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释道安(2)

书名:西南联大国学课本章字数:2965

竺佛图澄

竺佛图澄者,西域人也。《高僧传》谓本姓帛氏,似为龟兹人。清真务学,诵经数百万言,善解文义。虽未读此土儒史,而与诸学士论辩疑滞,皆暗若符契,无能屈者。自云,再到罽宾,受诲名师。志弘大法,善诵神咒。既善方技,又解深经。于晋怀帝永嘉四年来适洛阳,欲立寺,以乱不果。于石勒屯兵葛陂之岁,观勒之残暴,悯念苍生,欲以道化勒。乃仗策诣军门,因大将郭黑略见勒,大为敬礼。及石虎在位,尤倾心事澄。曾下诏书曰,和尚国之大宝,荣爵不加,高禄不受,荣禄匪顾,何以旌德。从此以往,宜衣以绫锦,乘以雕辇。朝会之日,和尚升殿,常侍以下,悉助举舆,太子诸公扶翼而上,主者唱大和尚,众坐皆起,以彰其尊。又敕司空李农旦夕亲问,太子诸公五日一朝,表朕敬焉。据《高僧传》所载,澄常以道术欣动二石。慈洽苍生,拯救危苦,其弘法之盛,莫之与先。考其声教所及,河北中州之外,江南名僧,亦相钦敬。于石虎建武末年,岁在戊申,卒于邺宫寺。澄风姿详雅,讲说之日,止标宗致,使始末文言,昭然可了。佛调须菩提等数十名僧,远自天竺、康居来受学。中土弟子之知名者,有法首、法祚、法常、法佐、僧慧、道进、道安、法雅、法汰、法和、僧朗、安令首尼等。此中道进学通内外。法雅创立格义。法汰弘教江南。法和授徒西北。《比丘尼传》谓安令首尼,博览群籍,弘教颇力,一时所宗,先亦从澄出家。《水经注》谓朗公少事佛图澄,硕学渊通,尤明气纬。而释道安者,尤为后来南北人望。其《道地经》序,叹“师殒友折”。《僧伽罗刹经序》曰:“穷通不改其恬,非先师之故迹乎。”《比丘大戒》序,谓至澄和上,戒律始多所正焉。而据《四阿含暮抄序》,安公以八九之年,曾自长安东省其先师寺庙。安公造诣极深,而于澄公深致眷念,亦必其学问德行之足感人也。然据史书澄公党徒之众,必常多为其方术所歆动。虽其弟子颇多学人、名僧,然道安、法雅辈之博洽、之文学,当非得之于佛图澄。而澄之势力所及,必更多在智识阶级以外。二石崇佛甚至,朝臣亦事佛起大塔,邺中佛寺可考者,亦有多所。相台为六朝佛法重镇,盖始于佛图澄之世。河北佛法之盛,亦起自澄和尚。而其弟子道安初亦在河北行化多年也。

道安年历

《高僧传》谓道安卒于晋太元十年二月八日,年七十二。此言不知何所本。然据《中阿含经序》,道安实约死于苻坚末年。而道安作《四阿含暮抄序》,及《毗婆沙序》,均有“八九之年”之语。考二经之出也,其时约为自建元十八年八月至十九年八月。二序之作,或均在建元十九年中,皆自言七十二岁。如安公死于二十一年二月,则实七十四岁。

《僧传》谓安公先避难濩泽,遇竺法济、支昙讲。顷之与法汰隐飞龙山。僧光道护亦在彼山。后又至太行恒山。且至武邑。年四十五复还冀部。其后石虎死,石遵请其入邺。未久而石氏国乱,安公乃西去牵口山王屋女林山,等语。

慧皎似谓安公避难濩泽,隐居恒山,在石虎去世之前,实大讹误。道安《大十二门经序》,言《大十二门》乃汉桓帝世安世高所出,安公所得之本,乃嘉禾七年在建邺周司隶舍写,缄在箧匮,盖二百年矣。查汉桓帝即位之初年,至石虎死年亦不过二百有二岁。石虎死于晋永和五年,安公在濩泽至早亦在永和三年。而《道地经序》则谓在濩泽时“师殒友折”。按佛图澄死于永和四年。则安在濩泽已在永和四年以后。又慧远见安公于太行恒山,从之出家,时石虎已死,且当为永和十年。又若还冀都后,石虎乃死,则永和五年安公仅年三十七岁,亦与还冀部年四十五之说不合。又据《僧光传》,谓因石氏之乱,隐于飞龙山,后乃南游,卒于襄阳。则石氏之乱,显系石虎死后之乱。故飞龙山隐居,濩泽避难,太行立寺,均当在石虎死后。而其所谓避难,实避冉闵之难也。

兹依上说,作安公年历如下:

晋怀帝永嘉六年,道安生于常山扶柳县。

晋成帝咸康元年,年二十四,石虎迁都于邺,佛图澄随至邺。其后道安入邺师事澄。

晋穆帝永和五年,年三十七,石遵请入居华林园,其后避难,疑先居濩泽,后北往飞龙山。

晋穆帝永和十年,安公年四十二,慧远就安公出家。时安公在太行恒山立寺。后应招至武邑。

晋穆帝升平元年,年四十五,还冀部,住受都寺。

疑此后又西适牵口山,又至王屋女林山。复渡河居陆浑。

晋哀帝兴宁三年,年五十三,慕容氏略河南,安公南投襄阳。〔査《僧传》及《世说注》均言事在慕容儁时。计之,当在再前十余年。与安公在襄阳十五年之说不合。又《名僧传抄》云,安公在襄阳立檀溪寺,年五十二,疑系指其到襄阳时,五十二乃五十三之误。〕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己卯,年六十七,时已在襄阳十有五载二月,苻丕克襄阳,道安遂赴长安。

晋孝武帝太元七年,壬午,年七十一,八月东赴邺视佛图澄寺庙。

晋孝武帝太元之十年云:“岁在甲申夏出,至来年春乃讫。……余与法和共考正之,僧略僧茂助校漏失,四十日乃讫。”此似谓经于二十一年春译讫后,安公等校定又经四十日。则自正月初一起算,校定完毕已在二月八日之后。此可疑之点二。据此二证,安公之死,当在二月八日以后也。

道安居河北

释道安,本姓卫氏,常山扶柳人也。(扶柳《晋书·地理志》属安平国。

《名僧传抄·道安传》云,诸伪秦书并云常山扶柳人也。又《比丘尼传》,智贤尼,姓赵,常山人也。父珍,扶柳县令。贤出家后,太守杜霸因笃信黄老,憎疾释种,符下诸寺,克日简汰云云,常山扶柳一带,已称有诸寺,则其地佛法已兴。又《晋书·载记》石季龙纳诸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是亦当时河北已有尼之证。)家世英儒。婴世乱。早失覆荫。盖安公生于永嘉之世,大河以北,叠遭兵祸,故其《阴持入经序》云,“生逢百罹”也。幼为外兄孔氏所养,年七岁,读书再览能诵,乡邻嗟异。至年十二出家。神性聪敏,而形貌甚陋,不为师之所重。驱役田舍。至于三年,执勤就劳,曾无怨色。笃性精进,斋戒无阙。数岁之后,方启师求经。师与《辨意经》一卷,可五千言。安赍经入田,因息就览,暮归以经还师。更求余者。师曰,昨经未读,今复求耶。答曰,即已暗诵。师虽异之,而未信也。复与《成具光明经》一卷,减一万言。赍之如初,暮复还师。执经复之,不差一字。师大惊嗟,而敬异之。后为受具戒,恣其游学。至邺入中寺,遇佛图澄。澄见而嗟叹,与语终日。众见形貌不称,咸共轻怪。澄曰:“此人远识,非尔俦也。”因事澄为师。澄讲,安每复述,众未之惬。咸言须待后次,当难杀昆仑子。即安后更复讲,疑难锋起,安挫锐解纷,行有余力。时人语曰:“漆道人,惊四邻。”

按石虎于晋成帝咸康元年迁都于邺。道安约二十四岁。以佛图澄之弟子所学言之,则澄之学,仍为《般若》《方等》。安公曾读支曜之《成具光明经》。自言中山支和上写《放光》至中山,又为慧远讲般若。则其于汉末以来洛阳仓垣所传之佛学,已备加研寻。而其《渐备经叙》云,在邺得见博学道士帛法巨。此应即在天水为竺法护笔受者,并言遇凉州二道士,皆博学,以经法为意。其一人名“彦”,曾言及护公所出经,则二人疑亦为护公之徒。叙又云,得《光赞》一卷。则其在河北,已注意及竺法护所传之大乘经矣。其在濩泽,见大阳竺法济,并州雁门支昙讲,与折槃畅碍,作《阴持入经注》。又与支昙讲邺都沙门竺僧辅注《道地经》。又冀州沙门竺道护,于东垣界得《大十二门经》,送至濩泽。安公为之筌次作注。三经均安世高所译之禅经。此外《安般守意》《人本欲生》《十二门》等之经,均有关禅数,世高所译,安公各为之作注。疑均在河北。则安公早年学问,特有得于安世高之禅法也。