学校的孩子们一生难忘,孩子们从“玩耍”中学到了文学、历史、音乐、艺术。黄素芳也将自己热爱的戏剧舞台和追光灯下的梦想献给了可爱的孩子们。

黄思礼是严肃的,又是和蔼可亲的。每年两期《CS杂志》是同学们发表作品的园地。1936年的一期《CS杂志》上,刊登了一封黄思礼校长写的信,他将殷切希望淋漓尽致地写入信中。

亲爱的孩子们:

在此我想对你们表达我内心的一些想法和期望,因为在接下来的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中我将伴随着你们。

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对那些陪伴你生命旅程并且十分善良的人失去信心……我期待你们每一个人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兴趣和信心所激发,并亲身经历,去见证另一种新生活的奇迹、新希望的奇迹。这比任何其他奇迹都更伟大。

在学生眼中,黄思礼严谨如一本教科书,他们甚至对他相当敬畏。陆瑛惠说,有一件小事,使所有的学生改变了对他的印象:

“有一天深夜,我跟几个好动的学生相约悄悄潜入厨房,翻箱倒柜,想找点吃的,觉得好玩极了。此事被发现后,有人状告到校长那里。校长便把我们召集到办公室,我害怕极了——不知道他要如何处罚我们。没想到,他做出非常吓人的表情,竟说出这样的话:‘你们记住了——下一次,要有这样偷吃的好事,一定要叫上我!’”

校长和学生们相顾大笑。简直有莎士比亚式的喜剧效果。

学生们不断以敏锐的目光观察校长:他热爱中国古典诗歌,钻研得非常深,翻译并出版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集,禅意十足;他还绘制了大量的油画,将三峡风光、川西田园、峨眉云山、嘉州码头等多姿多彩地展现于笔端,这些油画,他分赠给朋友,已成为许多家庭世代相传的珍品。

从不懂中文到能翻译唐诗,通过刻苦自学成为画家,黄思礼用奇迹给学生们做了示范,让学生们打心眼儿里佩服。

黄思礼认为,生活在中国的”CS孩子”应当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分。在课堂上,他为学生讲解中国艺术品,讲解绘画和书法艺术,讲解中国历史、诗词歌赋、自然地理、口诀珠算;在课外,他组织学生深入民间收集儿歌、诗词、楹联等。他还经常邀请有艺术特长的中国朋友来为孩子们上课。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CS孩子”常常跟随大人去都江堰远足,并为古代中国人的智慧所深深折服。

出生在都江堰的”CS孩子”布鲁克曼·布雷斯是这样描述都江堰的:

灌县类似一个水城,在成都西北约三十四英里处。灌县闻名在于它是成都平原数千里灌溉工程的源头,由李冰父子率民众于公元前256年设计建造。灌县有一个非常热闹的仪式叫作“放水节”。在地方官员的监督下,水可以流进不同的河道去灌溉平原大坝,农民可以一年种植四次庄稼,确实是一片很神奇的土地!

而对竹子的赞美,也说明了”CS孩子”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四川的竹子有无穷无尽的用途。老妇用竹子的干笋壳做成鞋样,美食家用鲜竹笋烹制美味,盐业把它用作盐水管道,家具制造商则广泛用竹子制成各种实用家具,春季博览会有上百种用竹子做成的小器具,非常漂亮。竹子优雅而美丽,无论是反射在稻田的还是在月光映照下的竹影,都令人难以忘怀。中国四川农舍总是围绕着竹林,美丽和实用结合,是那个时代中国的特征。

为什么”CS孩子”那么迷恋少年时光?原因之一是从小吃一些中国食物,让他们长出了“中国胃”。学校每周安排两次中餐,即每周星期三的午餐和星期六的晚餐,这也是”CS孩子”一周里最期待的两顿大餐。只要是吃中餐的日子,孩子们都会早早地来到食堂。麻婆豆腐、回锅肉、锅巴肉片这些地道的川菜让孩子们大呼过瘾。几十年过去了,“中国胃”记忆深刻,川菜仍然是他们的最爱。

陈大卫说:“我在中国太自由自在了。大约七八岁,就跟一伙同学进城去玩。有时,甚至是我一个人去玩。中国人看到我们都很好奇,喊‘洋娃娃、洋娃娃’,有时候警察也跑过来看热闹。走到糖果店,一开口,用成都话问:‘老板,好多钱?咋个卖?’老板都挺高兴。有时候,别人一家人在街沿边吃饭,还让我尝一尝他们的菜,甚至请我吃饭。我在成都怎么也不会迷路,也没有任何不安全的感觉。”

贝尔也说他们常常溜出校园,赶场、坐茶馆、爬城墙、走街串巷,甚至到市民家中做客,完全能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

那时华西坝南边全是农田,"CS孩子”喜欢在乡间沿着小溪散步,也喜欢看农人插秧、收割。在黑泥没膝的冬水田里,农人驱赶着老牛,非常吃力地犁田。老牛喘息着,嘴边挂满白沫;农人光着身子,黑黝黝的背上流淌着汗水。目睹了底层生活的艰辛,他们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CS孩子”虽然金发碧眼,但是成都,甚至四川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已经跟他们息息相关,让他们难以割舍。不知不觉中,他们认为自己早已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了。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黄思礼校长正欣喜地看到学校的成长、进步,一切进入良性发展状态。不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成都成了日军轰炸的重要目标。警报声不断响起——苦日子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