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一百零三、反法西斯战士“明”

书名:枫落华西坝本章字数:1602

1944年圣诞节前夕,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曾屡被德国飞机撕裂的伦敦的天空骤然平静下来。英国人民正准备欢度佳节,伦敦动物园沉痛地宣布,与英国人民患难与共的大熊猫“明”溘然长逝。接着,《泰晤士报》发表了重要文章,表达英国人民对“明”的悼念之情:“她是一只精美的有生命的玩具熊,她死而无憾,因为她给千百万人带来了欢乐。”

为什么英国人对大熊猫“明”如此有感情呢?

原来,在纳粹德国空袭伦敦的日子里,不时响起尖厉的警报声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明”却从容镇定,照样大吃大喝、呼呼大睡,完全是个乐天派。“明”的萌态,给神经紧绷的英国民众带来了欢笑。于是,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的军方媒体都曾经特别以“明”为主角,拍摄了反纳粹的专题片,并不断报道“英国民众的士气依旧高昂”。英国民众认为:“明”就是一位坚定而乐观的反法西斯战士。

这样一位特殊的战士,死在胜利即将到来之前,英国人民怎不痛心疾首?

据大熊猫专家胡锦矗教授考证,“明”是由一位近于疯狂的“熊猫迷”,被西方记者称为“熊猫之王”的丹吉尔·史密斯捕捉到的。他这个“熊猫迷”,热衷于捕捉大熊猫,将其运到欧美展出。为此,他在大熊猫分布地区活动了十几年,先后从四川捕捉了十二只大熊猫。

他之所以“疯”,是因为他认为,哈克尼斯夫人在汶川草坡得到的那只大熊猫幼仔“苏琳”本属于他。他早就发现了有一只母大熊猫将在某个山洞产仔,结果哈克尼斯夫人买通了当地人,捷足先登,抢了他“第一个把大熊猫活体带出中国,展示于西方世界”的头功,气得七窍生烟。于是他想以数量创造更大的名声,发誓“要捕捉到更好的大熊猫来震惊世界”。

1938年初秋,骨瘦如柴的史密斯带着六只大熊猫,还有金丝猴、岩羊、林麝、旱獭等动物,从成都出发,经匪患成灾的湘黔山区,还经历了因翻车大熊猫逃跑又被捉回的惊险,从陆路到达香港。然后乘“蓝烟囱”航运公司的班船“安特罗号”前往英国。

那是多么漫长的旅途!从香港经中国南海,过马六甲海峡,横穿印度洋,再经红海和苏伊士运河,横穿地中海,再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再往北行,才抵达英伦三岛。三个多月的航行,对于肺病晚期的史密斯真是一次痛苦的折磨。“安特罗号”在圣诞节前夕的暴风雪中入港,伦敦动物园主任到船上,看见史密斯抱着一只小金丝猴,非常憔悴。几个月后,这位“熊猫之王”死在他美国的家中。

史密斯带出中国的六只大熊猫,在路上死了一只,到了英国十七天后又死了一只。余下的幼仔“乐乐”被卖到美国。“唐”和“宋”在伦敦生活了不到一年,也先后病死,这样,就只剩下健康活泼的“明”吸引着观众。

“明”之所以声名远播,还因为它与英国皇室保持着“深情厚谊”。

1939年3月10日,“明”受到了玛丽王后、大公主和拉塞尔斯子爵的亲切接见。它冲过安全线,径直扑向王后。王后开怀大笑,并在它的肚皮上挠痒痒,“明”很享受地任王后抚弄,一个劲地“傻笑”,还用前肢挡住了黑眼睛,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这让王后乐得不行。从此,舆论对“明”的吹捧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现在看来,对史密斯这样的“熊猫之王”不顾一切将大熊猫运出中国并造成多只大熊猫的非正常死亡的行为应给予否定。但是,“明”以及“潘弟”“潘达”这些“熊猫川军”在抗战时期为增进中英、中美人民的友谊,鼓舞士气,立下了特殊功勋,又应当给予肯定。

有史记载,抗战期间先后有十五只大熊猫在华西坝生活。这里,应当是全世界最早的“熊猫基地”。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铭记熊猫“明”的贡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四川省政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日报社联合向伦敦动物园赠送了“明”的雕像,并举行揭幕仪式。

伦敦动物园协会董事长及董事会成员拉尔夫·阿蒙说,七十多年后,人们又可以再次看见“明”的笑容。为伦敦市民带来欢乐的“明”今天平安归来,这将永远被伦敦动物园铭记。

“明”的铜像高一点六米、重约一百七十公斤,被放置在伦敦动物园的卡森楼前,即“明”曾经生活过的馆舍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