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一、“潘多拉”东渡
化学系系主任陈普仪将率全家回加拿大休假,丁克生请他“顺便”将“潘多拉”送到美国。这个“顺便”捎带的不是一瓶郫县豆瓣酱,更不是中国工艺品,而是一只约十个月大的要吃要喝要玩耍的大熊猫。相比陈普仪一个五岁的儿子大卫和一个三岁、一个一岁的女儿,“潘多拉”年龄最小,也最难伺候。
大卫说,纽约动物园付给父亲的报酬,是提供一笔奖学金,让他能在麻省理工学院深造。这是父亲梦寐以求的好事。但条件是,“潘多拉”必须健康地到达美国。
1938年5月18日,陈普仪匆忙办完了相关手续,立即上路。
从成都到重庆,汽车在盘山公路颠簸了几天。陈普仪记得,翻龙泉山,有五十多道拐,绕来绕去还是那一座山。为了安全,车开得相当慢,幸亏“潘多拉”还能适应,没有出现异常状况。
在重庆,陈普仪一家搭乘一架中华民国航空公司的小飞机,直飞香港。飞机经过日军占领的地区,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在香港,他们搭上了“克里夫兰总统号”,带着“潘多拉”横渡太平洋。陈普仪一再叮嘱大卫,不能离“潘多拉”太近了,因为它已经十个月大了,爪子已经非常锋利,会伤人。
从香港到菲律宾,“克里夫兰总统号”不断与日本军舰相遇,这让陈普仪紧张得不得了。他完全顾不得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时时刻刻关照着“潘多拉”,几乎寸步不离。
太平洋,已经不那么太平。当时,美国与日本虽然没有宣战,但已经弥漫着不祥的气氛。为避免战祸,巨轮远离日本,靠近赤道线东行。火辣辣的阳光直射甲板,空气灼热滚烫。熊猫是怕热不怕冷的动物,陈普仪总是让“潘多拉”尽量待在阴凉处,吹着海风。就这样,它还趴在甲板上直喘粗气,非常可怜。
没想到,在太平洋上遇上了一次大暴雨。人们纷纷躲进了客舱,“潘多拉”却高兴得发了疯,又是打滚又是叫,在大雨中痛痛快快洗了个澡!
“克里夫兰总统号”终于到了夏威夷。
在夏威夷码头,陈普仪受到英雄般的礼遇。当地华侨组织为他献上了大花环。几天后,船到旧金山,“潘多拉”立刻成为轰动美国的“新闻人物”,陈普仪也完成了一项光荣使命。
“潘多拉”一亮相,就让纽约动物园人山人海,一天竟有三万人排着队去一睹它的迷人风采。
八十三岁的陈大卫说起与“潘多拉”同船东渡的细节,还兴奋不已。
他特别谈到,在漫长的旅程中“潘多拉”都吃些什么。丁克生教授凭着细心观察与实验,叮嘱陈普仪给“潘多拉”喂容易保存的美国儿童食品,再搭配一些水果,效果果然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